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师生送别见义勇为好学生汪洋
2006-12-04


上海复旦大学600师生送别见义勇为好学生汪洋 

转自:新华网   2006年12月04日 07:15:12  来源:综合

 12月2日,在汪洋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人们用纸鹤和烛光寄托哀思。当日,因见义勇为而遇害的汪洋同学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600多名上海市民参加了告别仪式。汪洋是复旦大学的一名学生,11月26日,因见义勇为与不法分子斗争而不幸遇害。 新华社发(张山水 摄)

    12月2日,在汪洋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人们用纸鹤和烛光寄托哀思。

    当日,因见义勇为而遇害的汪洋同学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600多名上海市民参加了告别仪式。汪洋是复旦大学的一名学生,11月26日,因见义勇为与不法分子斗争而不幸遇害。 新华社发(张山水 摄)

新华网上海频道12月3日消息:相识的与不相识的人都来了。他们共同前来,为心目中的英雄送上最后一程。

    6天前,一位叫汪洋的大学生因见义勇为与不法分子斗争而不幸遇害。昨天,600多位市民,含着泪水为这个年轻的生命送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也参加了昨天的遗体告别仪式。

    “他是真正的男子汉”

    千纸鹤在寒风中飘动,那是汪洋所在的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传达设计专业的60多名同学连夜折出来的,三大箱、几千只纸鹤,这里面“不仅包含着我们共同走过那段青春的纪念,更多的是一种崇敬”。同学姜皓晨说:“最初听到消息时,真的很意外;但这样见义勇为的事情由他做出,真的不意外。”男孩用坚定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敬佩:“他平时就是这样一个正直、勇敢的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我深深地记住了你”

    千纸鹤在寒风中飘动,它们诉说的并非仅仅是那些熟悉的人对这个19岁生命的痛惜。有人悄悄在纸鹤上留言:“没有想到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了你。认识了你,让我深深地记住了你!”纸鹤上没有任何署名,朴实的文字背后是一个陌生人在认识汪洋之后的震撼。“赶来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陌生人真不少。”复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一位老师说,现场每人都执有一枝白玫瑰以表达哀思,超过原来预想的玫瑰数量足以说明这点。

    汪洋家庭所在社区的上海康城近60名业主也来了,对这位曾经身边的邻居,他们中很少有人认识。但凭着感动与敬佩,这些陌生的叔叔阿姨自发地来了,唏嘘着、含着泪来为汪洋送别。业主范成贵说,这孩子做了一件我们大人都佩服的事情,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那种用生命捍卫正义的可贵品质。

    “这幅画比完成还完美”

    就这样匆匆走了,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来得及完成。追悼会现场,一张张记录汪洋成长的照片,从宝宝时代到19岁就戛然而止;宿舍里的2号球衣还等着汪洋穿上去驰骋球场;最后的一幅画作只完成了一半,上面是一条未完成的动漫龙……汪洋的同学说,这幅最后的画作,他们不会续画完成,正如一位老师所说“这幅画比完成还要完美”。

    汪洋19岁短暂的生命何偿不是如此?

    师生素描汪洋

    闵洁老师:他是一个在专业上非常突出的同学,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的学生。他很热爱艺术,他的创作是为了一种热爱,而不是成绩或别的,知识面广、兴趣爱好也比一般同学广。在今年的学生作品评选中,汪洋和同学合作的作品获得了三等奖。

    陈耀明老师:我最怕这个学生的提问,因为他的想法非常特别。他爱思考,绘画基本功在全班名列前茅,且非常有创新精神。他画一张作品,会提出很多不同的想法来,用各种风格的绘画语言来交流。

    董慧[动画专业的同学,学生会主席助理]:在团校培训时,有一个盲人的游戏环节,到汪洋带队的时候,他非常认真仔细地向我们描述,前方的台阶在哪里,有没有拐弯,我们都十分信任他。但是,他离开了,他就这样离开了。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张计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