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工业园区的消防建设
hc360.com 慧聪网消防行业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地招商引资方兴未艾,城镇工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但是,由于城镇工业园区缺乏总体规划,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注重资金、项目的引进,却缺乏对园区消防安全规划的同步考虑和消防基础设施的投入,致使工业园区和园区内的企业普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火灾事故屡有发生,经济损失严重。
当前我国城镇工业园区消防安全建设情况良莠不齐,从发现的问题中可以看出:最突出的问题是园区总体规划中消防规划未能与园区建设同步,并导致企业消防审批率低。各地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纷纷出绝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少市、县几乎每个乡镇均建有规模不等的工业园区,园区内企业少则十余家,多者数百家。但有专门消防规划的园区很少,或者其消防工程多多少少存在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园区总体布局没有统一规划。建筑周边没有设置必要的消防车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快速地到达火场,为扑救火灾、疏散人员物资增加了难度。与此同时,厂与厂之间、车间与车间缺少必要的防火间距,建筑毗连严重,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蔓延趋势,甚至出现火烧连营的状况。而且,园区内的民营企业在厂房建设中,为了省时和减少施工工期,大量采用钢材、钢屋架,而钢材没有经过防火处理,钢结构耐火等级达不到要求,极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
二、园区厂房建筑耐火等级低。除办公楼外,民营企业的厂房、仓库、宿舍的建筑工程多采用简易结构。如砖墙、锌铁棚结构,这种建筑相比其他建筑结构,具有施工周期短,投入资金少的特点,对于资金缺乏的民营企业主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这种建筑多属三级耐火等级,一旦起火蔓延快,抗御火灾的能力非常低,且在较短时间内主体结构就会被破坏,可用于疏散物资、扑救火灾的时间非常短,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三、园区内消防设施短缺。这一方面体现在园区内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跟不上园区建设步代,厂区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公共消火栓的建设严重不足,消防用水严重缺少,火灾发生后难以扑救。有的工业园区消防给水管网管径过细,水压过低,无法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而有的工业园区甚至尚未建市政消防供水设施。另一方面,由于进园区企业厂房的设计、施工未经消防审核,厂区内未按要求设置室内、外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灭火器配置不合理、选型不符合要求,本应配备扑救固体物质火灾ABC类磷酸氨盐干粉灭火器,却配置了扑救液体、气体的BC类碳酸氯钠灭火器,以致初起火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四、园区企业干部职工消防意识淡薄。乡镇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老板及员工(特别是油漆、喷漆等危险品从业人员)未经消防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不重视火灾的预防,不重视消防安全管理,不懂消防器材的使用,不懂初起火灾的扑救,致使火灾连续发生。因为无知,厂房内电气线路及电器设备的选用、安装不符规范要求,电线乱拉乱接、闸刀裸露,应该防爆的场所未采用防爆电器的现象随处可见。
五、园区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1、乱搭乱建现象严重。一些已经消防审核和验收合格的企业,在投入使用后为了提高场地的利用率,擅自将原有建筑物间的防火间距或消防通道搭建成仓库或车间,从而改变整体消防安全布局,造成了建筑物没有消防车道,没有防火间距,没有防火分区等问题,给消防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
2、普遍存在同一建筑内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域共存,而没有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
3、生产组织混乱。
4、没有建立健全各类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没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违章操作、违章用火、用电的现象普遍存在。
徐州新规:加强建筑工程消防源头管理
为切实解决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中存在的重大和疑难问题,从源头上杜绝先天性火灾隐患,江苏省徐州支队根据总队防火业务建设的有关要求和全市现有专业人才资源,结合高层建筑、人防工程、易燃易爆化工企业增多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大量投入使用的实际,制定出台了《徐州市建筑工程集体会审工作规则》,从四个方面对建筑工程集体会审予以了明确规定。
日照3部门联手 加强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
2003年至2004年,日照市公安消防部门严肃查处了14家单位。这些违法建筑工程的投入使用,严重威胁着日照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日照市公安、建委、消防等3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日照市公安、建委、消防等3部门要求,各建设单位要严格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申报工作,设计未经消防部门审核合格不得施工,未经消防验收合格不得投入使用;各建设、施工单位要严格依法选用建筑消防产品。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强配合,齐抓共管,严把建筑工程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关,切实强化建筑消防设施安装企业管理,深入开展建筑工程施工监督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消防安全。
针对工业园区及园区内民营企业存在的消防安全不良状况,消防部门要树立“人人创建软环境,消防安全是最大软环境”的思,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明确将消防审核、验收作为前置条件;规范企业的电气设备和消防器材的配备;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提高消防安全意识,从而筑就城镇工业园区抗御火灾的堤坝,防火患于未“燃”。
信息来源:hc360慧聪网消防行业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