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怀念年
2007-02-06


怀念年

陕西蒲白矿务局高中:陈娟

正月十五一过,年的脚步已走到尽头,只待尘埃落定,向都市匆匆赶来的上班上学族挥手再见。

年里暂别或久别的同事、同学、朋友,见面之后,少不了彼此亲热地寒喧“过年好”。这是中国人传统节日的礼数,但除了年有此殊礼,其他节假日概无这样的殊遇,最多也只是如此一句问:某某假过得怎么样?可见年无论怎样过,结果都得好,否则便有大煞风景,忤逆优良传统的嫌疑了。

现在的我们敢于置先人礼仪于不顾。且不说见面互致问候和关怀被视为老套与俗气,单是喜悦相逢不等提示就已不约而同地达成共鸣:过年好——无聊!脸上的无奈与痛苦似乎宣判了年的罪过,而那共同的感叹里都少不了一个“过”字,却不知有没有人对此纳闷:过年无聊,谁之过呢?

人有病,天知否?

也许我们真的厌倦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而让自己活得乏味无聊了,尤其在这样的“年复一年”里。事实是,在代表年的短短半月或一月里,我们几乎是吃着一年里最多最好的食品,见了一年里最多最亲的亲朋,说着也听着一年里最多最温暖的话语,睡了一年里最多最长的觉,放下了一年里最多最重的工作,享受了一年里最多最美的乐趣,之后,我们便用“无聊”“没意思”轻描淡写满腹委曲地为年画了个句号,扣了顶帽子,年何岂冤哉!

我不是智者,那些无聊者之列又何尝不加入一个亦倍感无聊的我,只是在冬日的寒气、过年的暖气与心中的怨气渐长渐消的间隙里,怀念往日过年的滋味已成为我的福气。也许是因为岁月惭愧的馈赠吧——它在艰难困顿中,给了我一份又一份难忘的、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又难得的厚礼。

因为这些,我深深地怀念那些艰苦年代里几乎一成不变的一个又一个的“年”。

冬天里,农活少了,野外的工作最多也不过是捡柴禾或干草,以备取暖,以养家畜。白日里人们在忙些什么已有些淡忘,最清晰的记忆便是从腊八开始,年的气息一天近似一天,心中的盼望也一天浓似一天,而活计也就一天忙似一天了。

白天是大人们最忙碌的时候,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货。没有大把大把的票子,也用不着进城逛商场。白菜是自家种的,冬藏已久,现在搬出来晒晒太阳;豆腐是自家磨的,却要放进自家院子的地下冰窖,一是为了防变味,二是能冻出最天然的冻豆腐,吃上个十天半月也不成问题。最重要的年货是白面馒头,那样的年月能吃上白馒头是一年中最大的心愿,因而蒸馍就成了过年规模最大的事了。往往要几家联合,媳妇们围在案边和面,揉馍;老婆婆坐在热炕头,把揉好的馍馍摆满一炕,这叫发馍;烧灶的需得是专职,耐力大,能把握火侯的,所以一年365天都不见转锅台的男爷们才被派上用场。孩子们快乐地在大人的身边穿梭嬉戏,必要的时候给火炕填两把干柴也干得十分乐意。等白白胖胖,又大又圆的馒头端出锅时,满屋子弥漫着的是馍夹油泼辣子的香味。整整一天直到夜幕降临,馍才蒸完。第二天这种情景又出现在另外一家,如此反复直到年根。最让孩子们不快的是,那些蒸出来的小白胖子第二天不是被束之高阁,就是被锁入深柜,摆在饭桌上的依然是平时吃的杂粮窝头。大人们说好东西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吃,于是腊月的最后几天被人们掐着、算着、推着走到了岁末。

                   

晚上是年青人最快乐的时候,尤其是姑娘们。谁家的煤油灯下围满了大大小小的丫头片子,似乎都在千方百计地让煤油灯又浓又呛的烟雾把自己熏得乌黑。是的,只有把手捧的纸样熏黑了,烤干了,才能剪出各色各样美丽的窗花,贴出千家万户新年的喜庆。窗花里有大姑娘对爱情的寄托,有小媳妇对日子的企盼,粘贴在农家院子里新裱的窗棂格子里,年就在“鲤鱼跳龙门”、“仙女献蟠桃”的热闹劲里,很快来临了。窗花的底样没有书面来源,全是一双双巧手在一个个夜晚熬出来的,不信,第二天你看,谁的眼睛红了,谁的刘海被烤焦了。这样的夜晚自进入腊月便夜夜如此,夜夜是“除夕”了。这样的夜里,最最快乐的要数孩子们了,几乎是全村所有的男孩女孩都集结在大槐树下,玩尽他们自己发明的所有游戏之后,才在大人的吆喝声中不悦地各自回家。钻进热乎乎的被窝,做一年来最甜美的梦,连屁也放得香喷喷、脆生生的。但不等天亮,又是孩子们的欢叫唤醒了太阳,唤醒了大人们新的忙碌:扫房、洗衣、过油……包饺子,年就这样被孩子们叫着、闹着、盼着来到了跟前。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出了门”,不错的,暖暖的太阳下,乡间大路上,南来北往的人们组成了走亲戚、串村落的大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着新衣,身背满载白馍与糕点的包裹,说说笑笑、热热闹闹,从早走到晚,从正月初走到正月底,从年的这头走到年的那头。队伍的最前列永远都是孩子们,上窜下跳、打打闹闹,从舅家走到姑家,从东家走到西家,从欢乐走向欢乐,把年的滋味搅和得越来越浓。岁月的艰难一时间在年里被欢喜冲淡,被热闹遗忘。亲情友情,长时间在年里被脚步连接,被问候传递。

……

而今,又逢过年,窗外的鞭炮声与电视上的欢歌笑语连成一片,“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演员们唱得起劲,场上的观众也笑得过瘾。我忽然觉得,今天,“今儿个”是一年里的天天,天天高兴;而昨天,“今儿个”是过年的那几天才真真高兴。从昨天到今天,我们正是一天天一年年地走向越来越高兴的日子,然而“高兴”却似乎已成为我们心中的负累,让我们的不满一天多似一天了。是岁月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遗失了自己?我在元宵夜刚刚点亮的大红灯笼热烈、温暖的光照下,怀念过去的别样年华,咀嚼今年初一到十五的余味,依稀看见那个只能在过年才能吃到的白面馒头,就着白菜炖豆腐的我,带着儿时和少女时代几度不变的快乐与充实,渐渐走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