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新华网 2007年01月18日 07:30:07 来源:发展论坛
|
九斤老太:殡葬业属于特殊行业是事实,但从事殡葬行业人员也要讲良心,收入不能太脱离群众,高层收入超百万更是离谱。面对那些因失去亲人而痛哭流涕的同胞,你们能吃得香、睡得好吗?
新华网友:可悲!殡葬场成了一个新兴的垄断行业,现在居然连死都死不起了,挣死人的钱,是最大的良心犯罪。
一杯绿茶:前些天,家里有老人去世,我们是着实体验了一次殡仪馆的收费。那些收费的名目,你想两月都想不出来!殡仪馆的工作人员说,告别室里的花圈和鲜花可以免费帮你们拉到火葬场,当时觉得服务挺好,哪知这就开始入套了。到了殡仪馆,先办手续,一条龙服务,烧纸、灵牌等等,你也没得选,就交钱吧。等烧花圈和鲜花时,才知道每烧一件要花10元,那可是满满一辆面包车的东西,怪不得那么热情地免费帮我们拉,原来在这等着呢!没办法,谁愿意在这地方发生争执,几百元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耐戳:我觉得收取尸体清洁费、整容费、使用灵车的费用是合理的,但停放费、告别费、骨灰盒的价格确实过高,墓地更是明明白白地“抢钱”。
打破殡葬垄断,进行公平竞争
新华网友:这个行业整天与死人打交道,收入高一点也正常,但不能让办丧事的家庭如此埋单。按习俗,丧葬用品的买卖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可以讨价还价,基本上是殡仪馆要多少就给多少。希望政府破除垄断,实现公平竞争。
新华网友:现在都实行市场经济了,竟然还有这样没有规矩、没有制约的行业,政府要认真负起责任,不能纵容殡葬行业为所欲为。
新华网友:经济学告诉人们,越是垄断的行业,商品价格越是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成本,竞争的不足让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消费者利益便可能因此受损。殡葬业虽然获取了暴利,但受伤的却是百姓,得利的是垄断者。
新华网友:目前,我国殡葬业存在无序竞争、市场价格不规范现象,仅仅通过行业自律恐怕还不够,只有打破行业潜规则,建立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彻底打破殡葬垄断。
相关阅读 殡葬吃喝账和“死都死不起”(来源:广州日报)
殡葬行业因属于特种服务行业,是天然垄断的性质。这种垄断也直接催生了殡葬行业的高服务收费和惊人暴利,一个骨灰盒动辄就要上千元。只是,在殡葬行业和殡葬管理所“理直气壮”地享受着垄断暴利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穷人“死都死不起了”,他们不得不冒着风险为亲人进行土葬。
在殡葬管理所的巨额公款吃喝账下,却是一些人“死不起”的感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差呢?有关部门在提醒土葬回潮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尽快提出打破殡葬行业垄断的办法了?是不是要想办法让穷人们“死得起”了?【全文】
殡葬业,垄断者的一道疯狂盛宴(网友 评论员陈才)
从政策上看,我国已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殡葬业也做出了打破垄断的姿态,可实际上,目前还停留在口号阶段,由于进入殡葬业的行政审批大权仍紧紧地握在民政部门的手中,人为地阻断了其他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大多数国营殡葬单位只是退出利润相对较低的领域,比如殡仪服务和花圈、寿衣等殡仪商品销售;即使完全退出骨灰盒市场,尚有利润更高的公墓项目。
究其实质,还是部门利益在作祟。现有的殡葬管理体制政府已经越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各地的殡葬管理处就设在殡仪馆内,占人家的编制,拿人家的工资,如何能进行有效的监管?要推进改革就要牺牲部门利益,民政部门要跳出这个怪圈,更多地承担监管的职能,其余则放手让市场发挥竞争作用,最终才能让暴利无处藏身。【全文】
殡葬改革:也要让人“死得起”(来源:人民日报)
殡葬改革需要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对现行殡葬服务制度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主管部门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同时,开放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转而行使好行业监管权,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各地新建立的殡葬服务中心也需告别“级别”,告别“事业单位”的招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适度合理竞争,让虚高的殡葬价格降下来,让不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提上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