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传承
来源:《亲子学堂》杂志2006年第10期 作者:林薇
家庭档案
妈妈
姓名:沈颖婕
职业:保险业
宝宝
姓名:华龙翔
性别:男
出生日期;2003年2月26日
属相:羊
沈颖婕刚好在瑞金医院做身体检查,于是,我们的采访便约在医院的专家门诊那等候的长椅上。
她说着她那感人的一个又一个慈善故事,顿时,我只觉得医院的嘈杂和喧嚣仿佛都不见了,穿过时光隧道,我走进了一个又一个慈善晚会专场。
她说,慈善是需要传承的,希望儿子能从小去感受慈善中的爱;她还说,更希望的是,儿子通过慈善活动,懂得帮助人,懂得爱的真正含义。
用“慈善”做胎教
我是从事保险工作的,在国外有个说法是,从事保险工作就是从事一份与爱相关的工作。我在保险行业从事已达9年之久。可能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非常关心相关的慈善活动。
2000年,东方电视台组织了“蓝天下的至爱”慈善节目。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我正在发高烧,我让先生陪着我去电视台捐款现场。带着病容的我,走近了捐款现场,也坚定了走慈善之路的决心。
2003年,当新一轮的“蓝天下的至爱”慈善节目又开播的时候,我已是一个怀孕9个月的高龄妈妈。我记得那天捐款出来的时候,天正下着大雨,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的记者注意到大肚子的我,纷纷要求采访。
其实,我的收入并不高,我只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去引起更多人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很多人关注慈善事业,可能只是一次或者两次,而我希望我一直关注下去,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先生也非常支持我的做法。
我希望我的宝宝,尚在母腹中,就感受慈善的氛围。我希望我那颗对慈善的心,是最好的胎教;希望爱的火炬,能永传下去。
把爱投进捐款箱
儿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很多快乐。2004年,当儿子还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参加了上海慈善基金会举办的慈善活动。
我是以儿子的名义捐款的。我知道,这么小的孩子,他根本不可能明白,他的小手把钱放进捐款箱的意义,但是,我想用妈妈那双爱的大手,牵引他的小手,去传承的那颗慈善的心。
孩子1岁的时候,“蓝天下的至爱”慈善节目又开始组织活动,那天一早,我就带着还在发低烧的儿子去了新天地的活动现场。
来采访的记者,有的是以前采访过我的,看到我带儿子过来 ,都来采访我。儿子拿着慈善活动的红绥带,开心的笑着。
因为爱,因为坚持,我们平常的一家人,成了“2004感动上海的20户”家庭之一。对我们来说,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006年1月,“蓝天下的至爱”慈善节目又开始了。这个时候的儿子,已经开始懂事了。他跟我说,“妈妈,我们一起去捐款。”听到儿子这句话,我有种想流泪的冲动。是啊,这就是孩子纯真的爱心啊,这就是我要的爱的传承方式啊!
慈善就在点滴间
孩子他爸爸单位,每年儿童节的时候,都给孩子发300元过节费,一直到孩子年满17岁。我跟他爸爸商量好了,把每年这300元都捐出去,用17年300元的这一特殊的形式,来纪念孩子的成长。这也算是我和他爸爸,送给他的成长最好的礼物吧。
去年过年的时候,外婆给我300元,让我给孩子买一套新衣服过年。我给孩子买了一套很便宜的衣服和玩具,把最后剩下的钱,都捐了出去。
我是这样跟孩子解释的,过年了,还有很多小朋友,买不起新衣服。我们已经买了新衣服,剩下的钱也让其他小朋友过一个开心的新年,好不好?儿子懂事的点头,我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安慰。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上次他外婆生病的时候,在住院的病房门口,有上海慈善基金会安置的小小捐款箱,每次来回去看外婆的时候,儿子都要往箱子里投进去1块硬币。
我问儿子为什么要投硬币,他说,把钱放进箱子,是为了感谢帮助过我的人啊。我听他这么说就笑了,小小的他,还不会说,捐款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他已经有了要帮助人的意识,这是最可贵的。
有意思的是,儿子每次去医院看外婆的时候,坚持每次都投硬币,有一次我忘记带硬币了,就投一张五元的纸币,他不肯。问他为什么,他说,投硬币的时候,发出“叮叮”的声响,这样他们才能收到啊。我听完后,为孩子的奇异的理论而惊讶,也为他能明白爱的传递和接收的过程,而开心,这是最感动我的地方。
现在,每每看到红十字的标志,他就会对我说,“妈妈,你看,那是爱心。”
是啊,没有比让爱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更快乐的事情了。
我虽然不能像大慈善家一样,一次几千、几万的捐款,但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象我上次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说的那样,现在,是我带着儿子来捐款;等我老的时候,走不动的时候,希望儿子搀扶着我去捐款;当我不在的时候,儿子能代替我去捐款。
希望爱,就这么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