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1月18日 07:35:19 来源:新华网
社会地位对人类寿命影响有多大?人们也许可以从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得主身上寻找答案。英国学者16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不但普遍长寿,而且平均寿命比仅获提名的科学家高2年。
寿命问题
此前已有证据显示,猴子的健康、寿命和它在猴群中的地位密切相关。但是,人类社会更为复杂。比如,人的地位往往会带来更多财富,而这可以直接改善生活水准和医疗条件。因此,研究人的社会地位与寿命的联系一直比较困难。
最近,英国学者取得了新进展。据法新社报道,这项研究题为“死亡与永生”,由英国沃里克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安德鲁·奥斯瓦尔德和政府经济顾问马修·拉布伦共同主持。他们把诺贝尔奖得主作为理想的研究对象。他们认为,获得诺贝尔奖可看作一个人突然间获得高贵地位;同时,可以直接对最终获奖者和虽获提名但未获奖的科学家进行比较。
奥斯瓦尔德等人选择了1901年到1950年间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的提名与获奖名单。同时,为排除性别差异对寿命的影响,他们只选择了528名男性科学家。除去因战争、事故等非自然原因死亡的4人,剩下524名研究对象中,有135人获奖,其他389人仅获得提名。
“健康魔法”
奥斯瓦尔德等人1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这524名科学家平均寿命超过76岁,而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寿命高达77.2岁,比仅获得提名的科学家的平均寿命高1.4岁。此外,当调查范围缩小到来自同一国家的获奖者和提名者时,这一差距又平均增加0.67岁。
“社会地位真的像一种健康魔法,”奥斯瓦尔德说,“我们在作数据修正时明显发现,当科学家走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讲台领取诺贝尔奖后,他的寿命就能延长大约2年。”
其实,不仅在物理和化学领域,其他领域诺贝尔奖得主也比较长寿。例如,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中,埃及作家纳吉布·马赫福兹活到94岁,冰岛作家哈德尔多尔·拉克斯内斯活到96岁,英国作家伯特兰·罗素活到98岁。另一项统计显示,1901年至193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70多人活到80岁以上;1940年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中也不乏长寿者,有33人活到80岁以上。
真正秘诀
奥斯瓦尔德等人还试图寻找诺贝尔奖奖金金额与获奖者寿命以及获提名次数和科学家寿命之间的联系,但无任何收获。研究报告总结说,“纯粹的社会地位陡然提高,是延长寿命的重要因素。”不过,研究小组并未发现社会地位使人长寿的具体原因。
其实,诺贝尔奖得主之所以长寿,与其说是由于极高的社会地位,不如说是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带来的身心巨大愉悦。医学界早已发现,事业成功的快乐和潜心事业的良好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引起的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地位也并非人长寿的唯一因素,亲情、友情、良好教育都很重要。
此外,许多诺贝尔奖得主都保持着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他们注重日常体育锻炼,这对于许多普通人也许更有借鉴意义。以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路易斯·伊格纳罗为例,虽然他已年近七旬,但每天仍坚持锻炼2小时。他常说,“真正的身体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来自于健康的饮食和不懈的运动”。(胡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