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病猪肉短信”:不实信息如何迅速传播
2007-01-18


2007年01月17日 17:47:28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新华视点”记者)“近期暂时不要食用猪肉,目前部分猪肉携带一种化脓性脑炎病毒,北京所有医院刚开完会。”新年开始不久,这样一条手机短信在北京地区广泛流传。

    13日,北京市卫生局公开澄清:北京没有发生由于食用猪肉而引起的任何疫情,短信内容不属实。

    在通讯手段日益发达的今天,一条不实信息怎样迅速传播、进而对局部社会心理产生影响?“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

    [短信溯源]

    13日晚,记者连续收到了三四条朋友发来的类似短信。这些短信的内容基本相同,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微妙的差别。关键是最后一句“北京所有医院刚开完会”。较晚一条短信的说法是:“12日北京所有医院紧急开了会。”有了具体时间和状态,更显得有鼻子有眼。

    另一条短信的末尾又加了一句:“这是卫生部内部消息。”似乎更“权威”了,对受众的判断形成了更加严峻的挑战。

    追查短信的源头显然是困难的。记者循着几条线索分别上溯了五六个环节,结果无非是朋友、朋友的朋友之间相互转发的。

    在追踪过程中,记者发现最早的一条短信是这样的:“前一阶段,北京通州有一批病死猪,死因不明,去向不明,所以近阶段,少到外面吃有猪肉的菜,少买肉肠、火腿等熟食,如果自己做饭买肉,一定到正规大商场去买。”

    [卫生部门辟谣]

    事实上,在记者收到这些短信之前,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赵春慧已出面辟谣,而记者这些朋友发信时还没听到政府部门辟谣的消息。手机点对点的传播,比传统媒体的权威发布更容易通达一般受众,“第五媒体”的便捷优势可见一斑。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贺雄也驳斥“病猪肉短信”说,医学上没有资料表明食用猪肉会导致人感染脑炎。

    [食品监管部门表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孙咸泽17日表示,卫生部门已经对这一事件表了态,认为手机短信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我们尊重他们的意见。此外,没有什么可说的。

    [警方说法]

    16日,有媒体报道,北京警方称发“病猪肉”谣言短信最高可判刑5年。接受“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时,北京市公安局一位负责人表示,北京警方并没有作过这样的表态,但现行法律条文中有明文规定。对于这次“病猪肉短信”事件,北京警方没有专门追查,因为这条短信只是市民亲友之间的善意提醒,没有明显证据表明有人在故意造谣生事。

    这位负责人说,警方平时监控的重点是诈骗、贩卖管制刀具等非法短信,这些短信是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与亲友间善意提醒的短信有本质区别。

    [媒体追问]

    然而,官员和专家的辟谣并未完全平息人们的不安。16日记者采访时,北京交道口附近一家超市专卖猪肉的销售员高先生说,原来一天能卖出去两三百斤猪肉,现在三天一头猪都卖不完:“我卖的都是正规养殖场养的健康猪,可顾客不相信啊!”

    15日,网上一则消息提出,北京市虽然对短信辟谣,但并未对京郊是否有猪瘟疫情作任何解释。有消费者说,虽然还没有发现猪肉病毒感染到人,但是这并不能证明没有猪肉携带病毒。

    同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一些村子的不法商贩将病死猪肉加工后,以低廉价格销往保定、石家庄、北京等地。另据河北的《燕赵都市报》报道,元旦前后,河北沧州连续8次查获大批来自天津的病死猪,共达29吨。

    [农业部门解释]

    按照有关分工,牲畜饲养阶段的管理职能在农业部门。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刘亚清说,猪的确可以感染乙型脑炎,但这种疾病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属虫媒传播的疫病,季节性发生集中于7、8、9月份,冬季没有传播条件。“猪化脓性脑炎”一病在北京根本不存在,这种谣言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刘亚清说,北京市为保证上市的动物产品安全,各级兽医部门都在实施严格监管。她肯定地表示,北京不存在来自周边地区的病死猪。

    农业部兽医局副局长李金祥说,不仅北京没有虚假短信中所称的“化脓性脑炎病毒”,全国也没有。

    [医院答复]

    北京“所有医院”有没有就防控脑炎紧急开会?记者私下询问了北京几家大型综合医院的医护人员,得到的回答都是:“没听说过。”

    记者注意到,据卫生部10日公布,2006年12月全国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201例,死亡14人。发病数比上月上升了336.96%,死亡数增加了10人。卫生部要求各地加强监控力度,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情况逐渐明朗了:猪瘟的传言和脑炎高发的消息几乎同时出现,口口相传,两件原本不搭界的事就重叠在了一起。

    [追踪感言]

    追踪到此,找了这么多权威部门,记者仍然没有得到“病猪肉短信”的完整信息。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条短信造成局部社会不安的情形时有发生。

    公众事件发生之时,政府部门及时澄清事实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各相关部门各管一段,澄清方式过于简单,难以消除公众心中的疑团。

    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监管,既不侵犯公民正当权益,又能维护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参与此稿采写的记者有李柯勇、宋振远、王思海、李舒、张晓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