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深山藏大爱[组图]
2006-10-12

 

深山藏大爱


——走近“2006东芝希望工程园丁奖”获奖教师晏祖福、罗茂双

 

                 文 图/公益中国  艾若  祁易

 

 

20069月中下旬,公益中国网站工作人员远赴贵州,特别专访2006东芝希望工程园丁奖”获奖教师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红星村芭蕉小学教师晏祖福、贵州省独山县狮山希望小学教师罗茂双。

土家族人民教师晏祖福扎根山乡、甘受清贫、自建学校、献身教育的“愚公”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布依族人民教师罗茂双自幼家境贫寒,她在“希望工程——百万爱心行动”中获得帮助并完成了师范学业,毕业后,她毅然回母校教书,以此实现她多年来回报母校的夙愿。

晏祖福——梵净山乡滚烫的赤子心灵,他把爱献给山村教育……

罗茂双——独山脚下默默的感恩之心,她让爱在轮回中延续……

 

 

 

/将幸与福送给了学生/你把苦和泪留给了自己//27平方米的陋屋/四世同堂//120平方米的学校/六年筑就//你是当代教育界的愚公/你圆了芭蕉小学孩子的梦/你是黔东印江山乡的好人/你是沙子坡镇朴素的师魂//甘为人梯/教书育人//大山赤子/无悔人生(艾若《晏祖福——印江良师,当代愚公》2006.9.19贵州)

因为感动,我们从北京千里赴黔。如果没有现代交通,山村里的人们一辈子也难走出这绵延的大山。



采访晏祖福老师非常不易,我们一路跋山涉水……



 

午饭是在晏老师家吃的,饭是土豆蒸饭,还有水煮荞麦面,主菜是菜豆腐,一点油也没有,连咸盐的味道都没有,我们居然也能吃得下。但据说菜豆腐是这里最贵重的菜,当地有句俗语说:千有万有,比不上菜豆腐下烧酒。

晏祖福老师家和红星芭蕉小学相距仅几步远,校在坡下,家在坡上。

晏祖福老师就借住在自家门前的四墙通透的邻舍里,如此陋舍里还保留着这间曾经的教室。

红星芭蕉小学背后就是晏祖福为建校舍而自建的土砖窑。

晏祖福饿着肚子到15公里外的镇上背钢材,舍不得买上一个5分钱的馒头。他利用节假日,三年间,花了300多个劳力做了近3万块土砖。他还卖猪换钱,建了个土窑。烧这些砖需用3万多斤煤,因不通公路,他还要到十几里山外去挑煤。晏祖福只好以自己三年每月150元的工资作担保向信用社贷款4000元来买煤以及请人挑煤。他自己就挑了1万多斤煤,来回行路达1500多公里,几乎是从贵阳徒步到北京的路程。

 

  

 

晏祖福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与毅力坚守自己的梦想,他六年如一日自建校舍,三十二年如一日教书育人,他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1997年,晏祖福被破格转正。

 

晏祖福一直觉得亏欠家人,尤其是94岁的高龄老母。他5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将他一手拉扯大,而他却一直不能让母亲住上宽敞的房子,过上舒心的好日子。他也觉得对不起儿子,本来儿子准备用打工挣来的钱结婚,可他却全用在了建校上。

晏祖福老师一家四世同堂,而居住面积仅27平方米。堂屋侧面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也是用花胶子隔着的,我举着相机侧身才能勉强通过,里面仅容一张床铺,靠窗的一面也蒙着一张花胶子,隐约透出外面的一丝光亮来。这岂是人居的环境?这就是晏老师94岁高龄的老母亲的住处。

这里的孩子们没有见过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他们好奇地围着我们,眼里充满着对外面世界的渴知。

 

红星芭蕉小学的这个小姑娘一口黄牙,是因为家里太穷买不起牙刷牙膏呢,还是因为这里的水质有问题?

红星芭蕉小学学生们就是这样直接饮用自来水。

山里的孩子学习非常刻苦。

晏玲玲同学在朗读她写的作文《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是砖木结构,一共有三间教室。中间是办公室,左边是些桌椅,没有学生。右边的学生坐得端端正正,桌椅摆得整整齐齐,黑板擦得干干净净,学生写字很认真。学校的前面有一条小河,学校的后面是村庄,宽敞的操场上有一根旗杆,这美丽的学校是用瓦片盖的。下雨天,学校教室变成了池塘,太阳天,把同学们晒得满头大汗。老师:我们为什么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读书呢?

经历过那段艰辛岁月的晏灵芝同学被晏玲玲同学的作文《我们的学校》所感动。

 

红星芭蕉小学美丽教钟。

破屋后面有个芭蕉小学所谓的厕所,我也曾是乡下的孩子,乡下的厕所一般叫茅厕(si),但芭蕉小学的厕所却是我见所未见过的——人猪同厕。我刚一进去,便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只见无数苍蝇嗡地一声一哄而起,吓得我直想抱头鼠窜,但一个念头止住了我:我不能当逃兵,这里的人都坚守一辈子了,我难道就不能坚持这不堪忍受的一瞬吗?我镇静了一下,屏住呼吸,定睛观瞧,却找不见任何蹲位,这里根本就不是正规的厕所,地上只有一些缝隙,我再也不想多看,但听得里面还有猪的哼哼声,我不知道这里到底是厕所还是猪圈。很快,我就逃也似地飞奔出来。与我同行的小伙子更狠,愣是憋着也不上乡间厕所。后来,同行的一位女士告诉我,她上厕所时最怕这里的蚊子了,还有,如果不是老师的妻子任永彩在里面帮她摁住猪,她就无法如厕。

 

晏祖福,自建小学,他义务背学生过河,当了27年的“船工”,32年的“剃头匠”,义务为学生为乡邻理发1万多人次。他是印江的骄傲,铜仁的骄傲,贵州的骄傲。

 

 

 

再见了,晏祖福老师,再见了,芭蕉小学。我们渐行渐远,车行梵净山下,经常会在马路边遇到一些小学生,他们一旦看到我们的车来了,便肃立路边,举手敬礼,庄重而严肃,这一点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从未见过如此有礼貌的学生。听说,曾经有个人见学生们向他敬礼,便硬是要从车上下来,郑重地向同学们回礼,那是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可惜,我们行色匆匆,以致于那么多礼没有回敬给这大山里的孩子们。

 

光阴如梭,岁月如歌。妩山媚水,黔南秋色。赤子有心,独山有情。为爱回眸,不负蹉跎。欣逢盛世,华夏润泽。希望工程,公益中国。授业解惑,师之楷模。美丽人生,淡泊长乐。——寄语罗茂双老师(艾若 2006.9.16

 

 

 

一旦融入学生之中,朝阳里的罗茂双老师便灿烂起来,笑容可掬,一如晨光中的园丁。

 

罗茂双老师说,教学生六年,为学生想六十年,为国家想六百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都是我们狮山希望小学的教育理念。

 

有幸在贵州高原上听到了贵州省希望工程捐助中心的张雨梅女士为我们演唱了一曲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好花红来好花红,好花生在茨梨蓬,好花生在茨梨树,哪朵向阳哪朵红。隔河望见艳山红,七十二朵做一蓬,想着哪朵摘哪朵,都是那个艳山红。好久不到花坡来,朵朵鲜花遍坡开,金花凋了还会有,情意去了不再来。”布依族教师罗茂双就好比这生在茨梨蓬中的艳山红,扎根山乡,愈开愈红。

本专题相关链接:

“2006东芝希望工程园丁奖颁奖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梵净山下愚公晏

                                               是晏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

晏祖福——印江良师,当代愚公

致黔东铜仁印江良师晏祖福

我们的学校

一切为了教育

为爱回眸

岁月如歌,为爱回眸

爱在轮回中延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