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再发:让人震撼的图片 真实的社会[图]
2006-12-15


让人震撼的图片 真实的社会


    我们多少人曾经假装生活在别处,我们闭上眼睛,以为不会看见。
  但在这些图片面前,我们能清楚地听见自己撕裂的心灵与灵魂的对话。
  曾经麻木的心在疼痛中慢慢复苏。
  每一张都能给人深深的震撼。
  我们只有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推进全民参与的慈善意识,让这些成为过去,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充满微笑。
 
  


  这就是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父子,也许一辈子他们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没上过楼梯,没打过“的士”,没进过电影院,可就是朴实勤劳的人们一代代的供养着我们。爱他们吧,至少在感情上尊重他们。否则我们还谈什么人性?
  

  同在一片天空下这就是那张在网上广泛流传,引起了无数争议的照片。我想,这张照片最大的现实意义不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反差,更让人揪心的还在于--当这两个孩子长大之后,我们又该用什么来保证他们所代表的两个阶层的和睦相处?
  

  母亲如果您的目前还这样生活,你还笑的出来吗?那么别人的母亲这样生活,你还笑的出来吗?当你每晚都要为去哪家饭馆而愁眉苦脸,当你每天都抽着20元一包的香烟而怨恨自己命运不好,当你一个月换一款手机的时候,朋友,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
  

  我就想要个面包,妈妈!
  

  倔老汉三告镇政府,只要我还有口气,爬也爬到法院去!我就不信邪!!
  

  视而不见
  

  她走了,目光依然明亮,但愿有更多的人能够奉献爱心!
  

  无以言表的母爱,给您的母亲一个电话吧!
  

  伟大的母亲,为了给儿子省下一点钱给孙子读书,孩子终年在南方打工!拾荒者(母亲是这样老去的)当我们肆意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和金钱,当我们在风花雪月里无病呻吟的时候,当我们还在论坛里争论会不会在意自己的爱人是否是处女,当我们在闲暇的时候高呼无聊的时候,有谁想起了他们呢?
  

  新时代的骆驼祥子。雨中曲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越来越富足,我们、我们后代生活的越来越轻松。我们把人类从在与大自然几千年的斗争里,只用了二三百年就解放出来,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虚无与空虚,于是我们扔掉以前所有的价值观,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来寻找和建立新的存在与意义;可是在我们、我们的后代的生命历程中,能留下些感触和印迹的人和事越来越少;我们生活在信息垃圾里我只是想告诉大家:只有经历了生活中的苦难,或真正理解了别人生活的苦难,才能更深入认识到生命本质的意义,和自我的存在,掌握正确的生活方式。——网友注
  

  一群农村学生的午餐。
  

  叔叔,俺也想读书,俺会写“牛”字哦!
  

  我要学习!
  

  中国特色的义务教育!
  

  叔叔,俺给杀鸡,就在俺这里吃饭了!您是第一个老板来我家。
  

  厨房!
  

  感人的升旗场面!
  

  吃饭的工具给城管剪了!孙子的学费该咋办啊!哭泣的老人城管走后,哭泣的卖红薯老人。这个在街上卖红薯老人的三轮车链条被城管人员剪断,前轮钢丝被城管踩断。城管干完就走了,他靠着墙哭泣。好心的路人纷纷向老人施出援手,大家帮他把钱收到怀里。**人是很好面子的,这个草民也有面子。他现在不能要面子了,老泪纵横,必是伤心到了绝地。因为,他得吃饭,他是个老人,所以他做不了民工,他也没力气去偷抢,他是个男人,所以他当不了妓女,卖不了淫,他也得活呀!!!你不让他卖东西也许是对的,那你给他指条活路呀!关注社会最贫困人群的生计问题,是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侯了。——网友注
  

  我要离开学校了!呜呜!!!
  

  孩子,你可以做爷爷的另一腿了!
  

  宝贝,就快好了!
  

  卖掉一部公车就够了!
  

  最震撼的呐喊!
  

  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老师能在这里坚持就不错了。一个40元不能请保姆!
  

  俺的作业本不用钱
  

  临泉县城关镇刘老家村11岁的刘小环为了能上学,每天去给一家窑厂背砖坯,她每次背16块,重40公斤,走140米,只得3分3厘工钱。我们的孩子吃一次麦当劳花如果33元,刘小环要赚这些钱,就要背着80斤重的砖坯走1000趟,负重走140公里。这是个只有11岁的孩子啊......
  

  交不起学费的女孩!
  

  这个年轻老师的生命就这里为了救他的学生永远的停止在这里了!
  

  老师:再苦,我要学习。
  

  今天真高兴,有鸡蛋吃罗!
  

  夫妻同心!
  

  小小的卖艺女孩!
  

  看得高兴就给点钱!我混口饭吃,多了留着上学
  

  电子科大捡破?玫睦辖淌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