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直气壮不让座:“公德”教育遭遇挑战
2006-10-25

 张兰军   光明网
 

  一个不经意的帖子,从9月20日开始在“××昆明社区”上演,看客多达1600余人次,160余人参与讨论。主角“财院臭小子”自称云南财经大学大三的学生,不满公交车上一名中年男人用粗暴的态度提醒自己让座,把当天的情况写成了文章,发在网上。20多天来,与看客们进行着一场关于让座与社会公德的大辩论。(10月19日《春城晚报》)

  其实,之所以引发如此一场“让座与社会公德”的大辩论,可谓方方面面都有责任。

  其一,大学生理直气壮不让座,无论有多少理由,绝对不能做为不让座的借口。因为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问谁家没有老人?谁人没有老了的时候?只有尊老爱幼尉然成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其二,中年人做法有失恰当。无论开始时他很大声训话:“你起来让别人座!”,还是后来说小伙子没有公德,为其感到耻辱,都可说是很有失身份,风度。设想,如果中年人身体立行,在无人让座时,主动让座,又有何不可以呢?相比老人,咱毕竟还是正当年呀!或者,在说大学生时,语气、措词更委婉一些,相信结局也不至于这样。

  其三,车上除了这二位“冤家”外,肯定还有其他人,(不然也不会没座)。如果见有老人上车,那些人中的一位能站出来,主动给老人让座,也不至让中年人“路见不平一声吼”,也不会令大学生一气之下“孤注一掷”,更不会引起后来这热热闹闹的大辩论。

  何止公交车上“让座“?我们日常遇到的相关情况还少吗?正在举行会议,与会者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干扰了会议的进行;本该安静的餐厅,突然进来一群食客,大声喧哗,划拳行令;文艺演出结束,剧场里满地是废纸果壳,像个垃圾场……

  社会学家指出,所谓公德,是人们在公共场合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则,是道德领域的“现场秀”,更是道德在公共生活舞台上的曝光。综观这场公交车上的让座闹剧,可说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由此折射出的社会“公德”意识迷失,已绝非仅属个体行为,更多时候是以群体麻木来体现的。

  “公德”意识真正能“公众化”、“自觉化”之日,才是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之时。到时,“公德”遭遇尴尬,“让座”引发讨论之类闹剧,才会寿终正寝,淡出我们的生活。
 
相关文章:

我让座了,我让座了!奖品拿来!

明年起 北京公交主动让座将有奖

让座,不仅是一种道德提倡

[原]给“孕妇”让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