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准备着,被春晚感动。这期待来自内心纯洁,对生活怀有美好理想的朴素百姓,来自他们对以往春晚的单纯记忆。
24年间,打下意识形态印记的春晚,总是以锣鼓喧天歌舞动地开始,总是向大众传播着“欢乐”、“盛世”的主旋律,把民众对生活幸福的朴素祈求引导着由“家”而“国”,从而构建起宏大的家国概念。关于“大家”与“亲情”的叙事,则制作出春节晚会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瞬间。
这种“感动”年复一年。
1986年,老山战斗英雄杨胜和妻子在全国观众面前举行了婚礼,感动了多少家庭。
1987年,战斗英雄徐良演唱了《血染的风采》,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
1989年,韦唯饱含深情地唱响了歌曲《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让多少人为一个得绝症的小保姆慷慨解囊。
1991年,电视剧《渴望》在中国的市井间投下N多催泪弹,刘慧芳们又被请到晚会上继续煽情。
1993年,一对母女亮相全国观众面前。母亲叫商玉珍,女儿在三个月时就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九年间,她每个月都要从身上抽出300毫升鲜红的血液,再输入到女儿体内。亲情让无数人动容。
1999年,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让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流下了思乡的泪水。
2005年,23名聋哑姑娘表演舞蹈《千手观音》,她们的眼神纯净,脱俗,气质娴静,端庄,微笑像纯净的天使,那种纯净的美让人窒息,足足温暖了我们一整年。
为什么春晚需要感动?学者说,在一个日益分化、各阶层利益不一的社会中,在一个贫富悬殊、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出现的国家里,狂欢仪式只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宣泄,“亲情”成为一种重要的抹平社会等级阶层的粘合剂,“感动”则是这种修辞手法之一。
似乎,我们有必要时刻准备着,被春晚感动。我们期待对此有重大贡献的倪萍姐姐,重出江湖。所谓煽情永无止境,她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把自己和别人都说得掉眼泪。
期待黄宏能再创辉煌。他的小品总是开头送给你一些笑声,后半段又能勾出你的眼泪,所谓哭笑兼济、收支平衡,一丝不苟地贯彻了央视的“煽情大法”;也期待其他小品照猫画虎,从央视的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期待着能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场面:就在你为歌舞表演一声爆笑刚刚收尾,全场忽然静下来。神色凝重的主持人缓缓而行,把一个感天动地的高尚故事讲出来,把一钵长江水、黄河源捧出来,把一位残疾人士用轮椅推出来。这时你忽然觉得心跳得厉害,血往上涌,你受了感动,想起家国之类宏大的概念。
也许,你会想起,这一年,这个社会上有矿难,有铁路工人修通青藏铁路,有投递员王顺友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独行,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洪战辉,你会想到,生活提供了如此丰厚的素材,生活是多么不容易。而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