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梵净山下愚公晏(6)
2006-10-06

 

梵净山下愚公晏(5)

 

泪流满面

 

就要离别了,我忍不住拥抱了老师,这一拥足足5分钟。我从未如此拥抱过一个男人,连对我的父亲也没有如此去拥抱过。我感受着老师无比宽广的胸怀,两个男人的热血在烈日下沸腾着,我们的汗与泪贴着面颊汇成河,无言地流。我们彼此拍着背,说着感恩的话。

 

老师坚持要送我们到大路上去,他非要替我们背摄像包,我想,如果不让他背,他心里一定不踏实,于是就遂了他的愿,我们一起从田野里穿过,从山坡上越过,从小河边经过。

 

 

晏祖福老师挥别后,我们顺道来到沿河县铅厂小学,见到了在这里任教的晏祖福老师的学生彭旭。彭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老师对她的恩情,她说:“是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在他的资助下,才让我有书可读,才让我后来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现在我的班上有许多学生都想长大了回乡当老师,这些都是晏老师影响的。”


    彭旭说她现在经常去看望老师,老师有时也到这里来看她,她从小就常趴在老师宽阔的背上或是过河或是看病,感觉老师就像她父亲一样。当彭旭考上师范的时候,晏祖福老师便到学校去看她,还给了她50元钱,那是他微薄收入中的三分之一啊。

 

说起老师,彭旭眼底的泪花就在在眼眶眶里打转转,彭旭也像老师一样的纯朴。

 

 

 

当我回到铜仁市,又应铜仁学院团委之邀走上讲台,在我给中文系的同学们讲《试论网络诗歌的美学特征》之前,我首先给他们讲《爱情、亲情和公益情》,我说:“铜仁印江山乡有一位好教师,他叫晏祖福,他自建小学,他义务背学生过河,当了27年的“船工”,他还当了32年的“剃头匠”,义务为学生为乡邻理发1万多人次。他是我们印江的骄傲,铜仁的骄傲,贵州的骄傲。”

 

我捧起晏玲玲同学的作文本朗诵起《我们的学校》,当我读到最后几句时,我竟泪如泉涌,哽咽着说不话来,此时,我才体会到当时课上的那个泪流满面的小姑娘晏灵芝的心情。

 

 

 

回到北京后,当我给妻背诵起《我们的学校》时,妻也为之落泪。

 

致晏祖福

 

是谁最早发现“晏愚公”的呢?我在铜仁团地委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团地委副书记任斌发现了“晏愚公”。任书记当初也曾是一名教师,而且他恰恰又是晏祖福老师孩子的任课老师,由此,他为我们揭开了印江山乡最感人的一幕。

 

离开铜仁的当天凌晨,我突然从梦中醒来,陡生一叹:怎么就忘了让老师给我也理一次发呢?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纪念啊。

 

我伏在床上写下一首诗《致黔东铜仁印江良师晏祖福》:梵净西麓晏愚公,立根印江不放松。一起寒窑青砖烧,再送儿少南粤中。四世同堂居陋室,六载建校卧破篷。年逾五十母近百,尊学重教待孝敬。

 

    并写下:我爱贵州,我爱铜仁,我爱印江,我爱沙子坡,我爱芭蕉小学,我爱晏祖福。

   

                                               

本专题相关链接:

“2006东芝希望工程园丁奖颁奖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梵净山下愚公晏

                                               是晏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

晏祖福——印江良师,当代愚公

致黔东铜仁印江良师晏祖福

我们的学校

一切为了教育

为爱回眸

岁月如歌,为爱回眸

爱在轮回中延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