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黄
2007-01-12


    作者:何立华   来源:keyrain.com

摘录:

    大黄老得不行了,喂什么好吃的都不怎么吃了,最后,连水也喝不下了。但它每天还是朝着东方、朝着公社的方向遥望。它们的眼神队长没有描述,但张同学和我仿佛已看见了,看见了一双大大的苍老的眼睛满含着凄凉与企盼。


日前看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一条老狗》。说的是陪伴季母晚年,直到季母逝世之后,仍忠心耿耿守在破篱笆边的一条老狗的故事。我的眼前马上浮现出另一只我从没见过,但萦绕脑海难以忘却的大黄狗。它和季老家的狗有着同样赤诚、善良的心。

那是那年春节同学们聚会,听张同学讲的一件事。1969年张同学去了陕西插队,他们集体户住在村北一排简陋房子里。这里曾经是大队库房,已闲置几年了。房子前面二三十米处是队长的家。队长说,此处僻静,养只狗吧,晚上出去也好做做伴。村里不通电,赶上没有月亮,伸手不见五指,弯弯曲曲的田埂小路不好走啊。

不几天队长就送来一只小狗娃,是只毛茸茸的黄蛋蛋,刚来的时候,小狗瘦骨嶙峋,眨着大眼睛看着知青们,大伙决定把它养下来,并给它起名叫大黄。知青们吃什么就喂它吃什么,并用碎砖头、油毡片什么的为它垒了一个不错的窝,居然下雨也不漏。慢慢地,大黄竟然出落成一个英俊威猛的“大小伙子”,从此集体户不管谁晚上出去,都是大黄保驾,集体户的鸡呀鸭呀再也没被黄鼠狼拖走过。

到1975年,知青大返城开始了,大伙儿争先恐后加入到返城行列。回城后,忙于找工作,找对象……竟一时把第二故乡忘在脑后。后来,因为一次工作调动,人事部门通知张同学插队期间的手续欠完备,为此,张同学给队长去了一封信,委托他把手续补齐,他们一共书信往来三次,后来张同学一路攀升,工作顺利。 

20世纪90年代初,队长年龄大了,身体欠佳,希望来京看病,请求帮助,张同学当然责无旁贷,热情接待了当年的队长。

这时队长讲了一件让张同学痛心的事。1975年知青返城后,大黄一直住在原来的窝里,队长几次把它拉回自家,但是只要不拴,它就跑。并且每天跑一趟公社,就在张同学他们当年上汽车的地方呆上好一会儿才回来。这样每天一趟,坚持了有两三年吧。要知道,从村里到公社,足有三十里路啊。当年张同学返城是坐着马车去的公社,现在想起来,当时大黄确实是一直跟着马奔跑的。张同学说,他们当年归心似箭,马车还没停稳,大家就跳下马车搬行李、上汽车,始终连看大黄一眼都没有。

后来知青们住的房子破烂不堪,几处房顶墙壁倒塌,但大黄一生守着破房子,住在它的窝里,苦苦地等待它的主人,和季老家的老狗一直趴在破篱笆边一样。

又过了两年的一个冬天,大黄老得不行了,喂什么好吃的都不怎么吃了,最后,连水也喝不下了。但它每天还是朝着东方、朝着公社的方向遥望。它们的眼神队长没有描述,但张同学和我仿佛已看见了,看见了一双大大的苍老的眼睛满含着凄凉与企盼。又过了几天,队长去窝里看大黄,大黄死了,尸体已经快僵硬了,大大的依然睁着,凝视着东方、远方……队长把它拉出来准备埋在后坡,突然发现在大黄身子底下压得平平的三封张同学写给队长的信,还微微有些大黄的体温。为这丢失的三封信,队长曾跟婆姨发了好大的火,怨她没收好。原来竟是让大黄偷偷衔走了。

那年,队长落泪了,张同学落泪了……

五年后,我考上了北京那所众所周知的大学。

那天,张同学落泪了,我也落泪了……

张同学说,自己快退休了,退休后一定去看大黄,在它的坟头添上一抔新土,为它终生的等待深深鞠躬,为自己无奈的负心深深道歉。

我也想和张同学一起去,去看我们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