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漫画家廖冰兄病逝 所有积蓄献公益事业
2006-09-27

image
  
图片说明:2002年9月13日,廖冰兄到广州沙面小学出席一个漫画展。龙成关摄

image  
  
图片说明:廖冰兄之女廖陵儿在家中向记者回忆老人生前的点滴故事。何建摄

前晚10时20分,著名漫画家廖冰兄挥别人间,享年91岁。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这个10多年前妻子病逝的地方,廖老70余年的艺术人生画上句号。

市一院主任医师刘丰告诉记者,廖老生前患有多种疾病,“急性脑梗塞、急发性癫痫、心功能不全、重性肺炎,帕金森氏综合症,最终导致死亡的是急性脑梗塞和重性肺炎”。

廖老8月23日入住市一院,至前晚病逝,前后近一个月,“这一个月间,廖老一直不甚清醒,认不清来看望他的人,临走前也没留下一句话,其间还昏迷了两次。”就在入院前2小时,廖老还在家中看书,“突然出现不省人事,当时趴在桌上,呼之不应,并出现双眼上翻,双上肢屈曲强直”,廖家人在病历上这样写道。

  入院后,广州市一院特地为廖老安排了一间单独病房,组织了一个以院长为首的抢救领导小组,动用各种抢救措施,使病情暂时获得控制。

  9月14日,廖老刚过完91岁生日的第二天,病情突然恶化,出现两次昏迷,医院决定将其迅速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并在当日组织全院专家会诊。9月22日,病情再度恶化,医生巡房的记录显示“神志欠清,无呕吐”,建议“将病人气管切开,或可能延长病人生命”,这一建议遭到廖家人拒绝,其女廖陵儿签字表示“患者病情重,预后差,为减小患者痛苦,不同意将气管切开”。

  据刘丰透露,就在10多年前,廖冰兄的夫人也是在市一院病逝。

  廖陵儿:父亲留下永恒的精神

  以笔墨记录社会变迁,以漫画针贬生活现实——9月22日,著名漫画家廖冰兄走完自己91年的人生经历。昨日,在他那间古旧的小楼里,在袅袅青烟中,廖老的二女儿廖陵儿望着父亲的遗像,几近垂泪……父亲去了,淡泊物质的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却留下了永恒的精神——廖陵儿这样对记者说。

  原想换到普通房多争取团聚时间

  “我们没能做成,因为我们担心社会误解我们是要放弃对父亲的治疗。”

  廖陵儿是与廖冰兄呆得最多的孩子,父亲的离去显然让她难以承受。在遗像前,她乌青的双目,凄楚的神情,让前来悼念廖老的亲朋好友不忍再惊扰她悲痛的神经。“我的头很痛,不能跟你们讲太多,请原谅!”在采访中,廖陵儿不断地做着解释。从父亲去世起,家里就不断地来人、上香、献花、安慰、悼念,廖陵儿沉默地做着这一切,几乎无瑕打理自己的思绪。

  “9月22日,下午4时多,我们像往常一样去ICU室看望父亲,那时他还很清醒,能呼唤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可是就在我们离开医院不久,他竟然去了!”一切是这么地快,廖陵儿说:“在父亲病重的日子里,我们很想把他接到普通病房,离开ICU重症监护室,这样我们就可以和他多呆一会,可是,我们没能做成,因为我们担心社会误解我们是要放弃对父亲的治疗,天知道我们多么想念他,多想和他呆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就在逝世前几天一心一意想回家

  “当身边有人祝他长寿时,他强调‘长寿有什么用,原来是天才现在成了蠢才!’”

  廖陵儿告诉记者,父亲是因脑梗塞入院的,终因并发肺部感染医治无效逝世。就在逝世前几天,他还整天吵着“要回家!”去世前一天下午,老人还不时把双腿伸向床下,似乎想自己起身回去……“现在他走了,是真正的休息了!”在廖陵儿眼中,父亲一生都是“忙碌”的,已然90岁的他,还终日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一个人不做事是不对的,给社会做不了事的人,这样的人就应该去死!”,最清晰的记忆就是,当身边有人祝他长寿时,他会当着我们儿女的面强调 “长寿有什么用,原来是天才现在成了蠢才!”父亲的人生观就是这样,现在他去了,对他来说是很好的休息方式。

  所有积蓄献公益十余年捐六十万

  “他一生最大的遗愿就是倾注一生心血的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

  父亲去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愿就是倾注一生心血的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这是父亲生命的延续,作为他的儿女,我们要把这个遗愿继承下去,让他依然可以对社会作出贡献。父亲生前两个最大的奖项——2004年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艺术成就奖》,他将之捐给了东南亚海啸灾区。另一个终生成就奖则捐给了广州市少年宫,用于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他就是这样,一生追求真、善、美,一生都为着别人。即便在重病时,他也一再牵挂着,他说所有的积蓄一定要用于公益事业。在十余年间,他向社会捐出的款项高达60万元。

  父亲去世前最后一次公众活动是7月初举行的“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会义拍”,虽然他已不能亲自参加,却拿出了自己的画作以及历年来书画友人友好往来的相赠之作共计187幅进行拍卖,结果成交率100%,筹得资金82万元,这成了他最后的欣慰。

  生前留下遗嘱强调丧事从简

  “9月28日,广州市少年宫将举行一个追思会,广东省文联和广东省美协也将举行悼念活动。”

  但是,廖冰兄在家人看来,却是极其“孤寒”的,90平米的屋内,没有沙发,前来悼念的客人只能坐在木箱加木靠背拼凑起来的长椅上。“作为他的儿女,我们从来没从父亲手上领到过一分钱,他自己好像也没有过什么钱,他的钱都是捐出去的。”廖陵儿指着头顶一扇“吱吱”旋转的风扇对记者说,“看这个,已经用了十多年了。总是舍不得换。”就是这个空调,是家中唯一值钱点的东西,还是开了家庭会议才勉强买回来的,但买回来后,父亲就很少用,“每当看到那转得飞快的电表,父亲就很心疼。”

  说到教育,廖陵儿说,我没有觉得父亲给过我们什么教育,他不喜欢教育谁,我也从来没感觉他教育过我。或许这就是父亲最独特的教育方式,但却感染了我们一生,让我们一生受益。

  父亲生前就有“不留骨灰、不开追悼会、也不搞遗体告别仪式”的遗嘱,因此我们决定尊重他的愿望,丧事从简。灵堂就设在家里,亲人朋友都在家里悼念。9月28日,广州市少年宫将举行一个追思会。广东省文联和广东省美协也将举行悼念活动,纪念父亲一生的志向。时报记者薛冰

  亲友、后辈忆廖老—“他尽想着别人”

  廖老的家不容易找,因为这里太普通。站在有20多年楼龄的广东画院宿舍大院里,只见四周的住户单元与一般的广州家庭无异。直到轻风送来一丝花香,记者才找到了廖老家的方向。

  “廖老就像大小孩”

  家门外,廖老的外孙、廖老的学生和省美协的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仔细地修剪玫瑰和菊花。当问到“廖老品格中的哪一样让你最难忘”时,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他就跟一大小孩似的。”

  “反正他就像个小孩一样,说话很搞笑。我们从来不把他当名人,平时常到他家里来玩。”和廖老相识十多年的省美协的小陈笑着说。

  记者问他们“廖老生前最喜欢什么花”?小陈说,“他不喜欢这些东西的。他住院时别人送花来,他还说,'干嘛买,花这个钱,浪费!'”“平常我们买烟给他,他首先会问'是哪个牌子的?'贵的他就不要,平常他抽的都是最便宜的烟。”

  廖老大女儿陵依的儿子小张也说,“他没什么特别喜欢的……很少管自己的,净想着别人……给他买什么东西,他都先问一下'多少钱'。”客厅内,廖老最钟爱的二女儿廖陵儿忙着接待客人。她面容憔悴,悲伤仍然停留在她的脸上。但向记者讲述父亲的点点滴滴时,廖陵儿一直保持着平静。当说到廖老像个孩子一样站在椅子上拨弄电扇的时候,她还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无欲无求痛恨丑恶

  廖老家中两面墙壁上,挂满大幅大幅的、色彩浓烈的重彩风景画。

  而另一面墙上,在著名画家潘嘉俊所作的廖老肖像旁边,挂着一幅更大的拼贴画——它由多个孩子创作的廖老漫画像拼成,其中几张小画上还写着“廖爷爷,我们爱你!”“廖爷爷,我们喜欢你的画”等字句。

  小陈说,“廖老搞展览从来不请高官,也不请名人。但他也爱热闹,所以开展览的时候,他就叫少年宫的小朋友来参观。”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关小蕾,和廖老相识相交近20年,还被廖老认作“干女儿”。曾在市少年宫特殊儿童班学习美术的智障画家陈元璞,1998年出版了一本画册,当时廖老亲自为之题写书名“无音之乐”。近90高龄的廖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阿璞的画不吝赞美。

  “他对自己无所求,辛苦了几十年,仅有的微薄积蓄也全部拿出来奉献社会。他爱憎分明,善良、有爱心,同时对丑恶现象很痛恨。廖老的那首自白诗,就是对他的最佳写照!”住在廖老楼上、与廖老共事数十年的老曾如是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