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揭开“如烟”迷雾
2006-12-25


 
XINHUANET.com  2006年12月25日 08:04:12  来源:CCTV

   


 

 

 

视频截图

    从去年的5月开始,全国的各大城市出现了一种叫做“如烟”的戒烟产品,“健康、安全、无焦油、无一氧化碳”等广告词让很多消费者以为找到了一种戒烟的良药,但实际情况怎样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日前,北京市民王先生向我们反映,今年年初,王先生花了1180元买了一盒戒烟产品“如烟”。不料,没用多久,身体就开始出现不良反应。

    北京市民 王德忠:就是肺部整个接受不了它,吸一口呛一口,吸一口呛一口,我说还得试啊,花这么多钱不能用,怎么办,我就吸了两三天,结果肺部胸部这儿特别疼,这里跟扎的一样。

    老王说,吸了如烟后,脸上和身上还出现了很多小红斑,找医生检查发现肺部的纹理明显加深。老王没能向记者提供数据或鉴定之类的东西足以证明他的症状与吸“如烟”有关,但有这样一个事实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浙江等地的消费者协会近期收到的类似投诉已经多达几十例。说明一些消费者开始对如烟提出了质疑。

    带着大家的疑问,记者找到了生产经营如烟的赛波特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说,如烟采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尼古丁替代疗法。做法是,首先从烟草中提取尼古丁,然后采用一种类似“加湿器”的技术,把尼古丁雾化成烟雾,供人吸食。

    赛波特集团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长 博士 苗楠:过去的二十年,尼古丁(替代)疗法已经是一个公理了,这个产品的科学原理,安全性、有效性已经是人类的共识了。

    那么,如烟采取的真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尼古丁替代疗法吗?北京的世界卫生组织烟草健康合作中心的负责人给记者推荐了目前这个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烟草制品管制科学咨询委员会的海宁菲尔德教授。他介绍,尼古丁替代疗法是一种被临床实验证明了的有效疗法,之所以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是因为它是通过口腔黏膜或者皮肤进入人体的,通过静脉血管对大脑的刺激非常缓慢,成瘾性也较低。而抽普通香烟时尼古丁是直接吸入肺部的。因此,尼古丁被吸入的方式是判断是不是尼古丁替代疗法的重要标志。 

    记者:那我们这种产品是通过什么方式吸入尼古丁的呢

    赛波特集团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苗楠:我们这种提供尼古丁的方式跟香烟提供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

    记者:那是不是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人通过这种方式(把尼古丁)吸入到肺里是没有太大问题

    赛波特集团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 苗楠:完全没有问题的,不是没有太大问题,准确的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然而,海宁菲尔德教授的解释却完全不同。

    记者:海宁菲尔德教授您好,我想问一下,尼古丁(被)吸入到肺里和(尼古丁)被吸入到口腔黏膜里有什么不同?

    海宁菲尔德教授:通过肺吸入尼古丁的方式是十分危险的,而且最容易让人上瘾。因为尼古丁在不超过十秒钟的时间里,尼古丁通过动脉血管对人的大脑和心脏,会有比较大的刺激,也会让人持续上瘾。

    按照海宁菲尔德教授的说法,通过肺吸入尼古丁很危险,会导致上瘾,根本起不到戒烟作用。可是赛波特集团负责人却向我们出示了15份由不同检测机构出示的检测报告,来证明如烟是有效的。记者一一进行了核实,发现其中14份报告全都是对产品本身质量的抽查和检测。

    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电器实验室 检测员 王静:我们只是对它里面的一个频率测试,现在牵扯到它的广告,说的不含这个,不含那个,这个东西我们都不测。

    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童颖:“我们只做细菌检测,只做细菌学指标,明白吗,就是看它干净不干净,说白了,就是里面有没有细菌,我们做的就是这个检测”。

    唯一的一份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出具的有关产品的毒性测试,也只能说明,由于除去了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和香烟比较,“如烟”对大白鼠的危害要小一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所 教授袁守军:"我们建议不吸香烟,如烟也不能吸。" (文/央视国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