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轮明月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提供资料
电影《一轮明月》展现的是中国近代文化艺术先驱,一代大德高僧弘一大师传奇伟大的一生。
弘一大师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以及爱国爱民的精神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三代中央领导人都对弘一大师给予高度评价和敬仰。周恩来总理嘱咐著名剧作家曹禺:“你们将来如要编写《中国话剧史》,不要忘记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后的弘一法师。他是传播西洋绘画、音乐、戏剧到中国来的先驱”。90年代初,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了《弘一大师遗墨》精装本,邓小平同志视为珍宝,用以赠送国际友人。1994年6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泉州时,参观了弘一大师纪念馆,并为纪念馆题词。1996年12月在全国文代会上江总书记接见全体代表时倡议大家合唱弘一大师谱写的《祖国歌》,江总书记还始终关注并称赞《弘一大师全集》的出版工作。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生前为弘一大师作诗曰:“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界高僧大德都把拍摄这部电影视为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担任本片总顾问、中国佛协一诚会长、圣辉副会长、学诚副会长、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泉州大开元寺方丈道元法师都担任了这部电影的佛教总顾问。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及著名专家学者都认为拍摄这样一部电影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并开中国电影之先河。
在所有影像制品中,电影是最具魅力的形式之一,一部经典的作品可以给人以长久的回味、深刻的启迪。也因其高品位的声画质量,以声音和画面的相互烘托而产生出极大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带来了人类至臻至美的视听享受。所以,尽管由于电视的普及以及各类音像制品充斥市场所带来的影响,电影仍然以其无与伦比的音画享受强劲地占据着人们高质级视觉艺术的审美空间。毫无疑问,追求完美,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锻造人们的审美情趣以及融合人们相互间的宽容与理解……电影这门艺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轮明月》是一部以二十世纪初的文化名人、佛学高僧李叔同的出家生涯为轨迹,衍射出一代高僧倡导佛学,精研戒律,孜孜复兴律学的伟大精神的爱国爱民情怀高尚的故事影片。弘一大师的一生是充满传奇与艺术至臻的一生,他以诗赋文章、金石书画、戏剧音乐的无所不精构成了旷世奇才的人格魅力;他从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中抽身而去,挣脱了名闻利养的桎梏,构成了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弘一大师绚烂之极时,归于平淡而出家,选择了潜修南山律为终身奉持的苦行僧生活,但他又是“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以佛教的大慈悲和大觉悟来救国救民,从而完成了他“佛者,觉也。觉了真理,乃能誓舍身命,牺牲一切,勇猛精进,救护国家。是故救国必须念佛”的高僧之旅。
因此,影片《一轮明月》虽然表现的是一代高僧的人生晚晴,但更其重要的是本片所蕴含的示世、警世的深刻内涵。从弘一法师的伟大精神处去观照人生的思考,于弘一法师的人格力量透视社会的自我价值……应该说,本片的摄制在主题的开掘与社会的现实意义上,都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弘一大师离开我们已经60多年了,半个世纪以来,因内外尤其是台湾、日本有无数他的崇敬者和研究者以全集、年谱、传记、小说、论文等多种文字形式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怎样让大师的英名更广泛的传扬?只有通过电影这种最具魅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广泛影响力和宣传力、最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来展现。2001年初,我们满怀愿望,肩负使命,用自己仅有的积蓄、微薄的工资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开始了电影的运作。几年来,在运作和筹拍过程中,我们跋山涉水、历经艰辛,筹借到800万元投入拍摄和制作。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肯定了这部电影的价值并担任了剧本创作及电影的总策划;
总导演陈家林,阔别电影十年,全身心投入《一轮明月》,以他深厚的艺术造诣,准确地把握了爱国爱民这一主线,使这部电影顺应了时代的需要,顺应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导演路奇,心怀虔诚和敬仰,一丝不苟,尽心尽力,精益求精,展露才华;
爱心大使濮存昕,满腔热情,满怀激情,圆满成功地塑造了近代艺术大师一代大德高僧李叔同——弘一大师的感人形象;
作曲家张千一,深刻理解剧情和人物,创作的音乐摄人心魄;
国家宗教局、中国佛协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
《一轮明月》已成为一部超凡脱俗之作,一部震撼人心之作,一部经典传世之作。
我们全体创作人员以对电影的热爱和支持向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献上这部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