爱心徜徉年意浓:各界关爱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
2007-02-18

  他们是家庭不幸的城市低保人员,他们是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他们是年老体衰的农村五保户,他们是失去父母关爱的孤儿……在全市上下喜迎新年的日子里,记者看到,因为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关爱,这些特殊群体同样徜徉在幸福和喜庆的氛围中,和大家一样,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忙碌着、欢喜着……

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在给孩子喂饭。

  喜庆祥和的敬老院

  2月14日上午9点30分,记者走进环翠区张村镇敬老院的时候,院长孙忠胜正准备出去选购大虾,年货当中只剩这一样未买。记者看到,放在孙忠胜桌上的菜单清楚地列着初一当天老人们的食谱,海鲜类有:刀鱼、大鲅鱼、黄吉、黄花鱼、鱿鱼、海参汤圆、大虾;肉类有:鸡肉、猪肉、牛肉、香肠,其他还有蛋、酒、饮料和各种蔬菜。

  “每年从腊月二十七到正月十五,敬老院的伙食格外丰盛,午饭至少6个菜,初一则多到二十几个。”孙忠胜说,除了改善伙食外,过年期间,敬老院还为每位老人发放一份礼品,有牛奶、水果、瓜子等。

  敬老院一般按一年为夏衣一年为冬衣的顺序为老人添置衣服,今年刚好赶上添置冬衣,工作人员早已把老人的衣服准备好,放在老人房间的衣柜里。得知记者到来,王国生和丛树兰夫妇高兴地换上新衣,让记者拍照,镜头里留下了两位老人开心的笑脸。

  老人们村里的人也同样关心老人。记者去的时候,适逢张村镇前峰西村村委会副主任周学江带着牛奶、饼干、橘子前来看望自己村的老人张翠芬。看到村里人来看望自己,87岁的张翠芬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老人幸福的表情成了敬老院里最动人的年画。

  温馨如家的福利院

  玻璃上贴着漂亮的窗花,天花板上挂着喜庆的小灯笼,墙上画着色彩鲜亮的水彩画……2月14日上午10时许,记者一走进市儿童福利院儿童们的房间,就感受到一种浓浓的喜庆和欢娱气氛。

  “昨天我们就把年货置办齐全了,就等和孩子们一起过年了。”市福利院办公室主任刘书青告诉记者,福利院在院儿童42个,过年时院里会发给每个孩子一身新衣服。除十多个孩子由亲属领回家过年外,还会有二十多个孩子在院里过节。“我们购买了灯笼、小装饰品来布置房间,过年时吃的鱼、虾、鸡、排骨等也都买齐了,花色品种很丰富。到时还会放鞭炮,我们的护理人员将和孩子们一起过节。”

  护士长丁向丽自建院以来就在此护理儿童,今年因为要值班不能回家过年。她动情地说:“和孩子在一起我并不觉得辛苦,别看这些孩子有残疾,但你只要对他们好,他们都会发自内心地叫你妈妈,让你特别安慰,特别感动。”由于留在院里的孩子大多年龄很小且不能自己活动,护士们就为他们挨个洗澡,擦爽身粉,让孩子们干干净净过新年。

  刘书青还告诉记者,社会上牵挂孤残儿童的单位和个人非常多,近一段时间以来,不断有人来福利院给孩子们送食品、服装、纸尿裤等物品或者送来捐款。“有社会上好心人的关怀,我们这里孩子所感受的幸福一点也不少。”刘书青开心地说。

  衣食无忧的五保户

  2月14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环翠区张村镇西莱海村五保户68岁的谷源福和66岁的张召玲家时,两位老人正忙着蒸大枣饽饽,院子里放着排骨和大圆火腿,厨房地上放着白菜、芹菜等,家里米、面、鱼、肉、油等一应俱全。

  “嗨,别看俺和老伴没儿没女,和那些有女儿的老人相比,俺们什么也不缺呀,因为各级政府对俺们非常照应,俺们老两口太知足了。”开朗的张召玲高兴地告诉记者,2月9号,村里分发鱼和肉,自己和老伴分了10斤鱼和4斤肉,鱼有鱿鱼、刀鱼、鲅鱼三种。另外,每家还分得了20斤大米和50斤白面。后来,区和镇上的领导还特意来看望了她和老伴,为二人送来了1000元钱和米、面、油、毛毯等物品。1月份,镇上和村里还将两人一年共3600元的五保生活费送到家中。

  “感谢党和政府,如果不是赶上了好社会,像我们这种情况哪能享这种福。”听老伴细数各级政府对自家的关爱,谷源福赶紧抢过话头。他告诉记者,因为自己是带病退伍军人,一年上级还给1200元。“现如今看病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年生活费由政府负担,我们老两口真是没有什么好担忧的,这年呀肯定会过得很好。”两位老人乐呵呵地说。

  年货丰富的低保户

  衣架上挂着准备做新衣的布料、衣柜上放着一床尚未打开的崭新的被子,储藏间地上堆着鸡蛋、肉、饮料、水果等食品……2月15日上午8时45分,记者走进残疾军人袁春晓家时,看到的是一幅富足的迎年图。

  “妻子出去买年货了,儿子和同学出去玩了。”坐在轮椅上的袁春晓告诉记者,自1998年出车祸后瘫痪以来,因为有各级政府的关照,自己一家生活得很好。由于妻子在家照顾自己,家庭没有收入,他和妻子都享受城市低保,上学的儿子则享受“两免一补”。

  “看我家年货多丰富,都是大伙送的。”袁春晓高兴说,鲸园办事处不仅为他提供了免费的住房,临近春节,还送来了1000元钱和鸡蛋、肉、饮料等年货,甚至连被子和做西装的衣服料子都替他想到了;市新闻出版局作为东山居委会的常年帮扶单位也给自己送来了300元,还有600元住房补贴;市民政局也送来了2000元。前两天他的一个战友还送来了两箱苹果。

  “来的人太多,我都有点记混了。”袁春晓憨厚地一笑。他说,最近还有两件事让他特别感动:一是孩子已上高一,可他初四时的老师刘嫣娜为他家送来了1000元钱;二是有一位素不相识的年轻小伙子陪他聊天半小时后,塞给他八百元钱就走了,到现在他也不知对方名字。(本报记者曲唐实习生史春秋文/图


   
来源: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