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听过狼孩、熊孩的故事,而在陕西榆林的王家河村有一个“羊孩”。因为长年没人照料,王家河村的六岁男孩拴拴,从刚会走路开始就被拴在了一棵树上。整整六年时间,和他做伴的只有一只山羊。
一年前,在黄河岸边的小山村王家河村,记者第一次见到了羊孩拴拴。那时拴拴已经六岁了,可还是不会说话,只能用“咩、咩”的羊叫声表达感情。
小“羊孩”拴拴
拴拴的妈妈在他四个月大的时候去世了,爸爸又智力低下,全家唯一的劳动力是他74岁的奶奶。奶奶说,把拴拴绑在树上实在是没办法的事,因为年纪太大,家里、地里的活又都要奶奶一个人干,她根本没有时间照看拴拴。而院子外面是十几丈高的悬崖,下面就是波涛汹涌的黄河。
记者:为什么不让他出去和别的娃娃一块玩?
拴拴奶奶李桂花:我是怕黄河里跌进去被水冲走了。
就这样,每天早上奶奶下地前,拴拴就被拴在门前的树上,晚上奶奶干完所有的活才给他结开绳套,让他到炕上睡觉。
拴拴奶奶李桂花:闲了就放开一阵儿,忙了就拴住,那实际上常忙着了,就常拴着了。
记者看到,拴拴的活动范围不足三平米。因为没有人教,他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无论吃饭、穿衣,都要别人帮忙。
从来没有同村小孩和拴拴一起玩耍,每天和他做伴的只有家里的老山羊。拴拴和羊很亲,可是对人却没什么反应,久而久之,村里人认为拴拴又聋又哑,智力也有问题,都管他叫“憨憨”、“哑童”。
这么漂亮的孩子变成这样,真是看得人挺心疼。小拴拴的遭遇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去年年底,“羊孩”拴拴终于摆脱身上的绳套,进入了陕西榆林市聋哑语言康复学校。如今,小拴拴已经在学校学习将近一年了,这一年中拴有什么变化吗?
但拴拴还是不会和人交流,有什么想法,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咿咿呀呀地喊上一通。
学校一位老师也养了一只羊,拴拴和羊还是很亲。
榆林聋儿康复学校老师刘承德:他现在碰见羊非常眷恋,对人不怎么眷恋。
几天前,记者看到一些媒体上登出了拴拴开口说话的消息,连忙赶到榆林市聋哑学校去探望他。
但拴拴的辅导老师刘承德并不热情,也不愿让记者去见拴拴。打听之下才知道,关于“拴拴开口说话”报道并不属实,一贯注重教育实效的刘老师,对这些媒体不负责任的报道很不高兴。
记者:会说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榆林市聋哑康复学校辅导老师刘承德:不会。
记者:说是会叫爸爸妈妈了?
榆林市聋哑康复学校辅导老师刘承德:他是自然声音,不知要有多少次的重复刺激才能有这一半句。
在和刘老师进行沟通后,记者最终见到了拴拴。起初见到记者,小拴拴很兴奋,可是当记者坚持要求听听拴拴的声音时,无论老师怎么对着图片引导,他都不出声。
老师让他和同伴到了滑梯、转盘跟前,虽然玩得热火朝天,拴拴还是一声不吭。虽然并没有学会说话,但刘老师说,拴拴的进步还是很大的。
拴拴地奶奶李桂花:比在家里强多了,大小便自己会往下蹲了。
榆林市聋哑康复学校辅导老师刘承德:有进步,进步在那些方面呢?比如基本上能考察出来,这个娃娃的智慧是够的,他的脑子不是憨子,只是动物化了。
来源: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