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管在马路上追缴小广告的散发者 |
关于小商小贩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最近的讨论日益激烈,作为首都的一名城市管理工作人员 ,笔者也想就此问题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客观地说,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彻底消除城市中的小商贩是不切实际的。一些城市的管理部门由于管理理念的偏差,提出了建设“无摊城市”的要求,这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大跃进”心理,违背了科学发展观,容易引发利益冲突,激化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但对小商贩放任自流也是不对的。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广大城市居民创造一个生态优美、秩序井然、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大量的小商小贩在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不足、给部分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城市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城市管理部门责无旁贷。
|
北京城管组织拆迁脏乱临时建筑 |
就北京而言,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城市管理工作必须着眼于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城市安全、环境秩序等多方因素后制定具体的管理政策。从目前首都城市管理的实际来看,对小商小贩主要采取“协调各方、综合管理、疏堵结合”的原则,即根据目前首都城市发展实际状况,协调商贩、市民和城市环境秩序各方利益,由城管、工商、劳动、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尽量为从事无照经营的商贩提供合法的经营场所,在解决广大居民生活不便的同时,给小商小贩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为他们的创业提供平台。但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显然不可能为所有的商贩提供同样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管理部门千方百计地通过提供就业培训、创业咨询、提供贷款、减免税收等政策来为这些商贩创造再就业机会,缓解其生活压力。
但同时,部分商贩因为种种个人利益考虑,不愿接受政府部门的管理,这就为很多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了温床(例如一些贩卖盗版书籍、光盘和劣质、假冒的商品),甚至还有一些商贩背后隐藏着黑恶势力和犯罪团伙,这些都给首都的社会治安和城市秩序带来严重的影响。城市管理部门对这些无照商贩进行治理和处罚无可厚非。
面对日新月异、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如何管理好城市是一门系统科学,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行政能力和政治智慧的考验。城市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社会发展,协调各方利益,把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作为管理的最高目标。
以疏为主解决城市秩序与流动商贩间存在的矛盾
今年以来,城市小商小贩与城管的暴力冲突屡见媒体。有的是城管粗暴执法,有的是商贩暴力抗法,甚至引发流血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城市小商小贩,已经不仅仅是城市容貌问题,而且涉及到城市经济的多元化,更事关城市社会稳定。对于小商小贩,是堵?是疏?如何堵?如何疏?值得探讨。深入思考城市的经济生态、治安生态,也许我们会发现,让城市小商小贩便捷进入市场,不乏为理智的选择。
当生存机会与城市秩序发生冲突
![]() |
一位市民在悼念因公牺牲的城管李志强 |
另一件是北京城管副队长李志强被刺案。李志强是一个恪尽职守的城管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被害;凶手崔英杰是一个退伍军人,以经营烤香肠艰难为生,他的经营活动无疑是无照经营因而违法的,但他出摊的这一天,目标决不是要伤害城管而是要谋生。
问题是,这样的几个因素搭配在一起,实在太不合逻辑:一个是恪尽职守的城管,一个是艰难谋生的小贩,一个要管理,一个要谋生,怎么就要付出两条生命甚至两个家庭悲剧的代价,而且由此引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悼烈士学英雄活动,这是一场荣耀还是一个尴尬?而在这背后,值得我们反省和思考的又是什么?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