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在陈赓伯伯身边的日子里
2006-12-03

在陈赓伯伯身边的日子里
    —专访渭南市建设银行退休干部范光明先生
                   本报记者 高东风
        时值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电视连续剧《陈赓》的热播,解放军将帅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陈庚大将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日前,记者采访了1953年----1957年曾经与陈赓将军家同住在北京灵境胡同、与将军次子陈知建同时就读于中直育英小学的渭南市建设银行退休干部范光明先生。
        范光明先生的父亲范云轩,原八十年代曾任中共渭南地委副书记、渭南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建国初期曾经与陈庚将军的夫人傅涯女士在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1957年调回陕西后,范光明与父亲一起离开北京。当了解我们的采访目的后,范光明先生的思绪一下就回到了五十多年前......


    不知道陈伯伯的经历这样传奇


       陈赓,原名陈庶康 。1903年2月27日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1916年,14岁的陈赓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22年12月,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陈赓大将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坦荡、洒脱、幽默、智慧,他的故事在党内军内一直广为流传。无论是东征时救蒋介石于危难,长征时救周恩来于重病中;还是南昌起义和大别山作战的两次负伤;在上海特科保卫党中央,铲除叛徒营救同志;还是被捕后严辞拒绝蒋介石的亲自劝降;抗日战争中连挫日寇,解放战争中打败多个黄埔同窗;无论是抗法援越、抗美援朝,还是全国解放后奇迹般地创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等,他都是英勇无畏、战功显赫的英雄。1955年陈庚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解放军的将帅中,他具有鲜明的个性,气质豪放,无论何时、何地、何事、有何困难、有何险恶,他总是笑嘻嘻、乐呵呵的,说起话来,妙语连珠,无拘无束,一言既出,四座生风,人都称他为“军中幽默大师”,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高级将领。
    记者问范光明先生,你对陈赓将军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范先生说:那时年龄还小,不知道陈伯伯有那样多传奇的经历,否则一定会缠着伯伯亲口讲给我们听。陈伯伯的传奇经历是长大后知道的,有很多机会但没有亲耳聆听他讲,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陈伯伯为人和气,没有架子,很有亲和力;我一个小毛孩子常常放肆地和陈伯伯躺在他的床上和他说笑,他不让我叫他解放军叔叔,而让我叫他解放军伯伯。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啊?他笑眯眯地说:“因为伯伯是解放军中年纪比较大的啊!”

                  

             图为1954年9月范光明先生和陈赓将军一起的合影。后排右为陈赓将军,左为育英小学张宝章老师,左三      为陈知建将军,右二为范光明先生,前排为陈知进教授。


        很少讲述自己的赫赫战功


        范光明先生说,那时我和知建是育英小学的同班同学,节假日经常去陈伯伯家找知建玩,但他们一起很少到陈伯伯家里玩。当时常住在陈伯伯家的有宋任穷的女儿宋勤、宋小平、卢汉的女儿卢国梅。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缠上他,软磨硬泡,让他给我们讲那过去的事情,记忆中他从来没有给我讲过他自己传奇的经历和赫赫战功。但他讲的过红军长征渡金沙江的战斗故事,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长征时,陈伯伯是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政委是宋任穷。这个团因为是清一色的共产党员担任各级指挥员,有着最强的战斗力,担任先头部队。韩振纪当时是干部团参谋长,其所带领的部队又是干部团的前卫,担负着保卫党中央、毛主席的艰巨任务。他和伯伯一起参加了强渡金沙江,攻占腊子口和娄山关的战斗,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斩关夺隘、勇往直前。但后来他患了严重的疟疾,持续发高烧,几乎牺牲。1934年9月17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攻克腊子口,与先头部队交接防务中,误以为敌军被歼灭,于是放松了警惕,以致兵力出现了空当,此时,敌军趁机反扑上来,如果敌人得手,重新占领腊子口,红军主力将被切成两截,后果十分严重。此时陈伯伯果断命令带领一个连执行掩护任务的韩振纪,立即组织反击,与数倍敌军拼命抢夺,几个拉锯战下来,终于阻止了敌军的行动,与后续部队合兵一处,将敌军击溃,保卫了天险腊子口,彻底粉碎了敌人想分割红军主力的梦想。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韩振纪因高烧,几次昏倒在路上,是陈伯伯坚定地说:“干部团需要韩振纪,要不惜一切把他带出草地。”陈伯伯命令战士把他用的绑腿带子缚住韩振纪,硬是把重病的他拖出草地。


         关心下属堪称典范  组建军校堪称奇迹


        伯伯和下属关系很融洽,平易近人堪称典范。伯伯身边有五大员  即老骑兵通信员、老侦察员、老司号员、老警卫员,还有一个老饲养员,就是马夫,这些人都身怀绝技,伯伯说,他们在战斗中都能起到别人起不到的作用。
        解放后,陈伯伯曾多次找寻出生入死的马夫,今年知建参加重走长征路时,在四川终于找到了老人,也可以告慰伯伯的在天之灵了!
        有一次,我到陈伯伯家玩,一进院子就听到八哥叫,我问知建:“八哥叫什么呢?”知建笑着说“她说‘恋爱’”。我哈哈大笑,不知原委。原来伯伯的副官曹德广大尉已经30多岁了,还没有成家,将军很急,经常通过各种渠道给秘书介绍对象。来人的时候也让人给秘书介绍对象,连家中养的八哥也学会了“恋爱”。后来在伯伯的亲自关怀和操办下,曹叔叔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后来我们才知道,伯伯是个热线的人,抗战时期,彭德怀元帅和浦安修以及肖华上将和王新兰的婚姻,还都是伯伯牵的线呢!   
       1952年国家准备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伯伯带着抗美援朝的硝烟,到哈尔滨主持工作并兼任院长和政委。1954年10月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主管国防科技时,仍兼“哈军工”院长。在他的主持下,“哈军工”,在四、五年就成为当时远东的最大的军事院校,我们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这在世界上也是奇迹”    伯伯经常对知建和我说:“好男要当兵”,希望我们去上哈军工,为国家的国防建设出力。


          和陈伯伯一起看电影


         陈伯伯不管工作繁忙,但经常抽时间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表现。他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锻炼身体,争取全五分”。长大后,我才知道,陈伯伯不仅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还读过师范,专修过英文、俄文,在黄埔军校也是高材生,被蒋介石称为“黄埔三杰”之一,周恩来总理也多次提过这个话题。
    陈伯伯家生活很简朴,在陈赓将军家吃饭很简单:柚子、泡菜,比较奢侈的一道菜就是被伯伯称为“神仙肉”(各种蔬菜、鸡肉、毛栗子、海带等炖到一起)的传统家菜,味道好极了。
    陈伯伯很坚强,虽然有腿疾,但没有被腿疾所打倒;我常和知建陪他去北京医院看病,因为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的限制,只能采用泥疗、蜡疗等办法治疗,但我从未看出他的腿骨里还钉有钢板。
    建国初期,有些高级领导一般都在自己家放电影,因为电影在当时是很奢侈的享受,但陈伯伯从来没有在自己的家中放过电影。记得54年初秋的一天,我们正在将军家和知建、知进一起玩耍,当时还有宋任穷、卢汉的女儿,陈伯伯让我们坐上他的“吉姆”(当时陈伯伯专车是前苏联制造的“吉姆”车),说带我们去看电影,我们很高兴的,那次看的电影是苏联片《幸福的生活》。电影自始至终,伯伯都是笑声朗朗,时不时地给我们讲解看不懂的情节。后来又多次带我们去军人俱乐部看电影,有时候正和我们看着电影,就被人叫出去了,他总是叮咛我们散场后不要走散,等车来接等。


       墨盒—伯伯给我的唯一礼物


       范光明先生说:我和陈伯伯相处的日子里,他乐观的精神,平易近人的作风、对我们学习的关心和鼓励,都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有一次,伯伯对我说:你要学着写毛笔字,练字可以练人,长大以后会很有用的哟!并把一个精制的墨盒送给了我。由于家庭的多次搬迁,现在已经遗失了,回想起来,真的是遗憾。长大后,我才知道,陈伯伯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知建的书法在同令人中,也小有名气哩!
        多年来,范光明一直与陈赓一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逢去京,都去看望。2001年8月28日,他们再次来到北京,看望傅涯阿姨和知建。傅涯阿姨谈起了陈伯伯去世前一天的事情:1961年3月15日伯伯对傅涯阿姨说,过两天就是农历二月初一,自己快过生日了,想吃伯母做的手擀面,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提起自己的生日。3月16日凌晨,因大面积心肌梗塞发作,抢救无效,8时45分心脏停止跳动,于上海丁香花园公寓逝世,享年58岁。陈伯伯去世后,傅涯阿姨坚持要为他伤痕累累的双腿拍照,说这是陈伯伯的遗愿,要让后代记住他革命历程的艰辛。我想告诉陈伯伯,我们从来没有忘,也永远不会忘。

                          

        图为2001年8月28日,范光明先生到北京灵境胡同家中看望傅涯阿姨。(中)为陈庚将军的夫人傅涯阿姨,(右一)为陈知建将军,(左一)为范光明先生。


         陈伯伯共有四子一女,1961年去世时,最小的孩子知涯才6岁。不谙世事的他甚至嘟囔着:“真是的,死了个大将,都不让玩了。”见到安眠在床上的陈伯伯,还以为是谁着了,上前推:“爸爸,你醒醒......!”长子陈知非是陈赓同王根英唯一的孩子,现为航天部高级工程师,现离休在家;次子陈知建现已退休,曾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女儿陈知进现为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三子陈知庶现为甘肃军区司令员;四子陈知涯是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
         我轻轻地合上采访本,范光明先生看着依旧在沉浸在过去岁月里的。他是幸运的,幸运地和陈赓将军有过那样亲密的交往,亲耳聆听过将军诸多的教诲,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时值陈赓将军逝世五十五周年、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即,我们撰写此文,纪念我们最崇敬的陈赓将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