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女老外京城拦违章始末[组图]
2006-11-06


纪实:女老外京城拦违章之始末 

综述/airuo

    [编者按]2006年10月20日,摄影爱好者老安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老外帮助国人提高素质》的文章后,又被各大媒体转载并作深入追访,各大网站也纷纷转载并有大量网友参与“中国车德”大讨论。可以说,中国社会由来已久的“车德”问题一下子集中爆发了。
     在各媒体抛出一系列“女老外京城拦违章”系列文章后,事态也在戏剧性地向前发展着。面对这一事件,三位当事人态度各异。女老外认为这是小事一桩,拒绝接受任何采访;车主一方则先不是不依不饶,多次在网上要求老安公开道歉,后又被老安所感动,主动道歉;老安则坚持自己有曝光这一事件的义务与权利,拒不道歉,并不希望此事再炒作下去了。
     连老安自己都认为这是件小事,但小事也可以往大了说去。“女老外京城拦违章”事件虽小,但延伸开来的意义非凡,它给了13亿泱泱大国的全体国民一个重要提醒:亟待宏扬社会公德,亟待倡导文明新风;只有人人做到以德束己,才能进而以德治国。

事件起因——

老外帮助国人提高素质 >>>>>

据新京报记者徐春柳、朱开云向呼家楼交警支队了解到,事发路段禁止机动车驶入,牛先生已涉嫌违章。据司机所说,是因为有一辆在人行道上逆行的红色QQ碰了老外后走了,老外才拦他的车的。司机觉得自己很无辜。其他的情况我会在跟老外了解了后,再更新,谢谢关注。

今天(2006年10月20日)早上八点五十左右,在朝阳东大桥去往蓝岛大厦的路口,发生了比较搞笑的一幕:一位老外充当了一次交通协管,让驶入人行道的小汽车走上了车行道。

我刚过去看到时候,一老外推着一辆自行车站在人行道的白线上,拦在一银灰色现代车前(车号为京HL****),微笑着不停的跟司机说什么,并打着手式。也没在意就过去了,没拍照片。后来看到老外又骑车赶上了汽车拦在前面,原来意思是要求小汽车驶入车行道,不要在人行道驾驶。这样纠缠过了几分钟,司机火了,下车指着老外斥责,并把老外的自行车拎起来往边上摔了一下。即使这样,老外还是不依不挠,要求汽车走车行道。

最终,小汽车还是拐入了车行道。老外后来又拦了一辆驶入人行道的白色桑塔那,第二辆车倒没费什么周折,马上后退并驶入了车行道。

整个事件经历了不十分钟吧,引起了不少行人的围观。当老外走后,路人有这样发表评论的:中国人真得有这样的方式去教育!看这文章的兄弟姐妹诸位网友,您是如何认为?   
 >>>>>>更多

事态发展——

媒体竞相报道,快评如潮

路见违章 一老外横车相拦   

路见违章一老外横车相拦

                                                                            
  李明拍摄到的外国妇女拦违章车图片(摘自李明个人博客)路见违章 一老外横车相拦
  一个女老外在朝阳门附近拦违章车在网络上流传开后,引起争议  
  一位网名叫老安的摄影爱好者 近日在东大桥附近拍到一组图片 随后发布在个人博客里

《法制晚报》编辑快评——

  看不下去与说得过去
  老外拦违章车,网上除了感慨人的素质问题外,争论的焦点问题是老外凭什么拦中国的违章车。
  老外是学雷锋做好事吗?我想她未必是这么认为。也许她只是觉得遵守交通规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而我们有些人把不正确的、不正常的东西习以为常了,所以当有人做正确的事、正常的事时,便受到了“刺激”,对老外是否有资格拦车提出质疑。
  老外毕竟是老外,不懂咱们这里的“规矩”。
  既然都在路上走,就不分什么“老外老内”了,骑车的人、开车的人、走路的人都是平等的,你占了我的路,我当然看不过去了,站出来阻拦也说得过去。其实,只要是违章,谁都能指责。                                                                                                               
>>>>>更多

交警证实轿车司机确已违章 外籍女士淡然处之

    《新京报》报道:一名外籍女子在朝阳区东大桥路口用自行车拦截违章轿车,恰被一名摄影爱好者抓拍到并放到网上,引起网友热议。(本报10月28日报道)前日,交警向记者证实,事发路段禁止机动车驶入,轿车司机已涉嫌违章。该外籍女士对轿车司机摔掷她的自行车等反应,不予计较。 
                                                                                                                   
 >>>>>更多

老外北京纠违章 告诉我们什么

《人民法院报》刊登的一则评论中说:“知耻近乎勇”,义务“洋交管”在中国土地上帮助国人提高素质的画面,的确令不少国人因无面子而受到太大的刺激。也许正是这刺激,才令其早已麻木的神经或疏懒的规则意识产生了些许知觉并渐渐苏醒。假若通过这一刺激画面,能令更多国人不仅知耻而后勇,而且知耻而遵“法”了,或许国人身上的“规则藐视症”才有希望获得痊愈,我们距一个秩序而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便指日可待了。
>>>>>更多

事件高潮——

车主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援引老安博客上的车主儿子的一条留言——
 
老安我跟你说:我和车主(我父亲)今天接受7日7采访了。我爸爸跟外国朋友公开道歉了。顺利的话在这周日晚上10点的全国都能收到的北京1台就会播出!现在该我问你一个问题可以么?为什么27号南方都市报上会公开出现带有我家车牌号的照片,而且不做任何遮挡!!!边上还注明:“出于某些顾虑,老安没有在网上贴出这张显示了车牌号码的照片,而是提供给了本报。---老安摄”我跟你第一次联系是28号。那时候你早就把带有车牌号的照片提供给了南方都市报,还跟我辩解说网上出现车牌号跟你没关系!!!你这样一个伪君子凭什么在这发表什么声明???你的无耻做法现在已经造成我家电话被公开,最近几天总能收到骚扰电话,我要求你公开道歉!!!

“女老外京城拦违章”不得不说的事-我不能向车主道歉 
  
老安的回答是:
 
我不能道歉。
一、网上流传的车牌号我也是事后才知道,就是南方都市报问我要时,我还不知道这事在网上已造成很大影响。
二、给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三、媒体索要车牌作法正确,车牌证号是新闻组成的一部分。至于媒体如何处理,那是他们的事。四、据新京报记者徐春柳、朱开云向呼家楼交警支队了解到,事发路段禁止机动车驶入,牛先生已涉嫌违章,我应该向有关部门提供车牌证号。
五、我要求牛先生对我的恐吓道歉。现在我已不敢上街,被牛先生吓倒了。
>>>>>更多

事件落幕——

我所认识的图片博客老安

老安是我以前的同事,兼老乡。他是个非常勤奋的人。印象中他脖子上总是挂一个相机,见到啥都想去拍。这样的人我见过很多,但大多数都是挂了一段时间就嫌沉,不象他这样,一挂就是三年。

老安常自嘲说自己是“只会照相不懂摄影”。我最初还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才想到,照相是个“匠”,而摄影是门艺术。但老安的照片看得多了,就觉得他这真是谦虚之语。他的很多照片还是非常有艺术气息的。

老安是个很入世的摄影师。他的作品中,花花草草的不多见,北京的大街小巷、风土人情是他的主要题材。很早的时候我们合作拍摄过一组照片,就叫《人民到底需不需要办证》,拍的就是北京的各个角落里的牛皮癣:办证。这组照片也曾经被很多地方转载,前面我写的卷首语还被一本杂文杂志收录了。

后来老安费了很大的心思去拍大街上的乞儿,跟踪拍摄,还掏钱买矿泉水、面包给那个小乞丐吃。他早先跟我聊这个创意的时候,我觉得他太功利了,但我看到作品后,觉得老安当初的想法不是功利,而是真切地想反应点社会现实,不是想成名。

老安还有一组照片让我震憾。那是一组山西南部小学的照片。一个夏天他跑了那个地方的30多所小学,拍倾斜的校舍,拍小孩们脏兮兮的脸和干净的习字本。

现在的老安没有工作,他说他从业余摄影师变成专业的了。但经济来源甚少,除了为一两本杂志常年拍东西之外,他还组织了一个庞大的非盈利摄影群组,定期组织外拍活动,为的是能与爱好者们相互交流。

老安很想到一家报社去做摄影记者。他试过往好几家媒体投过简历,但因为专科学历所限,至今未能如愿。他说:我得拍一些有份量的作品出来,然后再去找工作。现在,这组《老外帮助国人提高素质》可谓是轰动了,几十家网站转载,在搜狐上的评论数达到了2005条、在新浪的达到了953条,北京电视台要采访他,CCTV也要采访他。

我不敢说这组作品能让他成名,但我希望哪家报社能够给这位坚韧、执着而极具责任感的摄影爱好者一个机会。

我的个人博客只是自己玩、自己记录自己的所闻所见,没有伤害任何人的意思。我把事件经过也搞得差不多了,现在我也觉得也没有义务去核实什么根本原因了。
 
至于媒体的炒作,那也不是我的意思,我也是事后许多天才知道,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完全不是我能预料到的,当然,这也与现在信息飞速传递及媒体的嗅觉灵敏有关。
 
这件事也给我的生活带来意外的烦扰,我想此事就到此为止。希望不要再炒下去了,毕竟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

车主儿子被感动,主动道歉

援引老安博客上的车主儿子的另一条留言——
老安听我说说:第139楼
老安您好,我是当事车主的儿子,我刚看过
您朋友的博客,我看了很感动,我觉得社会需要您这样的摄影师,我现在很尊敬您,在此我声明不再追究我家车牌号被公开一事!之前29号我父亲见到您说话过激了点,在此我郑重代表我父亲跟您道歉!电话被骚扰的事情我会选择相应的办法解决的,至于今晚10点的7日7频道的节目我天亮会及时联系记者要求删除后半段我指责您提供我家车牌号的部分。我希望请大家也不要再吵了,谢谢大家了!!!


事件反思——

中国亟须建汽车社会道德文明 十大车德有待提高

  新华网记者张毅曾撰文说,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扩大,我国正在快速步入汽车社会,与汽车相关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汽车与道路、汽车与环境、汽车与汽车、汽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缺少汽车社会应有的道德文明,我们已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中国汽车保有量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全球总数的五分之一。由于“车德”缺失造成的交通拥堵,每年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并且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仅靠法律法规还不够,毕竟有许多问题属于道德范畴。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汽车社会道德体系,才能适应汽车社会发展的要求。

  汽车社会道德体系应该涵盖哪些方面呢?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汽车道德贯穿汽车制造、汽车使用、汽车维修、汽车报废等各个环节。汽车制造商、销售商、汽车使用者和维修者等,都应该受到汽车社会道德体系的约束和规范。

  目前,在“车德”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内容:一是不注重自身及他人安全;二是不管不顾,损人利己,在小区里开快车、乱鸣笛、乱停车,占用自行车道,等红灯时占用斑马线;三是经销商不诚信售车,具体表现在出售问题车、哄抬车价、偷换原车零件、发布夸大服务内容的虚假广告;四是售后服务中欺诈消费者,具体行为有出售假冒伪劣零配件,修车夸大问题、偷工减料、价格欺诈;五是个别公务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六是破坏环境、有损市容,表现为从车里往外扔垃圾、吐痰,光膀子开车,停车休息时脱鞋将脚架在仪表台上等;七是不诚信友爱,包括无证驾车,出了交通事故逃逸或拖延赔偿受害方损失,遇到需要救助的车友视而不见、见死不救,污损涂抹遮盖汽车号牌、套牌;八是开环保不达标车,污染环境;九是厂商造车不注重环保健康,制造车内污染严重、油耗和排放超标的汽车,不认真解决用户的问题;十是开“霸王车”、开“斗气车”。

  这些缺乏汽车道德的行为,七项和汽车驾驶员有关,三项和汽车制造商、销售商、维修商有关。看来,能否提高广大汽车驾驶员的文明道德水平,是关系着汽车社会道德体系能否最终建立起来的大问题。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要大力营造“讲‘车德’文明,失‘车德’可耻”的社会氛围,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文明的汽车社会生活方式,共创健康、文明、和谐的汽车社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