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拾荒者“捡”出的生活[图]
2006-10-3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整理这些资源的拾荒者,对社会和谐也有着特殊的体会 

    据新华社《了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 李亚彪)大李是从河南省西部一个农村到东北务工的。大李的家乡是当地最贫困的偏僻山区,16岁就上不起学的大李来到东北,专门在城市中拾荒。他从扒垃圾箱开始,后来发展到买了一辆“倒骑驴”收废品,到现在已有整整16年了。

资料图片

  不想抢不想盗,活得也很有尊严

    “现在我在郊区买了一块地,建起了自己的废品收购点,还购置了两辆货车、一辆小轿车。而刚来东北时,却只抽得起3毛钱一盒的湖北烟。”大李说。

    在这座城市中的“破烂王”中间,大李的生活并不是最好的。他们中间有的买了商品楼房,有的甚至购置了奥迪轿车。

    从事各种垃圾杂物收购的小周说:“勤劳真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别看我们是捡破烂的,可我们心态很好。作为外来打工者,不想抢不想盗,生活很和谐,活得也很有尊严,不比别人差。”

    现在大李、小周等人都拥有具备正规营业执照的废品收购点,并通过空车配货的方式往外地供货,利用地域差价挣钱。比如塑料运往河北,废纸箱运往山东和秦皇岛,废钢运往沈阳。“拾荒和废品收购是一个大产业,就比如市场上卖的玩具,塑料原料全都是从这里挑出来的。”一位废品收购人员说。

    在这一行业中,多数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据他们介绍说,整个城市中从事拾荒的有上万人,废品收购点有几千家,这一行业养活了许多打工者和下岗工人。“城市干净了,打工的人生活有了保障,政府有了税收,这大概就是中央讲的社会和谐吧!”

资料图片

    城里人扔的“废品”都是宝

    “城里人扔的衣服、家具,拿到农村都是宝贝。俺就不理解,城里人咋那么有钱。”在一条主要居住着高级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的街路上,靠拾荒为生的老孙天天围着垃圾箱转,结果把衣服、家具都“置办”齐了。可谈起城里人的浪费现象,他也感到痛心。

    今年54岁老孙是郊县的农民,两年前,他和老伴跟着儿子到城里打工,扫过马路,现在是环卫临时工,边负责清理城市垃圾,边拾荒谋生。

    每天早晨4时,老孙就起床到居民区各垃圾投放点清理垃圾。在分装垃圾的同时,老孙发现了其中有不少物品可以重新利用,于是便单独挑出来,有的自己用,有的卖掉。现在,老孙穿的衣服和裤子、戴的旅游帽,全是从垃圾袋中挑出来的。在老孙住的地方,还存放着一些居民扔在垃圾堆里的家具。有的木柜,老孙捡到后就拉回农村老家自己留着用。

    作为临时工,老孙的月工资是400元,可由于在清理垃圾时捡到的一些东西可以卖给收废品者,这样一个月可以多增加近200元的收入。

    “城里人扔的好东西越多,我们捡得越多。”老孙说,“我们最喜欢到一些家里正在搞装修的居民楼下收拾垃圾,一些小家具、装修的磁砖、纱窗、木板都能卖钱,在农村连根木棍都留着,起码还能烧火用。”

    拾荒也怕“仇富”心理

    在都市中,一批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通过拾荒、收购废旧物品改善了生活,甚至富了起来。可这些人却从来不敢张扬,他们最害怕的就是树大招风,引起社会上一些有“仇富”心理的人心态不平衡。当问起几家生活富裕、买起高档轿车的“破烂王”时,他们一再表示请记者低调处理,别在报纸上宣传。几位购置轿车的“破烂王”衣着依然很旧,一身农民工打扮,他们很少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有的甚至连家住哪里都不轻易透露给外人。

    有一位“破烂王”说,过去扒垃圾箱一天能挣十几元钱,可人们没有想到“捡破烂”会发财致富。现在他们专营的废品收购站点,也都是在过去废品收购站点办不下去的情况下接收过来的,连营业执照都是原站点办的。

    “现在挣了钱,有的人就眼红,别说行政执法部门总上门刁难,连社会上的一些犯罪分子也盯着我们。”他们说。

    “破烂王”们认为,这几年来废品收购业越办越火,富了一批人,社会上越来越多的群体看好这个产业,纷纷挤进来“淘金”,市场比较混乱。其中一些违法犯罪现象也不少,给正规经营者制造了较大的风险与不便,需要有关部门重新规划管理。大家建议,政府应该重视这一产业,鼓励并支持废品收购站点成立行业协会,内部搞好自律,对外维护行业合法权益。(注:本文被采访者均为化名)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