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救救这个孩子
作者: 一瓣心香[459994844] 时间:2006-10-23 11:51:31 来源:QQ论坛
他,八岁丧父,十三岁上疼他爱他的母亲又撒手人寰。从此,他稚嫩的双肩扛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含泪告别了熟悉的校园……谁料命运又如此“捉弄”人,让他患上了尿毒症。面对死神,命运多舛的他悲愤地想抗争,他还有太多的事要做,要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奈,他付不起巨额的医疗费。人生短短的十九个春秋让他饱尝艰辛,可如今,上苍连这点艰辛也视为恩赐要一并收回,19岁的晁文贤眼含热泪,无助地呼喊——
谁能帮他托起生命的希望
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一生安分守己的老实人和一个游手好闲的混混死后都被安排到天堂里,这个老实人深以为耻,便跑到上帝那里诉不平。上帝说:你要知道他后来弃恶从善,给慈善机构捐助了不少血汗钱,还冒险救了一个孤儿的生命呢!
在这里讲这个故事不想探讨别的什么,只是想告诉大家: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良善之心,互相帮助是永远受世人推崇称道的,雨天一把伞,雪中一抔炭,是多么的可贵! 现在举国上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每一位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有时候我们听到不少人在说:我们不是缺乏爱心,而是在寻找确实需要帮助的对象及帮助的渠道。而这一刻,晁文贤正无助地躺在病床上,焦急地等待着你的帮助! 希望每一位读到本文的读者,能做一位爱心使者,动员发动每一位有能力帮助晁文贤的善良之士,让爱心的火炬从你手中传递,让爱的河流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汩汩流淌……
多蹇命运
1987年,晁文贤出生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前河乡一个贫困的小村庄里,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因家庭的变故抹上愁苦的阴影,8岁那年,外出务工的父亲因故去世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才8岁的晁文贤特别体谅母亲,一放学就赶回家帮母亲烧开水割猪草,从不贪玩。
和母亲相依为命的日子过得更清苦辛酸,因为没有了父亲,在村里他不免受到有些别有用心者的欺辱和白眼,后来母亲带着他和两个姐姐改嫁到民和县峡口乡的一个偏远的村庄,尽管继父赵先成自己有几个孩子、尽管他家的生活也很困难,但善良的继父以博大的胸怀无私地接纳了他们,比亲生的孩子还要照料他们,聪明懂事的他很受继父一家人的喜爱,他在赵家快乐地成长着……
可吝啬的命运不愿看到他的欢笑。13岁那年,含辛茹苦把他拉大的母亲,在夏日的午后到山上割草,不小心掉进洪水里离开了人世。
母亲走了,尽管继父一家对他百般呵护,尽管赵家奶奶因可怜他的遭遇对这个小孤儿疼爱有加,但晁文贤觉得没有必要再给继父添拖累了。
于是,他和姐姐回到了前河乡爷爷奶奶的身边。
年迈的爷爷奶奶勒紧裤腰带供他上读完初中后,再也无力支付学费了。于是,年仅16岁的晁文贤只好含泪告别了亲爱的同学亲爱的校园,跟随乡亲到海西州德令哈市打工。和他一般大的孩子们都在上学或在父母身边撒娇,可他却在工地上和成年人一样扛起了养家糊口的艰辛。在工地上,他一天至少要抬重达25公斤的空心砖130个。虽然这活很苦很累,但他咬着牙关硬顶着。因为他不但要养活自己,还得赡养年过七旬的爷爷奶奶。
起初总是头疼,他认为是感冒没在意。后来腿脚开始浮肿,腰也酸痛得厉害。他想是劳动量大的缘故,就休息一半天,症状消失了照常干活。
身体的不适一天比一天加剧,他心里也嘀咕怎么老没劲,胸口发闷,有时简直喘不过气来。如果有父母他可以躺下来养病撒娇,可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躺下了家里的日子就不好过。于是,他咬着牙坚持着每天超体力地干重活,日子就这样磕磕绊绊地过了三年,直到今年5月的一天,铺料石的他昏倒在铁路上……
出门在外,生活的艰辛已经够他受的了,他哪敢花整天风吹日晒挣来的苦命钱,之前去挖虫草做成本借的2000元高利贷还没还完呐。因此,他找了个小诊所看了看,大夫说得的病是肾炎,再不及时治疗,转为尿毒症,肾坏死就没救了。
没法,只好回到家里。可是,家里没人,不干活不行。他不忍心爷爷奶奶驼着背劳作劳累,身患重症的他只要能动就坐不住,给在地里干活的爷爷烧好开水,要是身体允许,还要做饭。村里好心的乡亲们看着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一天天被病魔摧残得瘦骨嶙峋,帮他联系了在江西某个寺院出家的堂叔,想着在寺院里念经不用干活可能会慢慢好起来。
于是,今年5月,他投奔到江西堂叔那里。可是,病情越来越严重。两个月后,堂叔带他到医院一检查,结果令堂叔瞠目结舌,看着眼前这个可怜的孩子久久无语。尿毒症!对普通人来说,这三个字等于接到了死神的请柬!
父爱似海
忍着悲痛堂叔把他送回了老家,他也只是个仅仅能养活自己的出家人,他不敢留侄儿在异乡。巨额的医疗费令大家愁肠百结,奶奶老泪纵横地对孙儿说:“贤娃,你就认命吧!”
刚到新疆去摘棉花的姐姐、姐夫听到这个消息,没敢多想,先让姐姐转身折回家里。可是她从新疆来回一折腾,仅有的一点积蓄所剩无几。但不能看着弟弟就这么等死,求亲戚找朋友凑了几千块钱,准备到省城治病,即使救不了命,也要拼死把弟弟从死神手中抢回来几天,活一天算一天。可是她没想到的是,走遍了村子没人陪她到省城给晁文贤治病。她眼含泪水回忆自己和弟弟失去父母后的种种辛酸,脑海中出现了继父赵先成那慈祥的面容。于是,她当即赶往继父赵先成家。
晁家就这么一条根苗,不能让人家断根啊!赵先成得知晁文贤躺在炕上等死时,眼前浮现出晁文贤可爱的面容,虽然他离开赵家已经六年了。赵先成二话没说,拉着晁文贤来到了省人民医院。想着自己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只要能挽回贤娃的命。到医院医生告诉赵先成:若想活命,除非换肾;若想保命,隔几天就得做透析。
换肾?几十万的费用,如天文数字般的手术费用让大家都觉得这一想法是幻想。就算把他十个赵先成十个姐姐的家底卖了,也不够啊!
可是做透析一次就450元,再加上医院别的费用,一天的费用就六百多元,带上来的这点钱杯水车薪,不够垫个底的!
几天后,赵先成又让弟弟赵先勇回家筹钱去了。
好不容易在西宁找到了一份工作的赵先勇,为了奔忙晁文贤的事把工作也丢了。赵先勇想着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忽然想起在格尔木打工时曾看到《青海法制报》上登过一个小女孩眼睛被继父打瞎、号召全社会献爱心为女孩装假眼的报道。他想,同样是继父,可我哥这个继父当得多好啊!整日整夜地服侍这个没任何血缘关系的病人,还要到处借钱,拉下一屁股债!不行,我也得找报社去,求求社会上的好心人,救救我们可怜的贤娃!
呼唤爱心
于是,10月9日一大早,赵先勇找到了我们。听着赵先勇的叙述和真诚的求救,在报社领导的安排下,记者随他来到了省医院肾内科,见到了晁文贤及继父赵先成。
躺在病床上的晁文贤面对记者叙述自己的病情及经历时很平静。“我想回去,在医院太花钱,反正这病也是治不好的。在这里这么花钱,太拖累我爸了,我也不忍心,我不能太自私了。”
“难道你不想活下去吗?”记者问道。
晁文贤静默了半刻,“想啊,我还不到二十,好多事情我还没尝试过,比如,我还没有谈过一场恋爱。”说到这里好像为这种想法很羞愧,红着脸飞快地瞟了赵先成一眼,或许他在羞愧于自己的“自私”吧!
走出病房,赵先成告诉记者:这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在赵家生活的六年时间里,从来没和兄弟姐妹们红过脸,他母亲带他来我们赵家时,他才八岁,特别照顾比他小一岁的弟弟(赵先成的亲生儿子),有时弟弟欺负他,他总是让着忍着。现在,弟弟已经上高二了,文贤要是一直在上学也该上高三了,可惜了我们的贤娃。住了几天院,做了一次两次透析好了一些,他说病好了,催着我们回去,再不用看了。其实他很了解自己的病。谁又不想活下去呢?这孩子很坚强,白天从不在人前头掉眼泪,可到了晚上,就一个人偷偷地在被窝里哭。有时候他还像个没事儿人一样给我宽心呐。这么一个好娃,怎么上天就不照应呢!
10月16日,赵先勇打电话说又没钱了,他说亲戚们都在想办法找钱,希望能找到钱再支撑两天。
10月18日,记者去看望晁文贤,他说,本来打算今年给爷爷奶奶做寿材,父亲没了,我作为长孙,这是理应做的事;再把母亲的骨灰迁到父亲身边;另外,本来打算身体能好一些,学点技术挣点钱,好还大家替他垫的钱,继父、姐夫们家里都不富裕,一想到他们为我欠了一屁股外债,我心里难受啊!可现在看来这些愿望无法实现了……
心语
相信每一位有爱心的人,看完本篇文章后心情不会太平静,唏嘘感慨于晁文贤的坎坷命运,感动感喟于继父赵先成一家的临危伸手。是啊,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上演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看惯了见多了,我们 的这颗健康跳动的心会被麻木、冷漠、怀疑所屏蔽,看不到一双双在黑夜里无助流泪的眼睛。善良的人们,请伸出你温暖有力的双手吧,走在繁华街头的你,走在匆匆上班路上的你,走在校园欢乐无忧的你,走在超市购物的你,省出一次打的的钱、省出一次喝酒喝茶的钱、省出一次上网吧的钱、省出一次买零食的钱……万涓细流汇流成河,让我们共同点燃爱心的烛光,温暖地靠近渴求生命的晁文贤,替他拭去眼角的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