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业,垄断者的一道疯狂盛宴
2007-01-18


  
转自:新华发展论坛    作者:评论员陈才 于 2006-11-30 09:44:31.0


在浙江经济最不发达地区之一丽水市,一个面积1平方米的公墓收费价格竟高达8万元,相当于杭州西湖边住房均价的4倍。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刚公布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该省97.1%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殡仪馆是营利性的,甚至有56.8%的人认为乡村公益性公墓也存在营利(11月29日《东方早报》)。

以上是《〈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报告》揭示出的殡葬服务业高收费、乱收费问题。报告显示,一些地方规定骨灰盒、花圈等丧葬用品必须由殡仪馆提供,形成了垄断经营现象,限制了公众对殡葬用品的选择权。一些殡仪馆从接尸费、穿衣费到洗身费、骨灰寄存费,整个殡仪服务收费名目多达15种,仅化妆整容一项费用就高达每具600元。

“活得起,死不起”——这是普通群众面对高额的殡葬费用发出的感叹。其实不仅浙江,成都的豪华公墓就曾曝出“8平方米48万元”的天价,逝者的墓价超过生者居住的房价,这在全国已是普遍现象。曾有自揭黑幕的老板说,殡葬业利润可达1000%-2000%,是名副其实的十大暴利行业之首。殡葬业的种种乱象再一次表明:哪里有垄断哪里就有暴利。

经济学告诉人们,越是垄断的行业,价格越是不能反映真实的成本信息,竞争的不足越是让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社会福利越可能受损。殡葬业不断获取暴利的同时,受伤的是老百姓,只有垄断者才能在逝者的葬礼上开怀大笑。人们不禁要问,殡葬服务业改革的口号提了多少年,可为什么就是没有实际效果,百姓还是“死不起人”?

从政策上看,我国已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殡葬业也做出了打破垄断的姿态,可实际上,目前还停留在口号阶段,由于进入殡葬业的行政审批大权仍紧紧地握在民政部门的手中,人为地阻断了其他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大多公营殡葬单位只是退出利润相对较低的领域,比如殡仪服务和花圈、寿衣等殡仪商品销售;即使完全退出骨灰盒市场,尚有利润更高的公墓项目。

究其实,还是部门利益在作祟。现有的殡葬管理体制政府已经严重越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各地的殡葬管理处就设在殡仪馆内,占人家的编制,拿人家的工资,如何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要推进改革就要牺牲部门利益,民政部门要跳出这个利益圈,更多地承担监管的职能,其余则放手让市场发挥竞争作用,最终才能让暴利无处藏身。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