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读书 连载:活在美国 作者:范学德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这篇文章相当有趣。按理说,美国作为最讲个性自由的国度,该怎么做好彼此配合的工作呢?因为在中国,真性情的潇洒,往往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代名词,那牛气劲儿上来了,连皇帝老子都不放眼里的,遑论彼此配合,那岂不是要争功么……
权责不明,则责任难明。越是现代化的工作,越需要彼此的配合,而要彼此配合,没有充分的制度保证,该怎么明确彼此的责任和义务?换句话说,如果形不成合作精神,现代化
也是建不成的;而没有合理的制度规章和游戏规则来约束、明确,合作精神也难以建立的。
——阿赛尔
朋友在一个大公司中作研究工作,是最小的官,小组长。手下管了三四个博士硕士。年终到了,令她头疼的老问题又来了,得给手下的人写鉴定。分四个等级,杰出的,优秀的,一般的和不及格的。一个雇员如果连续三年不及格,就得走人了。我的朋友觉得大家都不错,没有不及格的,但上面有指标,必须完成。好在这些鉴定从来都不在小组内公布,只给当事人看,还有直接管小组长的头头看看。这样,组员之间就不会比较。事实上,也没有人会去打听你今年评了一个什么级,在美国,这属于个人隐私。
这位朋友给下属写鉴定,她的顶头上司则给她写鉴定,并且像她对待她的下属一样,写完她的鉴定后,先让她看看,征求一下意见。
朋友今年得了一个B,优秀。我问为什么?她说,老板说她的团队(Teamwork)工作不够好。Teamwork这个词,包括了协作、配合、合作等意思。
怎么讲?我继续问。原来事情是这样。我这个朋友很能干,脑袋里点子多,动手也快。她手下有两个人干得特慢,往往一个星期了,一个实验还没有做完。她等不及了,就给他们出主意,有时甚至直接动手。结果,一两天就把实验做出来了。但是手下的人居然不高兴,说是没有成就感,因为实验的点子是属于组长的。这样的事大概有那么几起,朋友的上司说,这就是你不善于团队工作。你要让他们自己动脑筋,你要配合他们,不要代替他们做,要让他们有成就感。
与朋友的这一番谈话,令我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他从上小学二年级起,就接受了团队(Teamwork)工作的观念。教室的墙上写了一些口号,其中的一条就是对待同学要公平,要学会团队工作。
为了培养团队工作的精神,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把一个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三四个人,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有趣的是,分小组时,很少指定谁做小组长,哪怕是临时的。团队工作要求大家平等地共同参入,每个人都负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彼此之间互相合作。
责任、信任、诚实、合作、沟通、忍耐,这些都是团队工作的基本精神。
儿子给我解释说:什么叫负责任呢?就是说,在这个项目中,你答应(或者被指派)要完成一个具体任务,那么,你就要完成它,并且要做好。每个人做好自己的那个部分,整个工作就完成了,这就叫负责任。
信任,就是说你要信任你的伙伴,相信他能够完成自己的任务,为和他一起工作而感到自豪,当他需要你帮助时,你要好好帮助他。
沟通非常重要啊,你要做什么工作,怎么做,做到哪里了,你要都让同学知道,这样,大家才能好好配合。
千万要忍耐啊,别人要是做得慢了一点,不太好,你不能说,算了,算了,让我来替你做。那不行,要等待。
听完儿子的解释,我想起了他完成的一次大的团队工作的项目。
儿子上四年级时,学了美国地理,期中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做一个大项目:每四个同学一组,向家长和同学家介绍美国的一个地方。具体的点子是开旅行社。那一段时间,我看儿子又是上电脑,又是向美国的一个国家公园索取材料,其他的同学,有的做标示牌,有的画广告画。整个工作前后用了一个来月。
有一天晚上,在学校的体育馆里面举行研究成果展览。整个年级的近百名同学都聚集在那里,分成不同的组。每一个小组介绍美国的一个地方。
不同的小组都用废旧的纸盒箱子做了一个像凉亭那样的售票点,但样式各不相同。而扮成推销员模样的同学则穿着不同的服装,记得介绍夏威夷的女同学,穿的是当地土著的草裙,裙子是用彩纸做的。介绍西部地区的小伙子则一身牛仔。每一个小组都详细介绍了他们要
你去旅游的那个地方的特点,有图画,有照片,有文字,还有的竟然有实物。在短短的一个钟头内,我几乎到全美国走了一圈。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同学,他们有的微笑着给你介绍景点,有的递给你说明材料,有的竟送给你减价的机票,当然都是模拟的。
这些年来,时常带领孩子学足球、棒球等等,每一次,教练都首先告诉大家,我们是一个团队。要学会团队工作。顺便说一句,这些教练,大都是学生家长,自愿来帮助学生的。
从小就听说美国人都是一些个人主义者,而个人主义则成为自私自利的代名词。但这些年看到的一切,渐渐地改变了我的这个观念。的确,美国人从小时候开始,他们就不断地培育孩子们的团队工作精神,而做好团队工作的一个前提就是,你要独立地完成好你自己的那一部分工作。
2005.2.24,上午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