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金灿灿"的康巴汉子格茸定主
2006-12-09
"金灿灿"的康巴汉子格茸定主
2006年12月08日 08时43分35秒
前排左一为藏族法官格茸定主 高宣供图
12月7日上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共迪庆藏族自治州委在德钦县隆重召开表彰大会,为优秀藏族法官格茸定主追记一等功。
德钦县政法各部门、县级机关和省属驻县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驻县部队全体官兵、城镇中学师生、格茸定主的家属以及闻讯赶来的群众,共700余人参加了表彰大会,共同悼念、缅怀他们心中那个“金灿灿”的康巴汉子。
迪庆藏族自治州阿堆副州长主持了表彰会。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君正,中共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灿光,德钦县人民法院院长余春桥分别在会上发表讲话。王君正、李灿光号召全省法院和全州政法系统认真开展向格茸定主学习的活动,学习他司法为民的崇高理想、清正廉洁的高尚道德;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执着追求的高尚情操;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浩然正气;奋发有为办案如铁的职业品格;学习他不畏权势不慕名,但凭公心铸法魂的雪域精神。
会上,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君正代表省高院向格茸定主的遗属颁发立功证书、奖章、奖金6000元和慰问金10000元,县委书记齐建新代表县委政府向遗属颁发慰问金10000元,迪庆州中级人民法院彭跃群副院长代表中级法院向遗属颁发慰问金5000元。
梅里雪山下的忠诚法官
德钦县,云南最偏远、最贫困,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7人、海拔落差高达5000多米,常年气候都十分恶劣的偏远山区。
藏族法官格茸定主大量的庭审,都是在云岭深处的偏远乡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双脚去一步一步地丈量梅里雪山的茫茫雪原,丈量藏族人民心中的公平与正义。
格茸定主死了……那是格桑花熬过严冬,笑迎太阳开得最灿烂的季节,格茸定主把生命定格在一个最蓬勃旺盛最具活力的年龄:49岁。
他的追悼会在云南德钦县人民法院的大院里举行:这是德钦县最隆重的一次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除了格茸定主的同事,还有从大山深处自发徒步赶来的村民。1000多平方米的大院被挤得水泄不通,哭泣声连成一片……人们都说,格茸定主不是病死的,而是累死的。
那天夜里,阿锥按照藏族人民的习俗为他点起了长明灯,一年以后,当我们来到格茸定主的家里时,那灯依然无声无息地燃烧着。阿锥说:“我要永远永远的祝愿我的格茸在天堂好好休息、休息。”
顶着风雪翻山越岭办案
1978年,22岁的格茸定主从迪庆州委党校调到州中级法院从事审判工作,1984年,格茸定主从州中级法院回到家乡德钦县法院工作,担任民事审判庭的庭长。一直以来,县法院条件相当艰苦,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头骡子,在县城附近的乡镇办案,要靠骡子驮着国徽去开庭。如果要去边远的乡村,骡子翻越不了高耸的雪山,就只能靠法官们的两条腿。格茸定主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奔走了20多年。
2001年的4月天,梅里雪山脚下的云岭乡依然寒风凛冽、雪气逼人。为了办理一起山林牧场侵权赔偿案,格茸定主和培楚两名法官顶着风雪来到来云岭乡。当时,云岭乡所辖的两个藏族村子因为牧场的侵权赔偿问题正闹得不可开交,双方都各执己见,矛盾一触即发。为了准确了解案情,格茸定主和培楚踏着深及膝盖的积雪,来到海拔4500米的现场,花了整整一天,绕着双方争议的牧场进行了实地察看。当晚,当他们拖着冻得僵硬的双腿回到村子时,人已经累得吃不下饭。看到两位法官如此不辞辛劳地工作,村民们十分感动,双方的怒气和怨气霎时消了大半。经过法官们耐心细致的说服调解,最后案子得以妥善解决,两个村子也握手言和,一场风波就此平息。
报病“缺审”深表歉意
2002年3月的一天,为了审理一起赔偿案件,法院决定到甘硕河电站现场开庭。格茸定主一行法官到达目的地后,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庭前调查取证工作。当晚10点多,刚刚结束工作的格茸定主突然胆结石发作,巨痛难忍。同事们焦急地要开车把他送往香格里拉县城医院就诊,被他断然拒绝。他强忍着疼痛挨到天明,独自搭乘早班车去了医院,住院做了胆结石摘除手术。手术后,他回到法院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中途“缺审”表示歉意。同事们后来才知道,其实在格茸定主到电站办案前的一个星期,就曾经出现过同样的病发症状。
格茸定主,20年庭长,职务原地不动,案子越办越多,成百上千件案子中,我们找不到能被称为“精品”的案子。但是,在他的法官生涯中从无一例错案,甚至连发回重审、改判的案子都没有。
“你知道金子吗?我们藏族最喜欢金子,格茸定主就是用金子一样的心办案,他办的案子能不像金子一样经得起考验吗?”一位与他共事20多年的老法官这样评价他。
一件“很没面子”的执行案
次里尼玛从警校毕业到法院当书记员那天起,就与格茸定主共事20年,一件“很没面子”的执行案,让他从格茸定主身上深刻理解了“法”的公正的内涵。
那年,他跟随当执行庭庭长的格茸定主到外地去执行多起案子。近两个多月的时间
里,住最便宜的旅店,吃最简单的饭菜,连续十几个小时的坐车,不厌其烦地走村串寨寻访当事人。长途奔波的劳累,两人鞋走破,人消瘦了。作为负责人的格茸定主的压力更大,常常是吃饭不香,睡觉不安,半夜里都还一支烟接着一支烟抽,借以提神,分析线索,制定执行方案。
当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东躲西藏的最后一个被执行人时,该人却朝不保夕无财产可以执行,只能宣布执行终结。次里想想一路艰辛,却是无功而返,委屈得一路都无精打采。在丽江县转车时,格茸带着他来到了四方街,并用自己的钱给他买了一双特大号的翻毛皮鞋,微笑而亲切地开导他“不必太难过,兄弟,我们对得起法律。”现在,次里尼玛已经当上县公安局政委了,但格茸大哥的这句话却仿佛还在昨天。
下乡办案总记得带包水果糖
法官木新华多次跟随格茸定主下乡办案,他发现每次去边远山区时,格茸定主总会在行囊里带上包水果糖、面条或者茶叶。到了当地老乡家,他将水果糖分发给那些从未走出过重重大山的孩子们;工作结束后,如果质朴的乡亲不肯收下食宿费,他就将面条和茶叶留下冲抵。
一次,木新华跟随格茸定主下乡办理一起扶养案件。当事人双方离婚后,男方一直拖欠孩子的扶养费。两位法官徒步到了男方家之后发现,原来,孩子的父亲已经再婚,并且又生育了两个小孩。家里一贫如洗,两个小孩子都赤身裸体,看到有远客登门,父亲窘迫地抓了件大人的衣服套在孩子身上。看到这种情形,格茸定主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50元钱,又让木新华等人各凑了30元。格茸定主把这100多元钱塞到孩子的父亲手里说:“你的家庭困难我们也看到了,可是法律文书你必须履行。对那个孩子而言,你同样是父亲,同样有责任扶养他成人。”
恩爱夫妻“无奈”分手
格茸定主和阿锥曾经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情侣。然而就是这么一对恩爱夫妻,却在2002年8月,在反反复复的争吵中,婚姻走到了尽头。在办理离婚手续时,双方都落泪了。阿锥说:“格茸啊、格茸,我知道你的良心好,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可我当不了‘焦裕禄’式的老婆。”
在格茸定主家简朴的藏式客厅里,一台80年代中期出产的长虹18寸彩电,非常醒目地摆放在正中间,这样的一台阿锥兄弟送的“古董”是格茸家最值钱的东西了。照理说,阿锥在县商贸局工作,夫妻俩养育两个孩子,没有别的经济负担,日子应当过得不错。可是他们家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
原来,身为法官的格茸定主把帮助乡里乡亲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平日里,只要有乡亲找上门来,无论是孩子上学、还是老人看病,格茸定主从不推托,总是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县里号召干部们助学,他年年都掏400元交给县教育局去统筹安排。为了让家乡人能够看上电视,格茸定主主动去“串联”从村里出来工作的人,倡议大家每人出资500元,为村里购置一台电视机和VCD机。无奈没有人响应,倔犟的他最终自己掏钱一个人办了这件事……
阿锥虽然对丈夫常有怨言,但是,当得知格茸定主患上了不治之症时,阿锥犹如被雷击一般,跪问苍天:“菩萨啊,你惩罚我吧,保佑保佑格茸吧”。她跪遍了德钦的寺庙,烧香祷告神灵保佑格茸健康平安。
忍着胃癌巨痛坚持断案
长期以来格茸定主给周围同事、朋友、熟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快乐、强健的康巴汉子。因为恶劣的气候环境,艰苦的工作环境,工作超负荷的运转,使他过早地透支了健康,甚至生命。从98年开始,他患上高血压、胆结石、食道癌等6种疾病,有3次和死神擦肩而过。2004年7月到昆明确诊后,格茸定主知道自己是胃癌晚期,最多只能活3个月。
越是走到生命的尽头,格茸定主越是珍爱法官的荣誉,越是珍惜每一次办案的机会。他对同事说:“病反正都治不好了,还不如趁现在还活着,多为百姓做点事,多在法庭断几个案子。”
去年年初,由于病情进一步恶化,他已经不能从口中正常进食,他悄悄让堂弟送自己到医院里装了一根导流管,每天用注射器注射流质食物到胃里。就这样,怀揣着导流管,他仍然坚持到法院上班。
院党组知道他病重的情况,召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大家一致同意:强制性地让他病退。但他郑重地对院长说:“我想了几个晚上,觉得还是不能提前退休。病痛反正已经出现了,我是法官,我希望趁自己还活着,多办几件案子。如果我退休了,就办不成案子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年轻的院长哭了,对固执的格茸定主毫无办法,只能嘱咐庭上不能再让他办案。格茸定主却主动找到立案庭长苏小余,强烈要求继续给他分案子。
2005年5月12日,格茸定主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格茸定主走后,组织上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了白马雪山上。为他送行的那一天,黑压压来了许多人,将法院的大院挤得水泄不通。昔日里那些豁达豪迈的康巴汉子们在那一刻也忍不住放声痛哭,尽情地抛洒自己的泪水,为他们心中崇敬的“阿乌”(大哥)送行。
15岁的儿子手捧父亲的骨灰,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整齐地站在他的身后,孩子们也都流着眼泪默默地为他们所崇敬的父辈送行。在送葬的队伍走过的地方,碧绿的小草染绿了山坡,青青的松树洗去了严冬的寒霜。在白雪皑皑的雪峰之巅,当格茸定主的骨灰迎着初升的太阳抛洒向天空的时候,这个康巴汉子的灵魂和巍峨壮丽的雪山紧紧地凝聚在了一起。
1
2
来源:彩龙中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清华硕士为缓解抑郁做环卫工:这里面
985硕士裸辞摆摊,是因为喜欢吗?
黑夜中的一抹温暖:他们在深夜悄悄照
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
援青干部陈实:在青海南部纯牧业县啃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
援青干部陈实:在青海南部纯牧业县
给一千个陌生人写信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