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才开始不久,中央电视台便适时向沉浸在欢欣鼓舞中的全国人民推出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其后央视春晚便成了和大年夜的饺子一样重要的一个标志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央视春晚伴随着老百姓走过了幸福吉祥的一年又一年。25年来,老百姓见证了自己的春晚一年一个新台阶。
一张春晚节目单,浓缩社会大舞台。祖国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家庭的忧乐,人们的观念,都能在春晚节目中找到缩影。
2007年,央视“开门办春晚,全民共参与”,公益中国也携手央视春晚一起讲述中国近二十多年来的温馨故事。
马季——宇宙牌香烟
1983 春晚诞生
1983年,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悄然亮相。当时的春晚没有专门的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让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首届春晚的服装尽显浓重的时代气息,主持人之一的刘晓庆身着红色的连身裙,乌黑的披肩发,凸显出年轻、朝气,还有上个世纪80年代特有的质朴笑脸。而男主持人大多身着中山装,还有卡其布的工装,偶尔也会见到西装,但不打领带。这台晚会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是中国电视节目跨出一大步的标志。
《乡恋》是李谷一最著名的歌曲之一,据说做了很多的工作才得以在春晚上唱响,然后就红遍九州。很早以前就有评论称李谷一是中国通俗唱法的第一人,应该就是从这首歌开始的。
1984 一个里程碑
1984年春晚主题为“团结、爱国、健康、欢乐”,这是一个里程碑。
1984年的春晚开创了好几个第一,观众们认识了“小品演员”这一全新的工种。马季在台上四处吆喝“宇宙牌香烟”,接着是陈佩斯被朱时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面条。身着中山装的张明敏一曲《我的中国心》,让内地观众了解到原来港台歌曲也不光是“靡靡之音”。而由李谷一演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的《难忘今宵》也成为了以后春晚的固定结束曲。可以说,这一届的春晚是已经比较成熟了,特别是小品和相声的出现,让接下来的春晚有了让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对象。
来自天津的歌唱家于淑珍高歌一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让今天的我们听来依然亲切,依然幸福。
当张明敏一身中山装披着围巾深情又凝重地唱响《我的中国心》时,全世界的华人都被感动了。他那身装扮也成为“侨胞”的招牌装扮,其后所有的影视作品里归国华侨们似乎都是这副行头了。
所有的媒体都称这届春节是史上最成功的春晚之一。《大海啊,故乡》、《请到天涯海角来》,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也以小品《吃面条》而崭露头角。
相关:
来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