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街头露宿者影像记录(组图)
2007-01-13
繁华的十字路口,一位老年女性流浪汉拖着自己的家当,寻觅露宿处。

深夜,一位流浪汉在静坐发呆。

城市高架桥下,能挡风挡雨,成为露宿者最喜欢的“家”。

也许可以交谈甚欢,但绝对不能拍照——不管处境如何艰难,所以的人都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连续两个夜晚,因工作要求调查杭州街头露宿者,顺便做了一些影像记录。照片中的人皆是面目难辨,原因一是露宿地的昏暗;二是被访者的要求,“让老家人看到了怎么做人”这是记者常听到的一句话,一位老太太为了我手中的相机,甚至向夜巡的城管投诉,让城管和记者都谛笑皆非。

调查的感受有二。一是流浪汉露宿街头现象很难从根本上消失。就像一位江苏流浪汉自己举例世界各地的流浪汉露宿情况一样,很多被访者自称喜欢这种生活,多年的漂泊经历让他们喜欢这种不受拘束的生活状态,有人提起救济站言语中颇有畏惧,因为那里有规矩,“要被管”。

二是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露宿者,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精力。为了维护自己流浪的生活,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称自己没有被帮助的需要,一位流浪汉说他知道天冷了该去什么地方睡觉,该帮助的应该是那些年老体弱,精神不正常的流浪汉。而如何找出这些流浪汉需要找遍全市所有的露宿地点——高架桥下、拆迁房中,甚至繁华的闹区大楼下。

看着一位流浪的人,拖着自己所有的家当穿过繁华的十字路口,消失在夜色中,很容易对人生和生活感慨。文明的社会不允许饿死人、冻死人的现象发生,文明的社会也容忍不同的生活方式——只要他不危害他人。如果没有办法消除,保持关注,保持准备帮助的机制,应该是一条解决之路。

繁华的十字路口,一位老年女性流浪汉拖着自己的家当,寻觅露宿处。

深夜,一位流浪汉在静坐发呆。

城市高架桥下,能挡风挡雨,成为露宿者最喜欢的“家”。

也许可以交谈甚欢,但绝对不能拍照——不管处境如何艰难,所以的人都维护着自己的尊严。连续两个夜晚,因工作要求调查杭州街头露宿者,顺便做了一些影像记录。照片中的人皆是面目难辨,原因一是露宿地的昏暗;二是被访者的要求,“让老家人看到了怎么做人”这是记者常听到的一句话,一位老太太为了我手中的相机,甚至向夜巡的城管投诉,让城管和记者都谛笑皆非。

调查的感受有二。一是流浪汉露宿街头现象很难从根本上消失。就像一位江苏流浪汉自己举例世界各地的流浪汉露宿情况一样,很多被访者自称喜欢这种生活,多年的漂泊经历让他们喜欢这种不受拘束的生活状态,有人提起救济站言语中颇有畏惧,因为那里有规矩,“要被管”。

二是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露宿者,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精力。为了维护自己流浪的生活,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称自己没有被帮助的需要,一位流浪汉说他知道天冷了该去什么地方睡觉,该帮助的应该是那些年老体弱,精神不正常的流浪汉。而如何找出这些流浪汉需要找遍全市所有的露宿地点——高架桥下、拆迁房中,甚至繁华的闹区大楼下。

看着一位流浪的人,拖着自己所有的家当穿过繁华的十字路口,消失在夜色中,很容易对人生和生活感慨。文明的社会不允许饿死人、冻死人的现象发生,文明的社会也容忍不同的生活方式——只要他不危害他人。如果没有办法消除,保持关注,保持准备帮助的机制,应该是一条解决之路。

手里一本玄幻小说,让自己进入超现实的世界。

桥墩下,流浪者在临睡前聊天。

地上的这位被称为"文人”,周围的流浪汉认为他是需要帮助的,
但是“文人”对记者的交流请求,置之不理。
 
来源: 浙江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