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黔东山乡好教师晏祖福 你/将幸与福送给了学生/你把苦和泪留给了自己//27平方米的陋屋/四世同堂//120平方米的学校/六年筑就//你是当代教育界的愚公/你圆了芭蕉小学孩子的梦/你是黔东印江山乡的好人/你是沙子坡镇朴素的师魂//甘为人梯/教书育人//大山赤子/无悔人生(艾若《晏祖福——印江良师,当代愚公》2006.9.19贵州) 2006年9月初,我从公益中国网上看到一篇《大山赤子——记共产党员、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红星芭蕉小学教师晏祖福》的报道,深为所动。酝酿良久,决定于9月中下旬前往贵州省铜仁地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沙子坡镇红星村芭蕉小学,看望扎根山乡、甘受清贫、自建学校、献身教育的“愚公”式好教师晏祖福。
千里赴黔东 因为感动,千里赴黔。 从北京到贵阳,约 从贵阳到铜仁坐的是仅容纳50余人的川航小型飞机,我从未坐过这样的小飞机,很担心,幸好天气还不错,飞机也还飞得平稳,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尘埃落定。从铜仁市到印江县走的是盘山道,深山峡谷,山路盘旋,飞车其间,心惊肉跳,同行的小伙子根本不敢往窗外看,因为窗外即是万丈悬崖。没有过人的车技,根本不可能于转瞬之间上坡下坡、拐弯抹角,自如穿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天渐阴。 舟马劳顿,不敢再走夜路,待到第二天一早才再次出发。我们并无勇气翻山越岭抄近路直取红星村,我们还是开车驶入从印江县到沙子坡镇的盘山道。一样的惊心动魄,一样的迂回曲折,当车开到无路可去的时候,便徒步而行。当地人告诉我们,其实这里还有一条道直通 如果没有现代交通,山村里的人们一辈子也难走出这绵延的大山。清末民初大书法家严寅亮却竟然走出了印江,并走到了京城,还因为“颐和园”题匾而名噪京师,受到慈禧的赏识。土家人严寅亮是如何走出大山的,他用了多长时间?今人不得而知。
|
本专题相关链接:
“2006东芝希望工程园丁奖颁奖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梵净山下愚公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