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的一颗童心 感动俄美人民
2006-11-15


冷战中的一颗童心 感动俄美两国人民

转:浮尘大师发帖于   网易论坛

萨曼莎收到回信。


        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盛大庆典上,俄美两国总统坐到了一起。俄美曾是鼎立互助的反法西斯盟友,也曾是势不两立的冷战对头。不过,即使在那段让人备感压抑的冷战岁月中,也有呼吁和平的声音。最动人的就是美国媒体上如今纷纷提到的那位当时年仅十岁的萨曼莎·史密斯。她以一颗纯真的童心给苏联领导人写信呼吁和平,向美国人发出了“苏联人和我们是一样的”的呼喊。

  ■从一封信开始

  萨曼莎1972年6月29日出生在美国缅因州,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社会工作人员。幼年的萨曼莎活泼好动,喜欢冰球和滑旱冰,对写作也很感兴趣。1982年,安德罗波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美国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他的负面报道。报道加剧了人们对战争的担心,在萨曼莎的印象里,似乎美苏两国核大战一触即发。萨曼莎问母亲:“大家那么怕他,为何不写封信问问他到底是不是想打仗?”母亲随口说:“那你去写呀。”不料,萨曼莎真的给安德罗波夫写了一封信:亲爱的安德罗波夫先生:

  我叫萨曼莎·史密斯,今年10岁。祝贺你荣升新职。我一直担心苏联和美国会打起一场核战争。你会投票赞成打仗还是反对?如果你反对,那么请告诉我你打算怎样阻止一场战争。你不一定非得回答这问题,不过我还是想知道你为什么想统治世界———至少是统治我们的国家。上帝创造世界是让我们和平相处,不是为了打仗的。

  诚挚的萨曼莎·史密斯萨曼莎没想到,她的信被1983年4月25日的苏联《真理报》刊登,更没想到自己居然收到安德罗波夫的回信:亲爱的萨曼莎:我收到了你的信……从信中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勇敢诚实的孩子……你信中说担心我们两国是不是会打一场核战争,你还问我们会不会采取行动阻止战争爆发。你的问题是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所能提出的最重要的问题。我会认真诚实地予以回答。是的,萨曼莎,我们苏联正尽一切努力确保地球上不会有战争。这是每个苏联人都想要的。这是我们国家的伟大创建者列宁教导我们的。苏联人民深知战争多么可怕……

  美国和我国都有核武器———可以瞬间杀死数百万人的可怕武器。但我们不想用。那就是为什么苏联对全世界庄严宣告,永远不首先对他国使用核武器。我们建议不继续生产,并最终消灭地球上的核武库。我认为这已经回答了你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你想对整个世界或至少是美国发动战争?”我们没这么想……我们想要和平,我们种小麦、建房子、搞发明、写书、飞上太空都需要和平来保障。我们为自己,也为这个星球所有的人寻求和平。为了我们的孩子,也为了你,萨曼莎。我邀请你来我们国家,如果你父母允许,最好的时间是今年夏天……

  感谢你的来信!祝你年轻的生命一切都好。

  安德罗波夫

  ■辉煌时刻

  1983年7月7日,萨曼莎作为安德罗波夫的客人抵达莫斯科。她参观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与苏联儿童在黑海之滨的夏令营同吃同住,一起游泳、聊天,学唱俄罗斯民歌。当时安德罗波夫已卧病在床,无法亲自接见,但还是和她通了电话。苏联之行打动了萨曼莎,在回国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萨曼莎对美国的小朋友说:“苏联人和我们是一样的!”

  7月22日,回到美国的萨曼莎受到隆重接待,知名度一路飙升。她成为“政治活动家”,主持在迪斯尼公园举行的儿童主题研讨会、访问日本并会见首相、出席国际儿童论坛。在论坛发言时萨曼莎建议美苏领导人建立年度孙女互访机制,即各自的孙女每年到对方国家住两个星期。这样他们就“不会下令向孙女要去的地方扔炸弹了”。随后,萨曼莎与人合著出版了《苏联之旅》,并在电视剧《酸橙街》中担任角色。萨曼莎成为备受美国媒体关注的名人。

  ■戛然谢幕

  1985年8月25日,萨曼莎完成一集《酸橙街》的拍摄,与父亲搭乘一架小飞机回家。不料飞机在即将降落时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萨曼莎的葬礼在华盛顿举行,包括苏联驻美使馆外交官在内的1000人参加。葬礼上,苏联外交官还宣读了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个人悼词。

  萨曼莎一生虽然只有13年,但她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萨曼莎的母亲在她去世后设立了萨曼莎·史密斯基金会,鼓励美苏两国少年互相来往,以增进了解。缅因州通过法律规定,6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萨曼莎日”,该州博物馆前立着她的塑像。华盛顿州的一所小学也以她的名字命名。苏联以萨曼莎为主题发行了邮票,莫斯科专门为她树了纪念碑,苏联宇航员将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萨曼莎3147号”。时至今日,在俄罗斯还有不少人记起那位穿越冷战丛林来到苏联的小女孩。

  许多人怀疑,飞机失事是美苏情报部门的策划,因为萨曼莎以一颗童心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平力量的壮大可能影响政府的对外决策。美国为此曾组织了一个调查小组,但无果而终。美国人很少能就某件事达成一致,可在如何看待萨曼莎上,人们罕见地达成了一致:她当年的苏联之旅是真正通向和平与理解之路,她热爱和平的心灵和勇气值得所有的人尊敬。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