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社会救助后处在白血病康复期的17岁少女,将剩余善款转送另一同龄患者
【帮扶对象】
患白血病的少年植绍文
【爱心大使】
三水西南正处在白血病康复期的戴静敏
【帮扶目的】
缓解患者经济负担,增强其生存勇气和信心
【爱心感言】
大家把我的生命挽救了回来,我也想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当疾病侵袭,我们无法逃避,有的人选择坚强面对,笑对人生;有的则心灰意冷,听天由命;还有更多的人是虽有求生欲望,却因经济困顿,而不得不放弃治疗。当一个人从绝症中幸运重生,他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2005年9月,三水区正值青春年华的16岁少女戴静敏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突来的噩耗给原本清贫的家带来伤痛外,还有高昂的医疗费。通过本报持续报道,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戴静敏是幸运的,她的骨髓与弟弟的完全匹配,经过手术她转危为安。近日,正处于恢复期的戴静敏决定,将自己账户剩余的1.58万元善款转让给与自己同龄同患白血病,并且家庭同样清贫的少年植绍文。她所给予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更是爱的一种传承,为遭受病痛折磨的年轻生命带去希望和力量。
“白血病是上天对我的考验”
“去年7月我的肚子突然变大,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患了白血病,当时已经是白血病的中后期了。其实之前也有先兆,总感觉到累,老发烧,到最后手指甲也是黑不溜秋的。”戴静敏笑着说。当时医生摸着她的肚子,看化验单时的特殊表情让她一下子猜到了可能患上了绝症。“当时我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伤心也哭过,后来明白痛哭难过于事无补,而医生也告诉我,如果开朗乐观些对病情的控制与恢复有利,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我就开始把这当作是上天对我的考验。”住院期间,由于静敏喜欢说话、唱歌,因此常常遭到病友们的“投诉”,“他们说我太吵,我有时在病房唱歌,隔音效果又不好,就会影响到他们了。”她调皮一笑。一次次的放疗、化疗,输液,颈静脉穿刺,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从她嘴里说出来竟是如此轻松。
在静敏介绍病情的过程中,静敏的妈妈郭贞一直安静地坐在旁边望着女儿,目光里有怜惜、有骄傲,更有坦然。“知道结果后,我真的想去跳楼。但冷静下来想到,人除了逃避,难道就不能勇敢一些去面对现实吗?”她不住地向记者提到了那些帮助过女儿的好心人,有媒体,有政府相关部门,有亲戚邻居,有医生护士,还有更多不知名的热心人士。每个人给她们的点滴帮助她都记在了心里,说到动情处,她的眼圈就开始泛潮。
“把钱转给比我更需要的人”
2006年4月30日,静敏接受了长达5个小时骨髓移植手术,手术很成功。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告诉她,植入骨髓已经产生造血能力,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再住院两三个月就可以回家休养,经过2-3年的治疗后可逐渐康复。这时,静敏的家人才觉稍稍放心了一些。
说到转交余款的初衷,静敏说:“当我在移植病房的时候,有一次看《半边天》,也是讲述白血病患者的故事,看到那些比我更加不幸,更悲惨的家庭,没有钱进行医治,就在等死,心里特别难受。我是幸运的,我当时就想把治病剩下的钱转给他人,并且在身体容许的条件下参加义工工作。”郭女士在旁边接着说,“当时我正好听同事说,三水华侨中学有一位正在读书,和静敏一样大的男孩也得了这种病无钱医治,于是就想到把钱转给他。”
6月17日,静敏出院。一周后,她向负责社会捐赠款项管理的三水区慈善总会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并亲笔写下转让书。
“上面写着‘本人戴静敏同意把余下款捐给下一位白血病患者’,虽然很简单,但表达了她的决心,我们看了之后也很感动。”三水区民政局救灾救济科一位姓李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的眼里,戴静敏单纯开朗,虽然自己家境也不好,手术后吃药、检查还需要不少的费用,但她却主动提出将余款捐赠出来,把社会对她的爱心传递给植绍文,她的行动,又点燃了另一名患者生存的希望和勇气。
绍文接棒续写生命奇迹
20日上午,记者和静敏再次来到植绍文家中,绍文热情地和记者打招呼,和几个月前他对人略显冷淡的态度已截然不同。绍文的妈妈告诉记者,12月13日他刚在省人民医院做了第7个治疗疗程,“医生这几次给绍文加大了剂量,比之前更痛苦更难以忍受,但绍文年轻、体质好,加上态度积极了许多,他也扛过来了,各项指标都有所缓减。医生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现在就希望骨髓配型越早找到越好,因为如果再次发作就很难救治了。实在找不到的话,只能用他父亲的。”
“真心的谢谢她,她给绍文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笔救命钱,更重要的是给绍文带来强烈的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让他更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疾病。”绍文妈妈充满感激地说。
此时的绍文正拿出手机把他住院时拍的图片给静敏看,脸上不时浮现一抹淡淡的微笑。“我想通很多了,生命是自己的,而且只有一次,不可以再自暴自弃,更何况有这么多相识和不相识的好人在帮我。重要的是我不可以再增添父母的负担,很多时候他们比我更伤心,如果我不努力求生,那便是真的无望了。”临走时,绍文这样对记者说。
时值正午,阳光洒在静敏和绍文的发际、脸颊,一样的年华,一样的遭遇,此时,幸与不幸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朴素的信仰——生命不息,抗争不止。
[真情对话]
记者: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后的心情怎么样?
戴静敏:开始是震惊,想这种病怎么会落在自己身上?然后觉得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考验,自己一定能够度过。
记者:疼痛的时候怎么做?有没有哭?
戴静敏:没有哭。最痛的时候我就唱歌。
记者:经历这场变故,你有什么感受?
戴静敏:希望我的病快点好,然后尽自己所能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如果一位帮助过你的好心人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戴静敏(哈哈大笑):我会直接扑上去,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记者:曾经有过怎样的梦想?生了这场病之后是否有变化?
戴静敏:以前想过当一名中学老师,但骨髓移植后两三年不能做运动,也不能用电脑,做老师就不太现实了。我想过了,等我稍微好一些,就去参加义工,多做好事、善事,回报社会。
[记者手记]
自始至终,静敏一直在笑,目光清澈灵动,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刚刚做完骨髓移植手术,我怎么也想不到她曾经是一个白血病患者,曾经躺在病床上忍受种种痛苦。她一直说;“我相信我一定会好的,一直相信。”微微上扬的嘴角透着自信与坚强。突然间我觉得自己的眼角有些湿意。看过太多愁苦凄惨的面容,面对如此清新快乐的笑脸,我真的很感动,不仅仅是因为她战胜病痛的勇敢与她的爱心和善良,更是因为她的单纯,因为她对生命的本能的自信。
吃药、检查、调养……康复期间的每一笔开销对这个清贫的家庭来说都是不少的数目,她和家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公共账户中还有多少余款,作出转送的决定似乎是出于一种本能,经历生死交替的轮回,有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再回首那些陌生的热心人的帮助,将这无私的爱意继续传递下去,给生命继续勇气,这,或许就是爱的真谛吧!
来源:佛山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