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儿子想你……
2007-02-08



  文章提交者:渭原小子 2007-1-4 8:59:47 加帖在 心灵驿站 【凯迪网络】


        娘,儿子想你……

     今年的八月成了我记忆的永恒。那个铭刻在脑海里清晨,永远成为痛苦的符号:慈祥的母亲离开了我们。
    母亲患病卧床的日子,我的心中总是弥漫着一种牵挂。每次回家,看到瘦骨嶙峋的母亲,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母亲是个好强的人,可现在疾病把她折磨的只能静静的躺在床上。什么都干不成,这对于母亲来讲,是一种远胜过疾病的无奈。母亲18岁考进纺织厂,织布挡车工一干就三十年。妹妹常说母亲的病是干出来的。妹妹说得话不是没有道理。在那样的岗位,又哺育了我们子妹四个,就是铁打的人也会落下毛病。
    常年卧床母亲总惦记着我们。只要回家,母亲就用含糊不清的语言招呼我们坐在她的身边,这时,母亲的内心充满了安慰,她无神的目光久久停留着在我们的脸上。
    就在那一瞬间,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脑海里出现的是精力四溅的母亲。记得三年自然灾害(这个字眼,六十年代后出生很难想象当时的困难状况)一年的除夕,夜幕降临了,父亲还没有回家。母亲一会儿到门口看一看,一会儿对我们说,你爸回来咱咱就包饺子吃。父亲踏着浓浓的星光回家的。一进家,父亲高兴的说,快活面,咱包饺子吃。简陋的厨房一下充满了快乐,刚才愁容满面的母亲脸上也有了笑容,她悄悄的问亲,这肉从那里来的。父亲说是他走了几十里路在老乡家买的。以后每年的除夕母亲就早早的把饺子馅盘好,羊肉、猪肉都有,可在我的记忆里,再好吃的饺子总比不上那年除夕的好吃。
     母亲平时对我们兄妹几个很严厉,犯了过错,总要狠狠的收拾一顿。一年秋天,我和弟弟偷吃了邻居家的一颗向日葵。母亲得知后,就让我们俩跪在地上,说人再穷,也不能偷人家的东西。然后用鞋帮抽了我们的屁股。因为我是老大,比弟弟多挨了十下。第二天,我和弟弟颤悠悠回家,发现桌子上放着两个犹如脸盆的向日葵。母亲让我们写完作业再吃,说那是他们小组阿姨送的。不知弟弟当时的心情如何,我当时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羞愧。母亲就是这样,严厉的背后充满了一种慈爱。
     2006年的国庆节,恰好是母亲逝世的百天。我和弟弟来到了母亲的老家。母亲的老家是豫南一个普通的农村。在老家的祖坟前,我俩和表哥为母亲烧了纸。从祖坟返回的路上,只和母亲相差十岁的表哥告述我们,他听舅舅讲母亲小的时候心肠特别慈善,只要村里有要饭的,她总是第一个跑回家里,见到有啥吃的,就端出来送人。我没有接表哥的话,我相信表哥的话,我父亲就是一个流浪儿,六七岁祖父母离开人世后,父亲就一个人在关中道的几个城市之间漂泊,要过饭,当过小工……用父亲的话讲,就是什么样的罪都受过。十五岁那年(1943年左右),父亲在陇海线甘肃境界的第一个隧道当小工,不幸患上伤寒。在那个年代,患上伤寒,就意味踏上了死亡之路。也许上天有了怜悯之心。没有想到父亲的伤寒竟不治而愈。父亲的灵丹妙药就是嚼烧焦的干馍片。说到底,旧社会的父亲是天底下最穷的人。母亲嫁给父亲,要说缘分,就是穷的缘分。哪天,我们兄妹从火葬场回来,父亲告述我们,他和母亲相亲相爱五十多年,说破了,就是一生把钱看的淡,这也是你们母亲临终的嘱咐。把钱看淡了,对生活就有了一种源自内心的喜悦。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她对儿女的人生嘱咐,竟和中国的一位名人英雄所见略同。叶剑英在临终前,曾告述他的儿女:“风吹蛋壳动,财去人安宁”。两位老人生前社会地位天地之差,可对人生的感悟却殊途同归。
    母亲离别后,心中的思念日积越盛,只要一个人呆在房子里,母亲的身影就在眼前晃动。好几次,似乎看见母亲的张嘴要说什么,定了一下眼神,母亲的身影也就不见了。我知道母亲牵挂着什么。母亲重病期间,北京一家出版公司与我联系,要出我的散文集,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述母亲时,母亲显得很兴奋,不识字的母亲把儿子出书当成了一件大事。一些无法言及的原因,母亲逝世时,散文集还没有结果。现在,儿子可以告述母亲了,散文集就要出版了。散文集出版后,儿子定会来到母亲的灵前,点燃书稿,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娘,儿子想你……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