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随心所玉
2006-01-18

  玉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之一,也是人们收藏的热点。新年伊始,春节将近,被视为“吉祥物”的玉器更成为不少人追逐的对象,或自己佩戴,或馈赠亲朋,或投资收藏。在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古方对目前社会各界的古代玉器收藏现象做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藏家和买家的兴趣,我们在此也祝愿您——

    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尤其是古玉,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礼仪、等级和审美观念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其他艺术品无法比拟的。玉器发展史就是中华文明史的缩影。投资、收藏玉器,首先要认识它的优势。


金枝玉叶

    早在2500年前,圣人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是将玉的特征归纳为“五德”,与正人君子“仁、义、智、勇、洁”的美德相对应。《辞海》中“玉部”共收词汇150余条,其中多数是赞美和吉祥之词。

    除了文化内涵最丰富外,玉器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且绵延至今仍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其他艺术品则没有如此悠久的历史,如青铜器仅流行于商周时期,大约只有1500年的历史;瓷器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到今天也就1600~1700年;书画的历史更短,若以现存最早传为隋唐时代的作品为限,才有1400年左右的时间。

    比起易破碎的瓷器和书画来,玉器更容易保存。玉器的矿物学名称为透闪石或阳起石,硬度6~6.5,质地坚硬,不易受风化侵蚀,对保存环境条件要求低。许多古玉埋藏于地下数千年,出土后仍然光彩依旧。它不但可以像瓷器那样陈设在案头,像书画那样悬挂在墙壁上,还能佩戴在颈下、腕上、腰间,还可放在手中把玩,可谓一器多用。


金玉满堂

    乾隆皇帝对玉器的酷爱,无人能及,一生题作咏玉诗800余首。据说,他经常一个人蹲在玉库里摆弄玉玩,并亲自评出甲乙丙级。2005年6月,翰海拍卖公司的玉器专场中有一件乾隆时期玉云龙觥(大型酒器),拍出了88万元人民币。

    很多艺术品的原料是人工合成的,可以无限产出,而玉料是天然稀有矿物,不可再生,总有采完的时候。“物以稀为贵”,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玉器的价格持续攀升的原因。

    一些人认为古玉比新玉珍贵,其实古今所用的玉料是一样的,只是加工成玉器的时代不一样而已,因此,无论是古玉还是新玉都值钱。

    众所周知,黄金有价玉无价,判断一件古玉的价格是不容易的。目前市场上玉器的价格体系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玉料,以无绺裂和杂质的为佳,特别是明清玉料多以细腻光洁的白玉最受欢迎;工艺,一般来说,素面玉器最便宜,而圆雕玉器价格最高,还有阴线刻、透雕、浅浮雕、高浮雕等价格都不一样;到代,即属于哪个时代的玉器。目前市场上以战国至汉代玉器的价格最高,其次为明清时期白玉摆件和佩件;品相,要求不残、不裂、抛光好、沁色轻;交易方式,这点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素,但却对玉器价格影响较大。古玉从出土到收藏家手中,每交易一次,价格就会翻倍,到终端收藏家基本就是最高价格。

金玉良缘



    “几年前,我去云南旅游。回来时几乎所有女士手腕上都套着个玉镯,每个人都珠光宝气,我也不例外。凭着以前看过两本玉器收藏方面的书,我煞有介事地在珠宝中心侃侃而谈,导游一脸崇拜和赞不绝口的称赞让我有些飘飘然。后来他们拿出了一件白玉观音,表情凝重地告诉我,‘您看看这件东西’,跟我在书上看到的几乎是一模一样,我有些激动。经过讨价还价,我花5万元把它买了下来,照当时的行情它得值10余万元。下飞机后,我直奔一位老专家家里,但结果却如一盆凉水从头淋下”。一位玉器收藏爱好者讲述了他入门之初打眼的故事。

    要想成为玉器收藏家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归纳起来有三点:首先要有钱,这一点是不必避讳的。因为有钱才能买到玉器,才能上手观赏,才能收藏,才能有成就感。虽然通过翻阅玉器图录和到博物馆隔着玻璃看展品也是可行的玉器研究途径,但总比不上上手观赏。

    其次要有闲,有闲功夫去鉴赏。很多有钱人买了一大堆玉器,整天忙于生意、交际和应酬,根本没时间去整理和欣赏,玉器知识几近于零,也建立不起来完整的收藏系列,这等于浪费了玉器资源。

    再者要有品位,这是由个人修养决定的。很多人买了玉器后,只知道它的货币价值,整天谈论的是这个玉器是多少钱买的,那个能卖多少钱,完全忽视了玉文化的丰富内涵,让人觉得很没品位。这三点如同支撑一个平面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

金玉良言

    认识到收藏古代玉器的难点:

    1.赝品永远比真品多,这是古玩市场的规律。

    2.需要大量知识。要熟记大量玉器特点,了解各时期的历史知识以及考古资料,辨别玉料,认识不同时代的工艺特点。

    3.买一本好书,可随时对比参考。比如《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5卷,科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收录考古出土玉器4000件,均为各时代标准器,是目前最为全面的参考书。

    4.仅仅翻阅玉器图录是不够的,一定要上手看,多参观博物馆,多与专家交流,持之以恒。

    5.玉器收藏渠道最常见的是“转让”方式;其次是在市场上购买,包括古玩市场和拍卖市场。一般来说,大的拍卖会上的玉器可信程度较高,由于成交价是竞价的结果,往往很高,不能代表市场价格。

    6.既不固执,也不冲动。所谓固执,就是自认为眼力好,连专家的意见也听不进去,结果吃了大亏;所谓冲动,就是看到称心的玉器不加冷静思考判断,生怕漏掉了,急急忙忙掏钱买,结果不是买假了就是价格买高了。

    7.不为编造的故事所动。很多卖仿古玉的贩子会编造一套美丽动人的故事来强调器物的真实性,常见的无外乎一种是指天发誓亲眼看见玉器是从古墓中盗出来的,另一种是拍胸脯说玉器是祖传的。

    8.收藏古玉要有专题,因为中国玉器史有八千年之久,一般人的财力和精力都很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收藏各个朝代的每一类玉器,应该有针对性地收藏。

    9.有一定心理承受力。古往今来,再高明的藏家也有“打眼”收赝品的时候,“交学费”是不可避免的,要有高价买假货的心理准备。

    10.闲钱投入。收藏是一种兴趣爱好,同时也会耗费大量钱财。投资任何艺术品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要量入为出,绝不可将生活费也投进去,否则本来是陶冶闲情逸致的事,最后变得郁郁寡欢。

古方/文

秘 事

捡洋漏

    格子身上既有上海人的精明,也有北方人的干练,他把二者融合得恰到好处。他在上海滩的古玩店规模浩大,精品荟萃,他本人在收藏圈里更是闻名遐迩。他属于年轻一代的收藏家,除了博览群书,见识广阔,他的收藏半径早已随着他的脚步,跨出上海,从日本到欧洲,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所有的古玩中,他对中国古家具情有独钟,在中国的明清家具并不怎么“吃香”的时候,他就四处收购这些家具,他在上海的三处房产,被这些古家具装点得古色古香。所有来过的朋友都沉醉其中,有很多人都因为看过他的家而迷恋上了收藏。

    格子说,自从收藏大家王世襄的《明清家具》一书出版后,明清家具一下子热了起来,转瞬间民间的这类“旧东西”被收购得无影无踪。就在国内古家具价格飞速上涨的时候,他发现了另一片战场:日本。

    他在第一次去日本旅行的时候就发现,日本很多人家中都有一两件明清家具,于是他深入了解,发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日本人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些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从收购的实际情况看,愿意出售的往往是一些普通的日本人,他们住房狭小,放一套明清家具实在太占地方。而且年轻人对这些看上去老旧的东西不感兴趣,你只要给一个他认为合适的价钱他就愿意出售。

    两年的时间,他去了七八次日本。第一次在日本收购时,一套明清榉木家具只要1~2万元人民币,拉回国内可以卖到100万元以上。利润空间巨大。 

    这两年,随着国内古家具市场的升温,很多日本人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明清家具的市场前景,价格也在上扬,而且很多人不再出售,但还是有漏可捡的。格子说:“这就要腿勤,眼准。”前不久,格子又在日本古玩市场里以4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一只元朝人张成雕刻的漆器,有人问他将以什么价格出手,他想了想说:“我不会太快出售,这个东西现在在国内拍卖的话,价格不会很高,但假以时日一定能拍个好价钱。” 作为一个好商人,格子的优势还有耐心。


简讯

老“懋隆” 发新枝

    2006年1月16日,有着百年工艺品专营历史的京城老字号“懋隆”,在庆祝重张开业一周年之际,将与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艺术品专场拍卖会。拍卖品汇集名人字画、古玩瓷杂,既有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家画作,又有明清瓷器、玉器、文玩等,拍品共计400余件。

    “北京翰海·懋隆专场拍卖会”将于1月13日至15日预展,1月16日下午1:30举槌开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预展设在北京工艺懋隆艺术馆五楼展厅内,拍卖也在北京工艺懋隆艺术馆自己新建的拍卖大厅中进行。届时,懋隆艺术馆的10个展厅将同时展出“懋隆”多年来收藏并经营的名人名家字画、中国传统工艺品,包括家具、丝织品、牙雕制品、珠宝玉翠等等,使人们在新春前夕,在参加由强手联办的拍卖会的同时,又能欣赏到传统新工艺品的风姿。据知:“懋隆专场拍卖会”是春节前京城最后一场艺术品拍卖会,春节前京城艺术品拍卖的最后一槌将落在“懋隆”。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作品
暨田黄石雕名家名作展在京开幕

    为弘扬中华玉石文化,促进玉石雕刻业发展,由中国收藏家杂志社、福建艺苑艺术精品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工艺美术馆、北京缘艺荟萃艺术品投资收藏顾问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作品暨田黄石雕名家名作展于2006年1月10日至1月22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多功能厅举行。

    展览汇集中国玉石雕刻精典之作,名家名作之多、艺术水平之高、石种门类之广列全国前茅。

    北京玉雕、福州寿山石雕、内蒙古巴林石雕、昌化鸡血石雕等500多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部分优秀中青年工艺美术师的参展作品总价值逾5000万元。为确保展品的真实性,主办单位还邀请了权威人士对作品进行鉴定。

玻璃胎鱼藻纹水呈

    天的生活中,玻璃可谓司空见惯,随处可见,它不仅为我们遮风挡寒,更可制成各种工艺品,装饰美化生活。如此平凡的东西在两百多年前可是个稀罕物,乾隆朝“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十年10月24日,奴才等因玻璃损坏,将萨灵阿罚钱粮6个月,四德罚俸6个月,领催三达子重责80板,总管金辉、达色各罚俸3个月。应将赔补玻璃请行文粤海关,依尺寸买办,其所用价值,奴才阿福高照数分赔。”翌日皇帝批奏:“将损坏玻璃两块送进呈览,钦此。”

    两块破碎的玻璃牵扯人员如此之多,大到皇帝直接过问,足见玻璃在当时的分量。其实,“玻璃”二字早在战国就已使用,古人亦称玻璃为“颇黎”、“琉璃”等。但当时的玻璃均为有色玻璃,含铅量高,轻薄易碎,成品保存困难,不适合制作器皿。两千年来,虽然西方的玻璃生产配方及技术曾传入中国,但中国传统玻璃的风格没有多大改变。

    清朝自康熙时创建玻璃厂,从山东淄博采购玻璃原料,精心筛选后运至北京,再由造办处根据需要选材加工,当时宫廷所用的玻璃器皿,大多来自造办处的玻璃厂。

    2000年,一件身高仅5.6公分的乾隆朝玻璃胎画珐琅鱼藻纹水呈就曾以104.5万元人民币成交。这件水呈胎白体厚,以珐琅彩料绘制金鱼水藻,游鱼生动,穿梭于水草之间。如果这件小水呈在皇宫中的哪张书案上摆放过,上述的成交价就显得十分便宜了。

永宣时期的青花瓷

    永宣时期以其成熟的器型、浓艳的青花色泽,成为明代青花瓷的盛世,传世瓷器中有许多让我们叹为观止。其中,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这是经过工匠精心设计的新品种,器型小巧、口沿外撇、颈部微收、腹部鼓出,整个杯身形成的弧度正好让杯口压住握杯人的拇指与食指,这就是“压手杯”的由来,也是它深受欢迎的原因。

    永乐青花压手杯除了杯外装饰青花图案外,杯内图案也非常显著,这在明代就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永乐年造压手杯,中心画双狮滚绣球,为上品,鸳鸯心者,次之;花心者,又次。”今天看来,即使是“又次”的花心压手杯,也是绝世之珍了。

    上期提到的青花绶带葫芦瓶,是郑和下西洋所带来的文化商贸交流的产物。这种外来的器型,永宣两朝生产较多,自制作之初,就备受皇室欢迎,由于生产工艺难度大,在明代极少仿制。入清以后,康熙、雍正两朝有所仿制,但与真品尚存差距。青花绶带葫芦瓶与波斯金属器原型比较,底足加大,绶带耳略宽,葫芦上口明显,这些都是当时工艺所限。与器型相统一的是纹饰,采用轮花装饰,边饰卷草,葫芦口留有传统缠枝花卉,这类青花绶带葫芦瓶曾在拍卖会上卖过上千万的高价,令人咋舌。

    宣德一朝尽管仅有十年,却被晚明史学家比作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太平盛世。众所周知,宣德帝极好促织之戏,且对使用之器极为讲究,为投皇帝之好,当时的御器厂在这些小物件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工。从出土及存世极少的实物上看,做工小巧精致,年款书写郑重,绘画纹饰新颖丰富是它们的特色。由于蟋蟀罐属玩好之物,宣帝驾崩后,宫中所藏的蟋蟀罐在张太后的命令下被悉数摧毁,从而导致宣德官窑蟋蟀罐传世品异常稀少。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宣德官窑,在晚明时就已经和宋代宣和窑的价格相当了。

    宣德官窑瓷器上的纹饰大多来自永乐及明初花鸟绘画纹样,如缠枝莲、折枝花果、龙凤纹等,但其青花造型比永乐青花丰富得多,形体多种多样,十分富于变化。宣德青花款识还有满器身的说法,根据器物造型的不同在口沿、耳、颈、碗心、足底、流、腹部均有书写,主要是以器物足内中心的青花双圈六字楷书款“大明宣德年制”居多。

    永乐、宣德两朝青花瓷器,成为了明清两代青花的典范,在明代即有仿品出现。随着进口“苏尼勃青”的消失,永宣青花成了后世永远无法追及的最高境界。正因为如此,永宣青花价格一直不菲,自明末起就深受朝野青睐。对于今天的收藏者来说,只要准备了足够的钱,拥有一件永宣真品不是难事,难事是碰到“天漏”。前十几年,有人在早市上花300元就买到了一件宣德罐,后来竟卖了400万,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

 

 

摘自"精品购物指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