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 2006年即将过去,无论你是否怀念它,它都会像过去的每一年一样,化为记忆静静地留在你的脑海里,等待有一天被重新开启。2006年的文化圈是多姿多彩的一年,从电影到诗歌,从文化遗产到文化创意,随时都有亮点包围人们的视线。人们打开屏幕,看到的是它;随意聊天,谈到的是它……总结这一年的流行语,也是对这一年大众文化生活亮点的一个总结。2006年十大流行语,现在开始盘点…… |
 |
10、恶搞 |
回顾今年的恶搞事件,不知是该感叹国人想象力的丰富,还是该为我们的文化现状担忧。《一场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了恶搞的狂潮:一会儿是“四大名著遭恶搞”,一会儿是“红色影片遭恶搞”,一会儿是“伟大诗人屈原被恶搞”,一会儿是“古代诗歌遭恶搞”,一会儿是“孔子遭恶搞”……一时间,“恶搞”几乎充满了人们的视听空间。许多人在“恶搞”上表现了极为发达的创造力,他们不是渴望创造“和时代相匹配的伟大作品”,而是剑走偏锋,把创造力、想象力用在了“恶搞”上,用在了“戏侮严肃”、“戏侮文化”上。然而,当“恶搞”越过了人类公认的道德、伦理、精神界限,公认的文化理念,“恶搞”也就必然没有了它的存在意义。
|
|
9、标准像 |
今年流行标准像。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球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山东惠民县揭幕了孙武标准像,山西解州宣称他们即将制作关羽标准像,更有西施、炎黄帝等纷纷前来凑热闹。这些已经确立和正待确立的标准像,遭到一些专家的反对,比如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就在社会一片反对声中撤消了曹雪芹标准像。这些“圣人”究竟是不是需要标准像?对于精神匮乏的现代文化生活来说,他们的精神真的能够通过标准像泽福人类,还是仅仅是泽福其征集者呢?
|
 |
8、反盗版 |
为了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的经营秩序,促进音像和计算机软件产业的繁荣发展,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建设部、监察部决定,在继续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活动的同时,在全国开展为期100天左右的集中打击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行动。在“反盗版百日行动”的坚决打击下,7月至9月全国每月平均收缴非法出版物1900多万件,是1至6月份月平均数的两倍。而反盗版的狂潮并没有就此结束,紧随其后的是十部门启动的“反盗版天天行动”——2006年,每一个都感受到了中国反对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行动。
|
 |
7、你不是一个人 |
黄健翔的激情解说给我们留下一个疑问: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足球解说员呢?他不仅专业还要有激情,嗓门应该很大,起码四个+号。裁判误判时他能够说句新华字典之外的话。射门时,应该象蝎子蛰了似的跳起来吼叫,如果球进了,吼叫应该转化成声嘶力竭的吼叫……直到回音从山谷那边传来。许多人原本以为“解说门”事件会为当事人的事业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伤害,然而时至年末,我们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光景。我们不禁反问:一个主持人的作用,到底应该是什么?
|
 |
6、顶你个肺 |
经专家介绍,这句话本是广东方言,周星驰周润发梁朝伟在电影里都说过,《疯狂的石头》今年火起来时,正好遇上齐达内的铁头功助兴,这句台词碰出了幽默的火花,“顶”字,在网络论坛里又代表着支持与赞同,这才广为流传。冯小刚刚走,张艺谋要来――《夜宴》刚刚吃过,《黄金甲》呼之欲出。内容当然很不同,但改变不了的是,总是“国际巨星+刀光剑影”的模式。“石头”现象和《三峡好人》的获奖或许在暗示着中国电影人,无论哪一种类型片只要能拍得够专业够真诚,都能打动观众,拉动票房。就像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评价《疯狂的石头》时所说的那样,“终于看到有人在老实地用智慧做电影了。”
|
 |
5、博客 |
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博客大众化的“元年”,那么,在2006年,博客则迅速成为网络上蹿红的“明星”。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调查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1750万,其中活跃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而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报告也显示,截至11月3日,全球范围内,平均每个中文博客用户拥有约2.6个博客。随便翻翻报纸,就会发现这一年来的新闻竟大量出自博客!从“韩白大战”,到“饶颖事件”,博客已成为一个最开放的信息传播平台。就在“自由”之声越炒越热的时候,“博客实名制”则悄然拨弄着人们的心弦……
|
 |
4、一树/梨花/压海棠 |
网络上最近流行尖锐湿疣,赵丽华的诗歌被恶搞,也没经过赵丽华同意,就把她推选为梨花教掌门人。由此也引发了韩寒与诗人的骂战,不为拍砖,只为一点真爱,诗歌有灵,当惊知于千古。我们/突然明白了/多按几下/回车键/或者/结结巴巴的说话/就成了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诗坛如冰峰下涌动的熔岩,我们相信中国优秀的诗歌和诗人肯定不只那些时常见诸报端、见诸诗刊的名字,更浩荡的诗群隐藏水面之下,托浮着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在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各种各样的诗人在脱掉各种各样的职业外衣后,为心中的诗意笔耕不辍。我们寻找、呼唤这些浩荡的诗群。
|
|
3、学术明星 |
很难说究竟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还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百家讲坛”着实让几近边缘化的学术红火了一把。早在年初,易中天就以《易中天品〈三国〉》红遍大江南北;此后,“百家讲坛”又陆续成就多个学术明星,其中以北师大教授于丹尤为突出。在追星文化的博弈中,终于有学术明星浮出水面。一方面它既是对国人精神追求的校正,另一方面它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给我们的社会和时代增添滋养。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术明星的出现不啻是一件好事,人们对学术明星的追逐也应获得舆论的支持。
|

|
2、文化遗产 |
无论是从中国申遗的进程还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来看,今年都有着特别的意义。从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正式启动,到大熊猫栖息地、河南安阳殷墟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再到《长城保护条例》的实施,都使我国的文化遗产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在看到进步的同时,值得反思的呢?古民居出国保命,长城长度锐减……文保警钟时刻敲响。
|

|
1、文化创意产业 |
如果说对于2006年的文化世界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词汇的话,它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从电影电视到动漫出版,从基地建设到园林规划,无不与其相关。《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强调文化属于人民,强调文化重在建设,强调改革创新。其中,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新成果成为文化建设的要求。究竟如何将文化搞出创意,使文化输出产业?这将是今后若干年内业界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