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15日 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 ![]() |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机制,而且需要有发达的慈善事业,以处理好社会财富分配问题。被视为“社会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不仅能体现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之一。但与中国GDP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慈善事业却发展滞后:目前,全国每年募集到慈善资金不到100亿元人民币,不到全国GDP的0.1%,它对财富分配格局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美国每年的慈善资金占GDP的9%,有85%来自于国民。 资料图片
旱灾献爱心 重庆市2006年慈善捐款首次破亿元 “行政化”难培养社会公众慈善意识 2006年10月10,2006重庆慈善论坛在渝州宾馆开幕 重庆奉节县慈善会会长吴应南指出,中国自古以来,政府对社会“大一统”的思想传统根深蒂固,加上部分行政官员顾及权力转移将削弱管理社会的能力和自身利益,致使政府转变职能的速度不快,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慈善机构的管理人员大多有“党政背景”,长期的“行政经验”导致工作模式陈旧,其活动目的和运行方式上刻上了很深的“行政化”烙印,导致开发资源的动力明显不足,难以培养社会公众慈善意识。
让更多人体会“施比受更幸福” 重庆红十字会在过去10年的遗体捐献工作实践中,以独特的纪念宣传活动引起了广大市民对这一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体会“施比受更幸福”的感觉。为了表彰捐献者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并给捐献者的亲人提供一个寄托哀思的场所,重庆红十字会建立了“重庆市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将捐献者的名字刻于石碑上,每年清明节期间,都组织志愿者和捐献者家属开展纪念活动,成为了一个人道主义思想的教育基地,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这种爱心的感染下,2005年重庆实施遗体捐献者达65例,是历年来接受遗体捐赠最多的一年。2500名市民正式登记身后捐献遗体,近6000市民登记身后捐献眼角膜。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指出,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它反映出目前我国财富分配的失范和显失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处理好财富分配问题让百姓合理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与创造社会财富同等重要。“慈善事业不仅可以弥补国家各项政策的缺漏,还具备维系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减少社会冲突,提升公众社会责任与公德等多方面的功能”郑功成在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论坛上说。 不仅是专家学者不断强调慈善事业对于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意义,“先富”阶层也逐渐意识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民营企业家胡崇理说,一个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一个和谐兼容的社会关系,是民营企业生存之根本,帮助政府解决、减缓一些社会矛盾,特别是贫富差距的矛盾,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 重庆世纪民生能源集团董事长薛方全认为,民营企业家投身慈善事业平衡着最基本社会层面的心理杠杆。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是最近20年的事情,有人说民营经济是典型的“草根经济”,民营企业家虽然敢为天下先,但从根本上与普通大众还是血脉相连的。这就使普通公众对民营企业家的态度有着鲜明的两面性,而非隔着距离的模糊性。一方面他们有对其创业才干的欣赏,认为靠自己的能力打江山,是真功夫;另外一方面他们对民营企业家在成功后所需面对的方方面面的压力理解较少,对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会有一个比较苛刻的心理要求。因此,民营企业家作为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先富起来的人,是严于律己还是飞扬跋扈,是乐于回报还是麻木不仁,对社会最基本层面的民众心态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成为公众观望社会价值走向的一个风向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