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县城城西路住着一户特殊人家: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妻,以及这对夫妻中老翁的前妻;老翁陈文贵和妻子余秀珍双双患病卧床不起,是老翁离异了38年的前妻姚美惠,赶来精心照顾着老翁夫妻,演绎出一段人间真情故事。
38年前的恩恩怨怨
去年6月,离容县县城30多公里的杨梅镇熊胆村的姚美惠,突然接到离异了38年的前夫陈文贵的求救电话,要求姚美惠去照料他们的生活。
原来,上个世纪60年代,在容县建筑公司工作的陈文贵和姚美惠是一对夫妻,陈文贵比姚美惠大10岁,两人生育有一个女儿。后来,由于姚美惠的家庭成分是地主,“文革”一开始姚美惠便成了“专政”的对象,贫农出身的陈文贵“思想觉悟高”,为了与“阶级敌人”划清界限,便与姚美惠离了婚。离婚后,陈文贵便与当时在容县农械厂当工人的余秀珍结为夫妻。结婚后,他们没有生育孩子。姚美惠离婚后便回到娘家农村再婚,婚后生育一子一女,家庭和睦幸福。
姚美惠自从与陈文贵离婚后,只是每年到前夫家看女儿一两次。1982年女儿出嫁之后,姚美惠便再也没有进入过陈文贵的家门。现在,陈文贵竟然请求她伸出援助之手,而且是回来帮助照料他们夫妻,肯定是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否则,他是不会开这个口的。
上门照顾前夫夫妻
姚美惠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便与儿子儿媳商量。儿子儿媳是新时代的年轻人,思想新,乐于助人,再加上自己的父亲也已去世,便很支持母亲去照料患难之中的前夫。
就这样,时隔38年之后,姚美惠又回到了前夫的家庭。姚美惠这次回来,是准备来吃苦的。
原来,陈文贵遇到了车祸,双脚被车轮压成重伤,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他的妻子余秀珍则患了中风,也躺在床上,半边身子麻木。这样,姚美惠照料的任务很重。陈文贵的双脚天天要敷药和换药,全靠姚美惠来完成;陈文贵无法动弹,长期在昏暗的房里又不利于健康,姚美惠只得天天背他到户外见阳光、晒太阳。陈文贵的脚稍微能站之后,姚美惠又扶他慢慢散步运动,像形影不离的夫妻。
这一切都落入余秀珍的眼中。
余秀珍吃醋了,她躺在床上耍起小脾气来。姚美惠盛来的稀饭,她边吃边把稀饭洒在床上,弄得满床脏。姚美惠一声不吭地拿来抹布拭干净;余秀珍躺在床上不能起来大小便,姚美惠便在她的床上锯一个小洞,让她方便。可是,余秀珍却偏偏把屎尿屙在裤子里,弄得满屋臭气熏天。姚美惠不计较,她把满是屎尿的脏裤子为余秀珍换下,洗净,晒干,再为余秀珍穿上。姚美惠后来了解到余秀珍喜欢吃辣的,便给她买回辣椒和辣椒酱,并尽最大的努力做上可口的饭菜给她吃。
于是,余秀珍对姚美惠产生了好感,她不再赌气,不再把屎尿拉在裤子里,不再和姚美惠过不去,而是积极配合,两人亲如姐妹情同手足。
一颗多么善良的心
姚美惠回到陈家半年来,最让她感到害怕的是去年12月2日发生的一件事。那时,陈文贵已能拄着拐杖慢慢走路了。这天傍晚,他独自外出散步竟忘记了回家的路。姚美惠眼看着天黑了也未见他回来,心急如焚。后来,她到街上寻了半个晚上,找了大半个县城也没见到他的踪影。后来,她又请三轮车寻遍县城的大街小巷,到了凌晨1点多钟,才在昏暗、潮湿的鱼花巷找到了他。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姚美惠想了个办法:每当陈文贵外出散步而她又无法陪伴时,便往他的口袋里塞上他的身份证等证件。这样,当他忘记回家的路时,好心人看了他的证件后便会给他指点路或者送他回来。
姚美惠尽力让前夫夫妇生活得愉快。她知道陈文贵喜欢看报纸,便给他订了一份《健康报》,使陈文贵不出门就有报纸看;她知道余秀珍喜欢看电视新闻,每当某个电视台播放新闻节目时,她都会调给她看。
有人问姚美惠:“你如此热心照顾前夫夫妇图的是什么?”
姚美惠笑着回答:“我什么也不图,我是看着两个老人无人照顾于心不忍。”她还表示,只要陈文贵和余秀珍要求她留下服侍,她就不会走,一定照顾到最后。
来源: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