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克莱文:我永远是一个斗士
2006-10-25

本刊独家专访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菲尔·克莱文:我永远是一个斗士

 

他,16岁时因攀岩失去了双腿,却成为轮椅上的“乔丹”;

他,因服务于残疾人体育运动事业,被英国女皇授予爵士,却也是很多人眼里的“叛逆者”;他,连任两届国际残奥会主席,世人却知之甚少……8

 


/本刊记者冯  欢 英文协助/本刊记者陈  涛  

来源:《三月风·新闻人物》2006年第10

 

 

吉祥物发布仪式上,菲尔·克莱文激动地举着福牛乐乐,称它是“多彩的快乐小使者”。(摄影/罗先明)

 

 

仍然记得这一幕:2006年9月6日晚,北京2008年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在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正式发布,在宣布邀请嘉宾和领导上台揭幕吉祥物时,有一位两鬓斑白、斯文儒雅的外国男子坐在轮椅上,从台下沿着坡道,用力地转动轮椅上了主席台,有人想帮他推上去,但是被拒绝了。他用自己的力量,以极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他就是菲尔·克莱文,曾经是英国轮椅篮球队队长的他,2001年当选为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2005年又成功蝉任。

拨通克莱文伦敦办公室的电话时,铃声没响几下就接通了。克莱文的声音听起来风趣、亲切,一下打消了我们的拘谨和顾虑。而电话那头,他的情绪很是兴奋。当记者调侃道“和奥委会主席罗格比起来,你们谁更忙”时,这位略带英国北方口音的绅士开起了玩笑,“哈哈,这个得先去问问罗格”,马上又回到一贯的沉稳。在上任伊始,工作不是太忙的时候,他觉得“像是在旅行”,随着残疾人运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再像“旅行”那般轻松,他需要来往于更多国家和地区,但是,“我依然深深热爱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

 

“战胜自己是首要、也是最大的胜利”

 

克莱文在1966年的一次攀岩事故中失去了双腿,那一年他才16岁。

上中学时,克莱文就很喜欢运动,板球、网球、游泳、足球等样样在行。“我最擅长投球和接球,所以打篮球是最得心应手的。”但在那时候,运动对他而言,仅仅是爱好而已。

出事后的第二天,克莱文躺在病床上,正巧看到电视上播放轮椅篮球的比赛,“我想,就是它了,虽然我不能行走了,但我也可以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之后的康复训练中,克莱文迷上了轮椅篮球,一打就不想停下来。没有人教,他每天自己练,至少训练三个小时。训练很艰苦,“使用的轮椅全是清一色标准的‘大路货’,沉重而笨拙,而且椅背上还有两个讨厌的把手。”第一天训练下来,双手全是血泡,而双腿也常常磨坏一大片。“但是我很快乐,从坐上轮椅打篮球的那天起。”

从那以后,克莱文不再是一个被困在轮椅里的残疾人,他成了一个世界级的体育明星,曾经五次参加残奥会。“我的游泳也不错,还参加了一次残奥会,不过被篮球的战绩掩盖掉了。”说起这些,克莱文津津乐道。“轮椅篮球是我的最爱,当了国际残疾人奥委会的主席后,没时间参加训练了,但是我还是一支社区轮椅篮球队的队员,有时也会去参加比赛。”现在,克莱文享受着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说自己从不吸烟,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喝上一小杯特制的法国酒。

“是什么让你这么自信呢?”克莱文说自己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证,“残疾人应该走向自信与自强。要相信自己,体育运动可以让我们获取更多的人生经验,改变残疾人在生活各方面的态度。特别是年轻人热爱体育运动,能给生活带来乐趣,给心灵带来欢乐。”他很高兴自己能够为参加残疾人运动的全体人员提供服务。“无论参加残奥会的选手还是为他们提供服务工作的人取得的所有胜利之中,战胜自己是首要、也是最大的胜利。”

 

“革命是在有起因之后”

 

有过极其成功的运动生涯,又有担任国际轮椅篮球联合会的主席12年之久的经历,克莱文对于残疾人运动员的需要有深刻的了解,他总是希望改变一些东西。
“很多人把我当成了一个叛逆者”,克莱文并不讳言“叛逆”,“但是我的叛逆是在有起因之后”。

早在1982年,克莱文就主张改变轮椅篮球运动中不合理的分级制度。他认为准确科学的医学功能分级是残疾人运动员平等竞赛的前提,而不能仅仅根据实际观察到的在运动中的移动能力来判别。克莱文提出来了,并且很固执地坚持着。这个提议很快就被采纳并在1984年的斯托克·曼德维尔世界轮椅运动会开始实施。

2001年,克莱文毫无争议地当选为国际残疾人奥委会主席。对于自己的当选,克莱文也归因于与生俱来的“叛逆”。“多年以前,残奥机构有许多需要变革的地方,我总会积极地指出来。既然有不合理的东西,就要去改变它,就是这样,我努力地提出改革措施。”克莱文话锋一转,特别提到自己很欣赏毛泽东主席的行事风格,“他用强硬手段挽救了中国的危险局势,给中国带来巨大变革。很多时候,我也需要这种思路。”

在反对兴奋剂的问题上,克莱文更是果敢决断。“当竞技体育以其激动人心的力量吸引着更多人来加入到这个事业中时,兴奋剂就如同‘毒瘤’一样威胁着体育的健康发展。”2004年雅典残奥会前,克莱文态度坚决地表示,没有与WADA(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签署反兴奋剂条例的国家,不能参加残奥会,并且,这一条例将在所有国际残奥会组织的比赛中使用。“所有运动员都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教练的实力,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坚决反对使用兴奋剂,远离兴奋剂。”克莱文说,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将起到国际社会的“眼睛和耳朵”的作用,以便监督与检查在残奥会上进行的兴奋剂检测,并向外界及时发布信息,这些有利于公平公正比赛。

2004年6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菲尔·克莱文爵士头衔,以表彰他为残疾人奥运会所做的贡献。而在克莱文看来,他自己只是一个连接器。“我希望确保这种交流与沟通能够继续。当然,这种交流不只在残奥委员会与它的成员之间,也在于促成成员之间的彼此沟通。”

 

“要考虑15公里远的人们”


光看照片,克莱文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他的谦和;交谈之中,更让人了解到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同样的细致入微和脚踏实地。

“身体健全的人经常无意识地、没有恶意地否认残疾人享受自由的权利。”克莱文的语气十分温和,“他们看不见、也想不到残疾人的准入问题,需要用教育来代替无知。残奥会吸引了数百万参赛者和支持者,男女老幼都有,他们将在用体育教育人们中发挥重要作用。”

“你现在不能坐在轮椅上通过一些街道,因为停放的汽车占了太多人行道”、“开车的人并不是与坐轮椅的人作对或是有什么偏见,而是直到近期还没人告诉他们该怎样做。这就非常需要提高意识。”从雅典到北京,克莱文担忧的最多的还是残奥会的交通问题。

“残疾人运动员和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一样,他们都是独立的人,需要在北京感到像在家里一样的舒适。他们可以在这里放松地进行训练,发挥最好的竞技水平,有些运动员还会夺得奖牌,为自己、为国家赢得荣誉。他们也有特殊的需求,例如运动员村里应该是气氛和谐的,让运动员身心得以放松,他们的训练场和比赛场要符合规定。最重要的是交通,血液流通顺畅人才能健康,交通就像是人体的血液,如果赛时交通顺畅,运动员才能正常发挥水平,比赛才能顺利进行。”

“对北京的筹备工作有什么建议?”记者问。“现在很多比赛体育场馆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在场馆和交通等方面,北京残奥会可以沿用奥运会的现成设施,但是考虑到残奥会的特殊因素,要充分注重细节。在建设这些设施之初,就要特别强调为残疾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便利。例如比赛场馆,交通都要为残疾人考虑周到,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我们不能只考虑这里的人们,我们还要考虑离这儿15公里远的人们。我们要进行一些改变,以便让所有的人都能参赛。”克莱文激动地说道。“残疾人也能成为顶级运动员,他们是有完全能力、有责任感、有抱负的人。允许所有的人过完整的生活,欣赏大自然,或是做一些像在某个国家的街头散步这样简单的事情,这是十分重要的。”

 

“其他国家的优秀运动员也需要奖牌”


克莱文曾多次来到中国,他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震惊,更为看到中国在城市建设中在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上取得的成绩感到十分高兴。他说他和夫人都非常喜欢北京。一年前在中华世纪坛看到五千名中学生欢迎“福娃”到来的场景让他至今难忘。“在孩子们眼中残疾人奥运会和奥运会是同样重要的盛会。我看到一群孩子在一个轮椅篮球运动员的海报上签名的时候,真的是很激动。我感到孩子们已经准备好迎接残疾人奥运会了。这些孩子会成为残疾人奥运会的宣传者,把残疾人奥运会的知识传递给他们的父母和周围的人。就像在雅典,很多孩子去看了残疾人奥运会的比赛,回家以后会说,‘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去看一看残疾人奥运会的比赛’。”

克莱文说,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许多专供残疾人运动员训练的体育场馆,都能评上高分。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残疾人运动员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并且仍在不断取得进步。中国运动员在比赛场上不仅表现出很高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展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顽强意志,他们的刻苦与投入都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中国代表团在雅典残奥会上金牌、奖牌都高居榜首。”克莱文认为,这些成绩充分说明了残疾人体育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水平,也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当记者说到“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在2008年拿更多金牌”时,克莱文爽朗地笑了起来:“不,不,我希望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们能有更大的进步,但不希望他们赢得更多的奖牌,因为其他国家的优秀运动员也需要奖牌。”在他眼里,北京残奥会的口号“超越、融合、共享”,非常确切地反映出了残疾人体育的内涵,对各国残疾人都是一次很好的激励。

除了对北京残奥会会徽爱不释手外,克莱文对可爱的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也是发自内心地称赞,“这个多彩的快乐小天使体现出残奥运动员的一种精神,孩子们都很喜欢它,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仅是残疾人的运动会,也是那些孩子们的,因为孩子代表着未来。”

 

“精神寓于运动”


残奥会是继奥运会之后国际体坛的第二大顶尖赛事,但是人们对它的关注程度往往不够。对于不少人对残奥会还不太了解的现实,克莱文不否认,也深深体会到肩上的重任。他说,“精神寓于运动”是新的残奥运动格言,“运动”一语双关,暗指国际残疾人奥委会是一个不断开拓前进的组织。而“精神”一词意味深长,它意味着国际残奥会不仅要举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更要通过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传达出一种清晰有力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残奥会正在提供这样一个舞台,也是一种倡导——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在五环旗帜的感召下共享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延续到生活当中,做生活的强者,这本身也是在为社会的进步增添力量。”经常有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残疾人来比赛,要大家看什么?他的回答是:他想让大家看到,残疾人不是不能,如果有机会,他们能做任何事。他们证明了人的伟大和生命力的顽强,这种精神不仅仅属于残疾人,更属于所有的人。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精髓就是残疾人运动员摒弃偏见,超越生理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展现出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残疾人运动员们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克莱文说:“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能有世界知名企业认识、了解残奥会,并积极支持赞助残奥会,对此我感到十分欣慰。这对全球残疾人运动员能够继续投身所热爱的事业来说至关重要。”残奥会上各国运动员都能努力拼搏,取得优秀的成绩,这将逐渐吸引到更多的观众和媒体的注意力,争取到社会各方面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采访中克莱文多次强调了保护残疾人奥运会的重要性。“国际残疾人奥委会是一个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组织,所以我们必须保护运动员的权益,运动员的权益包括反兴奋剂、运动员的分级等,以保证公平竞争。我希望不论是在残疾人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运动员,还是正在开始训练的年轻运动员,都能保持高尚的体育精神。而我们作为组织者要做的就是保障他们在比赛的时候全身心投入,没有后顾之忧。”

 

“我没有理由不充满信心”


克莱文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是多年的好朋友,他笑着和记者说起他们的第一次相遇,“这是个难忘的经历”。2002年,在韩国釜山举行了第8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克莱文携夫人一同出席。一天夜里,天气骤变,“我们都感到很冷,第二天早上,就收到了邓朴方主席让工作人员带来的取暖的衣物,他的公寓和我们的相隔不远。这让我感到很温暖。”克莱文感叹道,“我感受到,只要有更多的交往,人们之间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可以相互理解和沟通,而这样,我们就能携手共同创造新的美好世界。”

2005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克莱文及国际残奥委全体执委。温总理表示,中国政府还将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继续改善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并会全力支持北京承办2008年残奥会。“中国政府用行动做出了承诺,他们对残奥会的重视程度,甚至已不亚于奥运会本身。因此,我没有理由不充满信心。同时,我也将确保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个人类’的伟大构想。”

克莱文高度评价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富有神韵的东方文化所吸引。“这里悠久的历史以及人民非常奇妙。当古老的奥林匹克运动和古老的中国文化相结合时,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从现在来看,一切筹备工作都会如期完成,我们可以期待一届奥运会和残疾人奥运会的盛典。”

“我听说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不到长城非好汉’,是毛泽东说的吧?”,得到我们的肯定回答后,克莱文风趣地说道,“我曾登上中国的万里长城,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汉’。我希望在2008年9月6日,北京残奥会开幕之前,中国能将长城变成一座无障碍的长城,所有人,包括健全人和残疾人都能登上长城的最顶峰,能领略这里的无限风光,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