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出"潜规则" 牵出钱规则 何处欠规则(图)
转自:msn 来源:北京青年报:朱玲 张玉洪(06/11/27 12:51)
本是近三年前就放的一把“火”,如何“烧”到了现在?———2003年12月,张钰首次以“性录像”向媒体爆料名导“性丑闻”,此后一直声称挑战娱乐圈“潜规则”。今年9月,她因不满张纪中、黄健中、于敏三位导演对自己的“评论”而起诉,法院判决败诉。败诉后,张钰再度“重拳出击”,扬言公布手中包括性爱录像在内的20多盘录像带和录音带,把自己连同娱乐圈的“潜规则”,“更赤裸裸地”带入网民的视野。这个时下热议的所谓“潜规则”被恶炒的背后,是不是还隐藏着另一个谋利的“钱规则”?在有人无所顾忌地受用着“潜规则”与“钱规则”时,我们是否也该认真反省一下:何处欠规则?
“潜规则”背后似有“钱规则”:张钰不否认进一步公开“性丑闻”与自己要出自传有关
为何现在“重提旧事”?张钰对记者说:“让大家看到这一切、了解这一切。更主要的目的是想让妇联看到这一切铁证。后面去找他们的时候,肯定就会好一点。让他们眼见为实。”张钰称,“处理完手头上两件私事儿之后,肯定会走司法途径。因为现在不仅仅是我们国内,大家可能不知道,包括外国的记者,都开始采访我,关注我这个事件。”
“有说法称旧事重提,是因为你要出自传了?”记者继续追问。张钰说:“这是其一。最主要的是,那会儿,我还想给大家都留一条后路,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换言之,当时,我还对影视圈存在一种幻想,希望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此后的三年里,张钰没有接到过任何一部戏,“他们对我进行了残酷封杀。这条路,走不下去,也不想走了。”张钰强调说:“我对影视圈没有任何的奢望和幻想了,所以才想做一件这么大的事情。”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现在提及当年“为了事业,破釜沉舟,把自己的尊严先放一放”,张钰不言悔:“其实任何事情在自己心里都有一杆秤吧。你就说我付出了那么多,我也并不是一无所获,有时也有一点快乐吧。这个社会,女孩子为了自己的理想、追求,被逼无奈,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也是挺普遍的吧。”张钰说“自己曾抗争过半年”,但半年里什么戏都没接到。
记者问:“你的事儿中涉及多个导演,你是觉得这种方式屡试不爽?”她说:“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是这样的。但也有‘床骗’,跟你上了床他还不一定让你演呢。”“出于自我保护,才拍这些录像。”记者问:“是否对他们有敬仰的成分在?”张钰说:“敬不敬仰我都无所谓。不存在这个。”当记者提及有说法称“女人为了爱而性”,张钰笑了笑,反诘道:“这种圈子怎么会有爱呢?”无度的“钱规则”会令社会“欠规则”市场只管绝对值发展下去就会无视是非、美丑
今年11月17日,张钰在博客中写道:“我已决定今晚在某网站上公布最真实的‘录像带’,让全国人民都看一看这些平时道貌岸然的‘文化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嘴脸。”张钰的博客目前有接近560万的点击。现在,在百度搜索中键入“张钰”二字,相关网页已经达到约379000个。据《华商报》报道,在两三天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站,光靠着这两段曝光的性录像就获得了四五百万的点击率。
网上也有评论称“张钰在帮助视频网站度过冬天”。因为张钰博客一发表预告片,该网站流量就飙升,19日预告片没了,该网流量变缓。不难预计,只要第一季效果不错,随后的第二季、第N季都会在恰到好处的时间播出。
日前,张钰爽约某知名门户网站聊天,该网站在当日的声明上称,“张钰小姐及其助理出现在网站访谈节目时,提出先支付2000元化妆费才能上节目。本访谈节目作为名人同广大网友交流的平台,从未支付给任何人费用。这种无理要求,遭到主持人与访谈组同事的一致拒绝。双方交涉近50分钟无果,访谈被迫取消。”某网站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说:“我们没有给艺人化妆费的先例。”但对此,张钰却对记者否认了“钱”的说法,称“谈话取消,是因为某网站不会做人”。在她看来,一切都是网站的炒作。“对于某网这种炒作,我不予回应,他们爱怎么炒就怎么炒。”
谈及“张珏事件”在网上的“风起云涌”,社会学家黄继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市场经济如果不管正负数,只管绝对值,那么发展下去就会可怕到让很多人不讲是非、美丑。网上不是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个‘某某姐姐’吗?网络,本身是很自由、很独立的,但网上的世界很快被和金钱连在一起的点击率给改造了。没有是非,到最后便成了一种感官刺激。久了,连感官刺激都不是。”
圈内回应
“潜规则”其实就是无规则
演员张默:拿掉鲜花和“粉丝”背后的肮脏让人不敢看
拿掉鲜花和“粉丝”,娱乐圈就那么回事。如果这么容易出头,那人人都成巩俐了。举个例子,有些女演员,本来拍一集(电视剧)3000块钱。如果她跟副导演有过关系,那就立马涨到5000块(一集);如果搞定导演,那就可能10000块(一集)。别看有的明星台前多么风光,扒掉那些鲜花啊、“粉丝”啊,背后肮脏的东西简直让人不敢看,只有她们心里明白。
至于张钰本人,不管她的目的是什么,但至少做了件好事。她让那些每年花几万块送儿女进中戏(中央戏剧学院)的家长们看清了很多东西,出名不是那么简单的,否则人人都成巩俐了。
制片人张纪中:哪有演艺圈的“潜规则”只有个别人处心积虑的捷径
张钰和个别导演的龌龊事,绝不能代表整个文艺界。张钰拿她自己的事说整个演艺圈,简直是在给这个圈子泼屎!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让网友们误会整个娱乐圈就是这样的。个人的所作所为绝不能代表整个圈子,你是黑的,难道就代表别人也是黑的?更可笑的是,张钰还说要为更多的女演员抱不平,我想问问她,你到底在为谁抱不平?
人的认识和道德水准都是有差异的,有人的地方就避免不了一些男女之间的事,甚至是男女之间不正当的事。但这肯定不能代表整个圈子、整个的主流都是这样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这样的一些事。
张钰也好,跟张钰发生关系的那些人也好,都是不值得同情的。但是,至少不能因为张钰揭露了这个事情,她就忽然变得清白了。张钰作为一个演员,关心的不是怎么去提高自己的演技,而是处心积虑地想着走一个捷径———这就是你的捷径吗?
对于导演们,想要保住名声,必须从自己做起,第一不贪财,第二不好色。能做到这个,没有人能打倒我们。
电影界专家:“潜规则”的明朗化对行业建设毫无作用只会引发集体无聊
日前,记者拨通了三四个内地知名男导演的电话,但对方一听到要了解影视圈潜规则,立马就说“我们还是谈电影业务方面的事吧”,然后就挂机了。作为一个女导演,小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自己对这方面的事不了解,身边没有这样的人。”而对张钰事件,小江表示,“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少人需要这样的娱乐新闻。”在谈及此事对影视圈从业人员的影响时,小江认为没什么影响,“这并不会改变大家对娱乐圈的认识,它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好人还是好人。”
此前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曾撰文指出,“我坚持认为,是什么人就会做什么事。娱乐圈里面包含了形形色色各种人等。但通常曝出这些新闻的主角们,都不会是站在最前线,或是第一线的。往往他们或她们都属于极易被遗忘或被忽略的一群,因为正常途径得不到期望的成果(包括那些想以权谋色或想以色相换取好处的行为),唯有用旁门左道,甚至像这种爆料行为!”他还表示,“娱乐圈是否真有‘潜规则’?当然有。但处理得最糟糕、最恶心、叫人最无奈的,恐怕就是这件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影视创作中心副主任李小林对记者说,所谓的“潜规则”,可能各行各业都存在,只不过因为娱乐圈是一个公众人物云集的圈子,所以娱乐圈“潜规则”格外惹眼。“假设某些媒体能够‘冷处理’,不推波助澜,使某些人达不到炒作的效果,估计也就放弃采用这招了。这种‘潜规则’一次接一次地明朗化,惹来不少看客,对行业建设毫无作用,只是更加伤害了行业本身,这不是‘集体无聊’吗?”
张钰事件始末
·2003年12月,女演员张钰状告导演黄健中,称其诱骗自己发生性关系。
她向多家媒体爆料,声称自己拥有两盒录音带及其他相关证据,可证明导演黄健中曾于2002年6月1日,在黄家中当着她的面与她的一位朋友“小霞”发生性关系。黄健中随后表示,那天喝了酒神志迷糊,不记得发生了什么。
·2004年1月,黄健中、张纪中、于敏三人在《中国广播影视报》上写文章称张钰为了上戏,曾找某导演的妻子大闹,自称被该导演强奸。
·张钰认为,三人的不实言论给她的名誉造成严重损害。2006年初,张钰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3名导演和《中国广播影视报》起诉至法院。
·2006年5月,海淀法院一审认为,3名导演的言论,“是基于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对此事件进行的评价”,并不构成侵权。张钰不服提起上诉。
·2006年9月北京市一中院终审维持原判。
·2006年11月14日,张钰在某火锅城召集部分北京媒体,宣布将公开多盘涉性录像带。
·2006年11月15日,张钰在某知名门户网站开通“名人博客”,张贴影视片段若干,并发表《致全国人民的一封公开信》。
·2006年11月18日凌晨,张钰在某视频网站公布了第一盘“性交易录像带”。据《华商报》报道,该网站点击率激增。该视频截图在多家网站“热”得“烫手”。
特别观点
司法界人士:“潜规则”的本质是有违规则当事双方都不会受法律保护
张钰的代理律师林小建对记者表示,司法上只能判定“谁有罪,谁无罪”,对某些所谓的“潜规则”其实是无从介入的。但如果这不是个别现象,文化产业部门应该对其进行监督和净化,使“性交易”、“潜规则”这些词汇都没有市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前全国妇联委员巫昌祯对记者说:“私人之间有个‘性交易’,法律目前还不好介入。刑法还没有相关规定。”对“性贿赂”这个概念,现在法律上还没有界定。“有人曾建议界定一个‘色情贿赂罪’,因为确实有这样的腐败存在,用女人贿赂。现在是市场经济,存在竞争,也伴生了各种竞争手段。女性,跟金钱一样,成为了手段之一。但对于能不能界定‘性贿赂’,目前法学界还在探讨之中。”
巫昌祯对记者强调:“现在所谓的‘潜规则’,是某些特殊人群认可的规则,这涉及个人选择的问题。如果有些人把道德伦理都抛开了,本是不光彩的事儿,你达不到目的,谁能管?有些权利,自称权利,其实不是权利。权利是什么?是做法律允许做的事情。法律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合法’两个字管着呢。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不合法律的,怎么保护?只能你自己对自己最初的选择负责。”对于张钰所称“要告到妇联去”,巫昌祯说:“妇联是社会团体,也没有处理的权力。”
资深经纪人:只有规范的制度设计才会让演员成为一个单纯职业
拥有蒋雯丽、刘烨和孙俪等一线明星的资深经纪人常继红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她也不懂娱乐圈的潜规则,“我们演员如果要接戏,都是公司出面看剧本、选角色,然后谈合同、签合同,不可能让演员先与导演见面,也不让他们一起吃饭。”她表示,这种很单纯的关系才显得更职业,而演员和导演工作和生活不分很不好,“二者的关系不应太实而应朦胧。”对于张钰事件,常继红点评说,“有的人就是想出名吧,而现在她已经实现梦想了。”
常继红还对一些网站和媒体给张钰等人空间很有看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却上头条或重要处理,真是不可思议。”在谈及此事对娱乐圈有何影响时,她表示,“也许立场不坚定的人会效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