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美国社会最可耻的一面
2006-12-03


目睹美国社会最可耻的一面
  
转自: 新浪读书  连载:活在美国   作者:范学德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美国式的发展方式以其无限的扩展损害了其普世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式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值得探索的,也是必须找到的。

  ——hfdxk

  美国大概消耗了全世界一半的资源吧。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生物资源,美国的消耗数量
 
 
,都是惊人的。据资料表明,美国的高等级高速公路,其柏油铺了相当的厚度,而且还有不少的夹层,而这些柏油,差不多都是进口来的。拿汽油来说,美国的消耗量是惊人的,美国完全可以称作“轮子上的国家”。这样看,范老师所言“美国的生活方式不可能照搬”是很深刻的。

  ——阿赛尔

  这点毛病和中国相比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国人浪费起来比美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齐鲁狂生

  美国华人教会的成员大都属于中产阶级,什么博士啊,硕士啊,学士啊,什么医生啊,教授啊,公司的主管啊,比比皆是。在向他们演讲的过程中,我经常强调说,不要以为我们个人的私德不错,我们就干净了。不,没有一个人的手是干净的。美国社会中的邪恶,其中也包含了结构性的邪恶,而这种结构性的邪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完全摆脱的。

  这其中的一个邪恶就是浪费。

  高消费与高浪费相伴,这是美国社会中最可耻的方面之一。

  才到美国不久,我参加了一次聚餐。几十户人家聚到一起,每家带一道菜。有的小孩子,把碟子里的饭菜吃了一两口后,就随手扔到垃圾桶里。有些大人也是这样,一盘子饭菜,吃了不到一半,扔,什么鸡块、肉片、大鱼、大虾,全扔。

  后来我发现,吃东西,扔东西,是许多美国人吃饭的一个特点。特别是在自助餐餐馆里,许多人到那里与其说是往肚子里吃,不如说是往垃圾桶里扔。半盘子的肉,半盘子的虾,就那么扔掉了,并不罕见。

  扔东西成了美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来美国的头两年,我们家住在一个公寓里,那片公寓住着几百户人家。虽然住在我们那里的人都不富,但每栋大楼前面的大垃圾桶,总是扔满了垃圾袋。所以,日用的家具,我们几乎都不用买了,今天捡一张桌子,明天捡一把椅子。电视,我们家有了,没捡,告诉朋友来捡走了。

  1993年初,我们认识的一个朋友要搬家了,他妻子要我到他们家看看,有什么东西我可以用。她打开挂衣间说,这里的衬衣和西装你随便挑,我先生都不要了。她先生是个生意人,得穿着得体。我一看傻眼了,一个挂衣间,密密地挂了几十件衬衣和西服,大都是七八成新的。我挑了十几件,实在不好意思再拿了。她说,没关系。我先生真的都不要了。我说,我真的够了,都可以穿到老了。果然,这些衬衣,我到现在还没有全穿完,还有几件,我早就送给国内农村的亲戚了。

  她又领我去挑鞋,二三十双好好的鞋也都要扔。我试了一下,号太大,就说,我穿不了,太可惜了。但我有一个黑人朋友,脚挺大的,我能不能挑几双给他。那好啊,帮我大忙了。女主人爽快地答应了。我挑出了十几双鞋,装了满满一个大塑料袋。那个大个子的黑人拿到后,一再说谢谢你。

  然后是家具。我现在每天都在一个意大利式的大写字台上写作,这也是那次挑出来的,现在还很好。

  有个朋友在一个富人区做维修工作,他说,家具啊,衣服啊,家用电器啊,我都不用买了,捡都捡不完。我有时捡了送给朋友。你记住了,这是秘密,捡东西要到富人区去捡。

  春季一到,许多人家又开始在自家的车库里卖东西了,卖的东西大都是衣服、玩具和厨房用品,尤其是小孩子的衣服,有的几乎没有穿过,原价十几美金,自己卖的时候仅仅50美分或者一美金而已。

  美国有个鬼节,小孩子都穿上稀奇古怪的衣裳,到店里去买,一二十元一件,一年就穿那么一回,第二年,穿不了了,又出新花样了。买,扔。
 
   有一次到一个公司吃午餐,坐下来后拿了两张餐巾纸用。顺眼看了周围几桌的人,绝大多数都拿了一打子餐巾纸,擦一把嘴,扔一张餐巾纸,一会儿,全扔光了。我连说,罪过罪过。这么浪费。旁边有人说,这算什么,实验室里的用具绝大多数都是一次性的,用过了就扔,有的玻璃试管,好几美金才一支,用一次,打一支。噢,我明白了,怪不得药品这么贵。
 
  还有厕所。美国的公共厕所,都备有厕所纸和擦手的纸。人洗手之后,就用纸巾擦手,有人一拿,就拿一大堆纸巾来擦。

  我来美国的第二年到学校读英语,见识了什么是纸。每一堂课,老师都给我们一堆纸,上面印着今天的课文,还有其他的材料。学习材料真像雪花飘的那样,哗哗地复印出来,哗哗地被翻了几下,又哗哗地被扔掉了。

  我看到的这些,只是非常表面性的浪费。深层的东西,不在此文之列。

  房子越盖越大,汽车越换越新,渡假越跑越远,这一切,都推动着美国人快买!快买!快买!然后就是,快扔!快扔!快扔!

  追求最新,最多,最好,最时髦,这种由高消费造成的高浪费,已经成为美国的痼疾,我看不到有什么改变的希望。

  2005.2.25,午一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