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责任
2006-11-08


11月8日:我们的节日 我们的责任 

2006年11月07日 18:22:3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罗博、胡锦武)11月8日,对于70多万新闻从业者来说,是一个没有休假却倍感荣耀的节日。

    这一天,我们为自己是一名记者感到骄傲和自豪,又为我们身负的重任而时时自省自警,告诫自己:勿忘人民,勿忘职责,勿忘铁肩道义。

    2004年9月4日,海南日报记者甘远志在采访时突发心脏病,不幸因公殉职,年仅39岁。他在报社工作了1059天,见报的稿件就有1051篇!

    甘远志这样尽职尽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新闻工作者,在我们的生活中数不胜数。从战火纷飞的战场到灾难现场,从南极科考到珠峰登顶,从气象变化到股市波动,哪里有新闻,哪里就会有新闻记者忙碌、冲刺的身影。长沙晚报记者程放军被誉为“追逐洪峰的新闻记者”,20世纪末湖南5年遭遇4次大洪水,他都是第一个上前线,最后一个撤回来;新华社记者黄敬文赴巴格达任摄影记者,炸弹在身边爆炸、采访遭当地人围攻都不曾令他退却,10个月里发回图片近千张;西藏日报社记者麦正伟在20年的新闻生涯中,走遍了林芝地区的7个县、53个乡镇和526个行政村,甚至徒步5天5夜走进了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墨脱……

    新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关系党的执政地位。新闻记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前行的“瞭望哨”,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到新兴媒体互联网、手机,传播媒介不断丰富、发展、变化,记者的天职却始终未变。

    “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记者手中的笔,重似千钧。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作为新闻记者,在新形势下,在社会大变革的热潮中,如何才能发挥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把体现党的意志和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只有这样,才能采写出反映和讴歌中国人民巨大创造力的生动历史。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