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难忘:启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忆
2007-02-02


师恩难忘

——启功先生逝世一周年追忆

 

袁惠贞

   
启功先生匆匆离别我们已近一年了,每当我看到挂在墙上精心装裱的《艺林撷菁》首发式合照,依稀往事仿如昨天发生。这位亦师亦友的老人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追忆启功先生,不能不想到他于88岁高龄,冒雪参加本人的处女作《艺林撷菁》的首发式,更无法忘怀当天他的谆谆教诲。

   
时值寒冬,细雨夹着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我站在会场门前恭候参加首发式的众多老画家,举目眺望,漫天飞雪恰似无数的洁白羽毛飘洒空中,又像千万只小蝴蝶在盘旋飞舞,而我却有几分心神不定。

   
此前,我曾打电话给启功先生,征询他能否参加拙作的首发式。电话那头的他爽快地应允:“你的新书首发式我一定参加,但我不能参加吃晚饭,因为吃饭之前要吃药。”我说:“启老,我可没有钱请您吃饭。”听后,他爽朗地哈哈大笑,像一个童心未泯的大小孩……

   
正焦急地等待时,突然惊喜地发现启老先生在家人搀扶下走出车门,拄着拐杖,在雪地里一脚深一脚浅,颤巍巍地向我走来,眼镜片上还积了些许雪花和雨点。我疾步迎上去,细看他头戴灰褐色的浑圆毡帽,穿着厚实的灰黑绒大衣,脖子上绕着一条黄白格子相间的围巾,当时气温只有零下七八摄氏度……

   
走上主席台,启老先生开口说,今天我知道袁惠贞这本书写了我,
我非常惭愧肯定往我脸上刷了不少颜色。我很光荣,也很惭愧。我今天回去一定细心拿放大镜详细拜读袁同志这本书。我想这里头写别位同志的事迹、作品是我学习的榜样。写我的,对我是鼓励……一代书画大家,在众人面前如此谦虚,毫无名人大师的架子,谈吐之间透出的睿智和幽默,给众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发式结束后,在送别启老先生那一刻,望着他拄着拐杖的背影渐渐远去,我再三回味老人家那不同寻常的话语,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扶掖书画新人,关心祖国传统书画艺术传承的真诚心愿和古道热肠,让我心存感激。

   
1992年秋天,在广州岭南画派纪念馆举办的《启功书画展》开幕式上,我有幸第一次见到启功先生。在向他请教治学之道时,方知他只是一个中学生,没有上过大学。年轻时在我国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陈垣老先生的力荐和引导下踏入教育界。启功先生不仅在书画创作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古典文学、文字学、诗韵声律、红学、佛学、文物鉴定等领域也有精深的研究,最终成为当代集学者、书画家、教育家和文物鉴赏家于一身的一代艺术宗师。而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教授,启功先生有着长达六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在庆贺他八十寿辰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九十周年之际,北京师范大学题赞:“学校育人,老师辛勤,校庆师寿,化育同春”,给予他至高的评价。

   
一代大师启功先生驾鹤西行已近一载,但他的艺术追求,他的高风亮节,还有他的音容笑貌,
将永远长留在我的记忆当中。

 

附人物简介: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尔鲁先生(羲民)、吴熙曾先生(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援庵先生慧眼识才,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至今。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