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新当家潘基文:“和事老” “美国通”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接替安南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三月风·新闻人物》2006年第11期 文/许 江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会议,15个成员国一致同意向第61届联合国大会提名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接替安南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由于潘基文是目前的唯一候选人,因此安理会不再采用以投票方式产生提名人的惯例,而是全体成员国代表以鼓掌的方式表达了对潘基文的支持。随后,13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正式批准这一提名,现年62岁的潘基文成为历史上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最高官员。
“与生俱来”的外交官
1944年6月13日,潘基文出生于韩国南部忠清北道的一个小镇。他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公认的好学生。
1962年,幸运降临在18岁的潘基文头上,他作为韩国全国选拔出的学生代表,与来自其他国家众多优秀学生共同参加了美国红十字会主办的访美活动。在访问美国首都华盛顿期间,他跟其他学生一起受到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接见,并与肯尼迪合影留念。这次充满荣誉感的访美经历使潘基文立志要成为一名外交官。
少年时期的这段访美经历,还促成了潘基文一生的姻缘。潘基文离开家乡忠州启程赴美前,乡亲们特别安排了一群女学生向他赠送纪念品,其中的一名女生柳淳泽后来便成了潘基文的妻子,两人生下二女一男。二女儿潘贤熙很有些女承父业的样子,现在她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职员在肯尼亚工作。
高中毕业后,潘基文考入韩国最高学府国立首尔大学(即汉城大学),并如愿以偿地进入外交学专业学习。1970年,潘基文从首尔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通过外交通商部高级公务员考试,这为他日后在外交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外交部后,潘基文曾先后担任韩国驻印度使馆副领事、外交部联合国课课长、驻美国使馆总领事、外交部政策室室长、外交部首席次官补、驻奥地利大使、外交通商部次官、常驻联合国代表、外交通商部长官等职务,仕途可谓平稳顺利。
1985年,潘基文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行政学硕士学位。归国后,他被推荐到总理府工作,他的仕途发展从此走上快车道。同年,潘基文被任命为总理秘书室负责礼宾事务,很快便以其优异表现备受瞩目。1996年至1998年,潘基文出任金泳三总统的外交安保首席秘书,负责外交和安全事务。从2003年2月到2004年初,他担任卢武铉总统的外交辅佐官,成为卢武铉在外交事务上的“左膀右臂”。2004年1月16日,潘基文正式出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成为韩国外交领域的头面人物。
潘基文在出任外长后,韩国政府最重要的外交课题之一,就是解决2002年爆发的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六方会谈。作为外长,潘基文为六方会谈展开了积极斡旋,在有关国家之间展开频繁的穿梭外交,成为韩国在六方会谈中发挥调停作用的关键人物,是一个水平高超的“和事老”。
通过对朝核问题积极而有效的斡旋,潘基文在与中、美、俄、日等国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与各国外交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与信赖关系,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声望,积累了重要的政治资本。这些对他日后竞选联合国秘书长十分有利。
当然,潘基文在就任外长后,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6月,他就任不久就发生了韩国公民金善日在伊拉克被绑架并被斩首的事件,由于事件处理过程中被曝外交通商部官员玩忽职守,韩国国内民众对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潘基文在这一事件中显示了出色的处理危机的能力。他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处理后事,安抚遇害者家属,一方面巧妙地与媒体沟通,最终化解了危机。通过这一事件,潘基文与韩国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韩国民众也对这位态度诚恳、言辞真挚的外交官产生了好感。
“美国通”亲美?
潘基文在几十年的职业外交生涯中与美国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美国打交道的次数最多,深谙美国人的价值观、表达方式和评判标准,被公认为是韩国外交界的“美国通”。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潘基文先后在韩国驻美国大使馆、驻纽约联合国代表团担任要职,加上早年在美国的留学,他前后在美国的时间超过10年。而在国内担任公职时,他也长期负责美国事务,往来穿梭于韩美政府之间,在美国拥有广泛的人脉。
另一方面,美国人对这个“美国通”式的韩国外交官也大有好感。在潘基文担任驻美使馆公使兼总领事期间,正好赶上第一次朝核危机,他在处理朝核问题的过程中结识了美国各界高官,并建立起了密切联系。2004年1月,就在潘基文被任命为外交通商部长官的当天,时任美国国务卿的科林·鲍威尔亲自给他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并告诉他:“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美国人都对您很熟悉,并对您就任感到高兴。”
美国人对潘基文的好感一直延续到了这次联合国新任秘书长的选举中,来自美国的坚定支持毫无疑问是潘基文此次顺利当选的重要砝码。美驻韩使馆发言人奥格布恩称:“我们热烈欢迎潘基文参加联合国秘书长职务的竞选。我们曾与潘基文密切合作,我们高度珍视他为美韩之间建立一个强大、密切的联盟所做的努力。”
潘基文与美国的这种“亲密”关系自然引发了人们对他是否会在未来的任期内把联合国各机构搞成“亲美阵营”的担忧。
据外电报道,很多联合国高级官员对潘基文当选的结果“非常失望”,他们认为潘基文是美国强行推出的一位“软弱”的候选人。但也有专家分析,亚洲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军事矛盾集中显现的区域,朝核问题、黎以冲突、伊拉克战争都发生在亚洲,潘基文长期在韩国从事外交工作,对于亚洲事务更加了解,会更加有效地推进亚洲各种矛盾的解决。联合国秘书长只对联合国负责,中立是这个职位的根本原则,秘书长不能接受任何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包括其祖国的命令。
1965年,潘基文(右)
新当家理念
潘基文领导下的联合国将会是什么样,他领导的联合国将如何平衡大国关系,如何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怎么安排联合国的人事?一系列都等着潘基文回答。在通过安理会的提名后,潘基文与10多家世界级媒体举行座谈会时,首度阐述了他将如何领导、管理联合国这个大家庭。
“太极的玄妙在于有效地化解激烈的冲突。”这是潘基文独到的处事理念,“用到国际热点问题上很有效,只有作为东方人的我才能理解太极的玄妙。”潘基文的第一招就有些出人意料。
潘基文在座谈会上还就大国关系问题表示:“美国和韩国是盟友,保持着长期的安全、经济与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已经保持了50多年;而中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特别是经济以及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虽然中韩之间的关系非常‘年轻’,但却很有分量。”
在谈到自己未来当家的日子时,潘基文意味深长地说:“对于新职位,我是这么想的,秘书长秘书长,先是‘秘书’,然后才是‘长’。联合国秘书长其实是一位总协调员,既要懂领导,又得会协调。而我要协调好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就得了解191个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我可以向大家保证的是,我一定会以最平易近人的态度听取关于联合国改革的意见,并且确保联合国日常运作的顺畅。我希望成为一位踏踏实实做事的‘当家人’。”
在联合国的人事安排问题上,潘基文表示:“我正在考虑加强女性在联合国的地位。如果从低一点的行政级别来看,女性在这些级别的雇员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高达60%,而行政级别越高,女性雇员的比例越低。我的设想是联合国高层中女性所占的比例能达到50%。我本人认为,联合国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国际机构。2000年时我提出韩国国会里女性要成为‘半边天’,尽管现在这个目标还远没有达到,韩国国会里女性议员的比例很低,但我们会一直努力。”
1972年,潘基文和妻女
他人眼中的潘基文
同僚对潘基文的评价是:勤奋、沉稳,具有出色的口才和非同寻常的记忆力,他头脑敏捷,观察细致,总是能敏锐地抓住细节,摆脱媒体和对手为他设置的各种陷阱,而且特别善于在不融洽的环境中活跃气氛,调解双方或多方的关系。
对于自己热爱的外交事业,潘基文投入的精力相当大。虽然身为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却是这个机构中工作最辛苦的人。他精力充沛,经常工作到凌晨,周末也不休息,而且中午从不睡午觉。按照他的说法,工作就是锻炼,合理安排工作一样对身体健康有利。
在韩国外交通商部,潘基文有个“主事”的绰号,主事是韩国古代新罗时期的官职,潘基文得到这一绰号,是因为不管你把多么琐碎的业务交给他,他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妥当。
潘基文精通英语、法语,并且熟悉德语和日语,他在担任高官以后,一直没有改变自己亲切和蔼的作风,他总是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进出外交通商部时,经常习惯性地替别人推门关门,很有绅士风度,使他在外交通商部非常受欢迎,别人很难从他身上找到问题。韩国媒体这样形容潘基文:“你难以找到一个真正讨厌他的人。”西方媒体则称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外交官”。
潘基文还十分善于做媒体工作。他表态参加联合国秘书长竞选之初,还没等各家媒体对他的身份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他就“先发制人”地委托助手邀请国内外主要媒体的记者一起吃饭,为各媒体对他的报道早早做好了铺垫。
对于事业的太多投入也使潘基文难以同时顾及家庭。去年,潘基文的长女举行婚礼,婚礼时间与一场在韩国举行的国际会议发生冲突。结果,潘基文只是在会议间歇抽空前往婚礼现场,在仪式结束后便匆匆赶回会场继续参加会议。
潘基文曾多次表示,自己始终把事业置于个人事务之上。“我对自己的家人感到很抱歉,但干好自己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即使我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外交官在国外享受许多特权,所以他们也有无限的责任。”
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后,韩国举国上下欢欣鼓舞,庆贺韩国人出任联合国最高职位。韩国《韩民族》报认为,潘基文当选联合国秘书长,其意义不亚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足球世界杯,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也将给韩国人带来民族自豪感。■
编辑 胡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