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利益也,是生不带来,也死不带去
名利场上,杯光交错,也刀光剑影。千百年来,多少人为了一具“名”字,坚持正义,不畏强权,不惧暴力,以至付出生命代价。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千年美名。也有多少人,为了一个虚名,不惜代价,以至做出伤天害理之事,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永久的骂名。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一个“利”字。更像一把锋利的刀,这把刀好人的手中,合理的追求“利”,则可给自己和社会造福。但一落到奸人之手,就成了一把屠刀,刀光之处,尽是血流之地。
每一场战争,每一次朝换代,以至差不多所有的犯罪活动,说到底还是为“名利”所诱。同样,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要是没有“名利”的诱因,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道家追求无为,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回到与世无争的初始社会里。那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在那里不会有罪恶。但是,却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他没有看到人生来的对“名利”追求的本性。
对名利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性的本能。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得更好,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和尊敬。这样就必须通过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来获取。
多少仁人志士,英雄豪杰,能在铁和血前,无所畏惧,为了信念,为了气节,铁骨铮铮,视死如归。为的是什么呢?就算是英雄本人或许也不曾想过,他对名利的看重。从心里上讲,很多人生命都可以放弃,还有什么不可以放弃呢?但是,“名”却是灌入骨子里的。名,不只是一个名声,更可以认为是人心中的一种信念,一种价值,一种值得为它付出的东西。很多人认为,做某一事,将给自己的名留下罪恶感,是不可能接受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但是,一个名却可以留下千百年。生命相比,又何其轻?
历史上有史官,记录着国、府、县等的历史。民间更有家谱,族谱等。这些虽然不是法律,但由于可以长期留传,给人的心里震摄力,很多时候,比法律更为有力。迫使很多人,行为处事,都无意识中,以给自己正名为中心。孟子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然也有相当多的人,对“名利”的追求到心智扭曲,做出各种不齿之事。
菩萨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六祖以此四句,得以成为佛教的一代宗师。原以为有六祖的心中,世间功名利禄都可看作一场空。然而为了那象征一代宗师的驾裟,六祖不得亡命天涯,隐姓埋名十多年,以逃避同门中人的追杀。
凡人看破红尘,万念皆非之时,要么归隐山林,要么阪依佛门,削发为僧。然而,佛门宗师尚且为名利而厮杀得你死我活,又请问世间有多少人可以视名利为无物?
利,钱财是利中最大的分子。可以让人过上舒适的生活,也可因财失命。钱财累积到一定的数量时,充其量只是一个数字游戏。并不能带来幸福的快感和生活上的更加充实。一个人身家10亿和1000亿,从利上来看,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只是有人多了两个零。从名看肯定有不同。当达到一定的量时,利就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不管是从政,还是从事各种公 益活动或其他,都可以看作为名的追求。
并不是所有的对名利的追求都是邪恶的,名利在字义里是中性的,但人们的心中,又多带有些鄙义。或可以这样认为,这是长期以来知识分子故作清高的姿态,或者统治者的愚民诡计,加上失意者阿Q精神等的长期影响的结果。
名利,有它的尺度,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对尺度的把握也因人而异。人们的行为应付不同。有人以正气为标尺,有人以权力,财色为标尺,有人以--------
我是凡人,我追求名利,我有我的尺度,有我的价值观。我做不到也不会做那种视名利金钱为粪土的人。
来源:网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