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若(爱若干)
女儿从出生时的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女儿特爱劳动,凡自己能干的事都不让人代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女儿的这种自觉意识好像与生俱来的。
女儿1岁2个月时,便开始帮我洗菜,她抢着开关水龙头,有时还要亲手洗菜;我炒菜时,她便蹲在灶台上帮倒忙,时而掌勺,时而撒盐,煞有介事;女儿还不到拖把一半高时,她就开始拖地了;1岁4个月时,在河北保定亲戚家,女儿帮妈妈擀饺子皮儿;1岁8个月时,女儿就曾很认真地蹲在洗手间里刷拖鞋;1岁9个月时,在安徽桐城老家,女儿帮着奶奶晾晒蓖麻杆儿,还拎着破塑料桶给小鸭子们喂食;2岁时,我们一旦晾衣服、收衣服,女儿便会帮着传递;2岁10个月时,女儿曾到老家地里拔萝卜,回来将萝卜樱子切下来,然后送到猪圈,隔着栅栏扔给猪吃;她还帮爷爷喂牛吃草;帮奶奶摘猫耳朵豆角;登梯爬到草垛上晾晒鱼干儿,为此,她还从梯子上掉下来摔哭过,但她依然乐此不疲;夏日炎炎,女儿还用扫帚打扫我们朋友家的小院子。
3岁4个月时,女儿自己拿老虎钳子、改锥修理玩具;3岁9个月时,女儿就帮着刷便池了,她会很浪费的先倒上很多“洁厕灵”,然后用刷子仔仔细细地刷;她还喜欢浇花,常常在周末拿着喷水壶到处找花喷;最近,女儿又迷上擦拭的活儿,她一般会在周末上午拿着毛巾将柜子、门、阳台等擦个遍,一丝不苟,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
幼儿园老师每周都会有一个反馈信,最近,老师在信里说:“在班里,这个小丫头年龄虽小,但能力一点也不差,她做小值日生时,和大孩子一样做得很好,认真劲儿,我看了都笑。”女儿有一次是周三值日,周二晚上便紧叨唠,明天早上要早起,我要值日。
当然,女儿早就会自理了,穿衣、吃饭、上厕所等都不需要大人帮忙了。
爱孩子,就让他学会劳动
由于家教不当,中国孩子的劳动观念普遍淡化。有个小学生早上起晚了,来不及吃早饭,奶奶塞给他两个熟鸡蛋,可他不知怎么吃,结果晚上又带回了家。
我觉得,孩子本性应是喜欢劳动的,小孩子总觉得劳动就跟玩儿似的。孩子不会劳动,主要是父母教养不当造成的。有的家长嫌孩子家务做得慢,做得不好,便宁愿自己干。家长总是不满意、不放心,孩子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便渐渐失去了劳动的兴趣。于是,越少做,越不会做,形成恶性循环。
作家孙云晓曾撰文《爱孩子,就让他学会劳动》,他说:“中国孩子在国际上……拿奖的、夺冠的越来越多。可是,有一样,我们却根本无法跟洋孩子相比,那就是劳动态度。”
“是中国的孩子天生就偷懒怕累?当然不是。这现状是我们的父母一手造成的。在《北京青年报》对父母的问卷中,当问到‘你最关心、看重孩子什么?’71.4%的父母回答是‘孩子的学习’,而关心孩子劳动的父母仅占可怜的14.3%。全中国的父母并没有在一起开过会,但他们却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什么活儿也不用你干。’这是在爱孩子吗?不是。这是在害孩子。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曾对波士顿地区的456名儿童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以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他们的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
据报道,德国相关法律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从事家务劳动。
还从报上读到,香港教育部门曾专门组织一批小学生到广东农村夏令营,住在农家与农民同吃同劳动,亲身体验“粒粒皆辛苦”,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劳动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工农业劳动等。各种劳动对孩子都有教育作用。其中,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有着其他各种劳动不可代替的作用。
公益劳动是指“不是为了谋取和扩展自己的私人特殊利益的劳动”。
去年清明前后,我带妻女到昌平的一座小山上参加公益植树劳动,女儿就非常踊跃地去打水,如是,便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其公益心。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的过程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群体活动中,比劳动态度、劳动质量、劳动效率的竞赛过程。
对家庭来说,家务劳动是必不可少的。平凡的家务劳动既可塑造孩子尊敬父母的美德,又可以让孩子学会操持家务的本领,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家长不应包揽家务劳动,而应创造条件,多为孩子提供参加家务劳动锻炼的机会。
让劳动光荣注入孩子心田
小时候,我们常唱“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雀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青青的叶儿,红红的花,小蝴蝶贪玩儿耍,不爱劳动不学习,我们大家不学它。要学喜雀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忙,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现在女儿在幼儿园里也学会了,而且经常听她唱起。
女儿爱劳动,于我是欣喜的,惟如此才能锻炼她的自理能力与独立意识。只有知道劳动的艰辛,才能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女儿虽小,却已感知到父母挣钱之不易。女儿之所以如此勤快,还跟从小就耳濡目染我们大人天天干活有关,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做好热爱劳动的表率非常重要。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常用于形容旧社会的读书人,我看这句话用到现在大多数都市青少年身上非常合适。“小树不修剪,长大木弯弯”。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剂”。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无上光荣,让劳动光荣永驻孩子心田,需要孩子们多参加劳动锻炼,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孩子爱劳动,将受益终生。
热爱劳动要从娃娃抓起
【为爱留痕专题系列】
为爱留痕:人人怀旧
【爱若干爱女诗文系列】
故乡是桐城
满城尽是霍元甲
2006年的第一场雪
爱,就是慈悲
中秋[诗]
傻丫头[诗]
别斯兰,我为你哭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