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揭秘北京"吃剩饭族":什么都好就是丢人
2006-11-01
耐心等待
“吃剩饭族”扎根美食城
■来自天南海北 ■吃了两到三年 ■总结一套“吃经”
他们常年穿梭于大排档的餐桌间,他们的眼神时刻盯着餐桌上的残羹剩饭。他们并非大排档的服务员,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是隐藏于都市之中的“吃剩饭族”。“吃剩饭族”大都没有工作,甚至没有住所,每天靠吃别人的剩饭充饥。日前,记者对万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场大排档中“吃剩饭族”的生活进行了暗访。
现场直击
用餐高峰来20多人
“吃剩饭族”成员均为男性,穿着普通。
10月29日上午11时许,记者第一次来到位于阜成门万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场五层的“美食天地”。时值中午用餐的高峰,食客们在柜台前点好自己的饭菜后,都坐在大厅的餐桌上就餐。然而在众多食客当中,一些人的举动却与常人不一样,他们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些人都为男性,穿着普通,有的人手中拿着一个一次性饭盒,有的则背着手,在餐桌之间的过道上走来走去,在众多坐着的食客中间,他们看起来非常显眼。他们的眼睛一直盯着桌上的食物,并用眼光打量着周围食客的一举一动,看到有食客离开,他们立即上前,如果食物合乎自己的口味,就立即坐下来食用。他们正是活跃于这个大排档之中的“吃剩饭族”。他们把自己的这一行为称作“捡饭”。
昨天中午,当记者再次来到“美食天地”时,发现“吃剩饭族”中的大多数人也都已经到来。他们穿梭于人群中,踅摸着自己的午饭。“吃剩饭族”大都对食物并不挑剔。据其中的一人讲,每天固定来此吃剩饭的人有七八人,周末人多时能有二十多人,有的已经吃了两三年。
14时,随着食客减少,“吃剩饭族”也心满意足地离开,消失在商城之中。
跟服务员抢夺剩饭
吃剩饭有三部曲:待机、寻找、落座。
记者跟踪了一名每天都来此吃剩饭的中年男子,记录了他“捡饭”的全过程。昨天上午11时20分,这名男子乘坐电梯来到“美食天地”,此时的上座率已经达到约70%。该男子径直走到大厅,环视了一下后,开始缓慢地在餐桌之间的通道上行走,边走边看两边食客面前的盘子。转了一圈,看到食客们都吃在兴头上并无离开的意思,他随即找了个座位,坐下休息,但眼睛还是不住地四处游移。
该男子坐了5分钟后,见有食客陆续离开,他便立即起身,再次开始新一圈的寻找。一位女子剩了半盘宫保鸡丁盖饭,前脚刚离开,他就走过去把盘子端走,在离开的途中,还顺手拿了一个没人吃的馅饼。该男子随后来到电梯间的窗台前,在这里享用刚刚捡来的食物。不一会儿就吃完了,可能是没有吃饱,他再次来到大厅,寻找新的食物。不一会儿,一份麻辣烫被他端了回来。
而另一名穿着红黑夹克的男子就显得有些“霸道”。食客前脚刚走,他一屁股就坐在座位上,拿起筷子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坐在他旁边的两位食客显然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面露诧异之色。而“红黑夹克”对此不以为然,吃完后换了一片区域,继续寻找。这时,“红黑夹克”突然发现了一份没怎么动过的套餐,但还没走过去,一名服务员已经抢先一步把餐盘拿起,准备倒进垃圾车。只见“红黑夹克”迅速冲上前去,拉住了服务员的胳膊,服务员明白了他的意思,将餐盘交给了他。
记者调查
午餐晚餐 都来蹭饭
他们每顿连吃带转两个小时,食量惊人,面色红润。
一名负责清理餐桌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吃剩饭族”每天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午“美食天地”一开门,“吃剩饭族”中就有人来,一直到晚上“美食天地”打烊,最后一个人才离去。记者发现,“吃剩饭族”的食量非常惊人,通常会在大厅里连吃带转两个小时,从他们离开时的表情来看,都很满足。每个“吃剩饭族”成员的面色都很红润,看起来很健康,有些人的肚子还隆起,大腹便便的样子让人想不到他们竟然是靠吃剩饭为生。
18时,当晚间食客增多时,“吃剩饭族”再次出现。常年在此吃剩饭,他们已经成了这里的熟面孔。见到保安,他们甚至还和熟识的保安打招呼。当记者询问一位保安为何对“吃剩饭族”的行为不予以制止时,保安无奈地表示,对方没有影响到别人,他们也不好加以制止。
吃剩饭族 有三类人
他们都认为吃剩饭避免了浪费,虽然丢人,但理直气壮。
“吃剩饭族”互相之间并没有太多了解,见面也没有交流,只有在都吃饱肚子之后才会偶尔点头示意。记者通过与“吃剩饭族”接触后发现,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大都没有工作,而且都自称曾努力过,但就是找不到工作,迫于生计来此吃剩饭;都认为吃剩饭是避免了浪费,虽然觉得有些丢人,但也理直气壮。
第一类:家庭贫困者
每天来此吃饭的老刘(化名)并不愿意告诉记者他的真实姓名。老刘告诉记者,他是北京人,已在此吃了两年多了。“我没工作,家在附近,所以每天来这里都很方便。”老刘说,他家里有个上大学的孩子,为了能给孩子多攒点学费,他只得来这里吃饭,这件事也只有他爱人知道。
据老刘说,在这里吃剩饭的北京人,只有三个。在记者和老刘闲聊时,另一名经常穿“绿马甲”的中年人从记者面前走过了十多次,一会儿拿一个馅饼,一会儿拿一份炒面。记者发现,像老刘一样,“绿马甲”也都挑一些几乎没动过的食物,而且很少在座位上吃,都是拿到电梯间或者楼道人少的地方再吃。
第二类:外地流浪者
“吃剩饭族”中人数最多的就是外地来京的流浪人员,他们居无定所,每天都靠来此吃剩饭填饱肚子。来自陕西的老贾告诉记者,他来北京后一直找不到好工作,不得已来此吃剩饭。老贾每天在医院或者火车站借宿,早上有时顺便替病人排队挂号,挣一二十块的零花钱,“连衣服都是在医院的厕所里洗的,要是穿的不干净,没法来这里吃。”
第三类:外来打工者
42岁的白建华是“吃剩饭族”中的一个另类,虽然他有工作,但是每周还是要来这里吃几顿剩饭改善生活。白建华告诉记者,自己孤身一人来北京闯荡,他也不会做饭,大排档饭菜的种类丰富多样,正好满足了他的需求。“这儿的饭我买不起,一份饭怎么也要十多块钱,而吃剩饭一分钱都不用花。”
但记者注意到,虽然白建华为了省钱吃剩饭,但他却还抽着香烟,“饭可以吃剩的,可是烟还是得抽自己的。”
●吃饭经验
盯紧女食客
吃剩饭也有经验。来自河北衡水的老韩悄悄告诉记者:“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多注意点女的。她们嘴比较刁,很多东西买来觉得不好吃就一口都不吃了,而且食量小。而男的一般吃完饭就剩不下什么了。”
“吃剩饭不会生病吗?”记者问。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有些看着生病的人的剩饭,我一般也不吃。还有像面条、馄饨之类的,除非实在没的吃了,我一般不吃,汤干不干净不好说。”老韩自信地说。
●食客态度
大多数认为 不影响就餐
“吃剩饭族”是否影响食客就餐?针对此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多数食客表示,只要“吃剩饭族”不影响他们正常就餐,他们除了表示惊奇和不理解外,就餐不会受到影响。但也有食客表示,老有人在旁边盯着自己吃饭,感觉很别扭,而且想想他们正在吃别人的剩饭,自己也会感到阵阵恶心。
在市场内工作的郭先生每天都来此吃午饭,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的同事感冒了,一不小心在他的炒饭上打了个喷嚏。郭先生只得重新再买一份,然而当他回来时,发现一个男子正在吃他的炒饭。“我当时还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喝止了他,没想到他知道不能吃的原因后,竟然全部吃掉了。”
大排档的服务员小王也多次与“吃剩饭族”打交道,收拾餐桌时,经常会被他们半路拦下,要走剩饭。“看他们也挺可怜的,我也不跟他们计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清华硕士为缓解抑郁做环卫工:这里面
985硕士裸辞摆摊,是因为喜欢吗?
黑夜中的一抹温暖:他们在深夜悄悄照
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
援青干部陈实:在青海南部纯牧业县啃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
援青干部陈实:在青海南部纯牧业县
给一千个陌生人写信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