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气之歌:苦难兄弟“接力”打工上大学
撰文/卜青文 雨林 来源:中国旅游学术论坛
9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一对苦难兄弟的家庭濒于瘫痪。正上高三的哥哥痛苦地放弃了高考,毅然离家外出打工,一分一厘地资助上中专的弟弟。弟弟被保送到北京林业大学后,不忍哥哥的人生就此沦落,便与父亲将不愿回家的哥哥“骗”回家乡,并反过来利用课余时间去打工,资助哥哥复读。 如今,昔日那个衣着破烂的打工仔哥哥,不仅早已考上大学,最近还成为北京林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这一对苦难兄弟,是如何演绎这一段人间佳话的呢?
放弃高考,18岁的哥哥打工救家 1974年8月,王忠君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管局迎春局一个偏远的林区。弟弟王忠杰比他小两岁,他们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林区工人,一家人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或许是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难,兄弟俩很小就憧憬着改变命运。他们在心底埋下一个梦想,那就是:上大学,走出大山!
1991年秋,哥哥王忠君已经是高二的学生了。可是由于家里太穷,供两个孩子读书实在太艰难。弟弟王忠杰初中毕业后,便很懂事地选择上了远在千里之外不交学费便可以就读的浙江宁波林业中专。弟弟带着遗憾走了。身为哥哥的王忠君很内疚,他拼命地学习,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 这年冬天,就在王忠君埋头苦读准备迎接高考时,父亲却在林场伐木时被木头砸伤了腰,失去了劳动能力。得知这个消息,王忠君悲恸欲绝。他痛苦地考虑了一夜,一咬牙,作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退学!挣钱养家。在老师惋惜的目光中,他头也不回地迈出了校门。这一年,王忠君18岁。
王忠君退学后,先是顶父职进林场当了一名合同工。但不久他因林场经济不景气,而回家与母亲一道承包了十余亩山坡地种了点青豆,以养家糊口。由于林区无霜期短,产量很低;当时粮食的价格又实在太贱:1公斤黄豆1元5角,1公斤玉米才6角钱。因此,一年下来,王忠君和母亲只拿到了一点可怜的收入。他的心里不由暗暗着急。 这年春节,弟弟因为想节省那几百元车费而没有回来。想着弟弟来年的学费和父亲的药费,王忠君作出人生中的第二个重大决定:外出打工,他决心用瘦弱的脊梁撑起这个苦难的家庭。
1993年3月一个落雪的早晨,王忠君告别父母来到了哈尔滨打工。但他因为没有文凭也没有技术,两个星期后,才在一家生产木地板、卫生筷子的木材加工厂找到了活干。 这家木材厂的工作强度很大,背、扛、切、割、锯,每天至少要干十多个小时,几天后他的背上红肿了一大片,双手也很快长满了茧子。更难受的是,锯末常粘在身上,痒得人睡不着觉。为了省下钱寄给家里,他每顿只吃一个素菜,还尽量控制自己的饭量。有一次为了理发,他硬是走了几站才找到一个偏僻的小店,讲了半天价只花了一块钱胡乱剪剪就完事了。1993年6月,王忠君攒到了400元钱,他好兴奋,一半寄回了家,一半寄给了弟弟…… 可惜好景不长,这家木材厂由于经营不善,很快便发不出工资了。1994年8月,王忠君只好背起又脏又破的铺盖卷离开木材厂四处寻找工作。几天下来工作没有着落,心急如焚的他就找到了劳务市场。为了不错过求职信息,他干脆住在那里。白天他挤到招聘台填写那些总也填不完的简历;夜晚就找个烂席子席地而卧。时间一长,劳务市场的管理人员都注意到了他。当他们了解到他是为了父母,为了弟弟才外出打工时,都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便帮他联系了一个家具店去打工。 王忠君谢过那些帮助他的人,来到家具店,十分卖力地干了起来。几个月后的一天,一伙地痞来到店里,恶狠狠地冲王忠君说:“听说你这儿生意不错,哥儿们想要点钱花!”那天老板正好出门了,王忠君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正好又有一群顾客来到店里看家具,那伙地痞只好悻悻然骂骂咧咧地走了。谁知,这帮没要到钱的坏家伙不甘心,临走时竟趁王忠君不注意,用刀片将一套价值上千元的新沙发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老板回来后很不高兴,不问就里就把他臭骂了一顿。王忠君很愧疚也很伤心,他知道自己赔不起这昂贵的沙发,就背着行李悄然离开了。 1993年12月,王忠君依然在哈尔滨市飘来荡去,却找不到工作。
1994年的春节到了,王忠君特别想家,可是一想到家里沉重的债务,他的心又猛然揪了起来,只好把回家的渴望压在心底。除夕那天,他和几个同样穷得回不起家的老乡聚在一间又黑又破的小屋里,大家借酒浇愁,以此来冲淡想家的念头…… 正月初五一过,王忠君又开始四处寻找工作。为了避寒,王忠君干脆把火车站的候车室当成了“家”。
半个月后的一天,他在候车室瞎转悠,忽然间他看见一些民工不停地扛着大包小包走来走去,他费了好半天劲终于找到了这帮扛包大军的“头儿”,对方同意留下他。 因为工头说过一周发一次钱,他就一口气把自己仅剩的200元钱全部寄给了弟弟。那一星期为了表现好一些,他卯足了劲,别人扛一包他非要扛两包不可,没过多久,他的肩膀上便尽是红印子。发工钱那天,他滴水未进咬着牙整整扛了5个小时的包。可是到了领钱那会儿,那个“头儿”居然一分钱也不给他,王忠君又气又急地流着眼泪说:“你太没良心了,那可是我的血汗钱啊!”谁知那“头儿”恶狠狠地说:“就是没钱,你还咋的?想不想在车站混了!” 当那人得意地离去时,王忠君却怎么也站不起来了,他太饿太累了!那几天他和那帮扛包大军还能一块儿对付着吃饭,现在连饭也没吃的了。望着候车室里南来北往旅客们提着的大包小包的食品,王忠君馋极了。他捂着饿得生疼的肚皮向候车室外走去,一出门他忽然看见一个垃圾桶,便跑了过去在里面四处扒拉,几分钟后居然幸运地扒出半块沾满污垢的面包,他把面包拍了拍,就塞进了嘴里……
1995年春天,王忠君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来到哈尔滨市南岗区经纬街菜市场当了一名菜贩子。一天,一封从宁波发来的快件信给他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弟弟王忠杰已被宁波林业中专保送上北京林业大学了! 王忠君看完信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愣了一会儿后,他突然拉着一旁一个菜贩子的手大喊大叫起来:“我弟弟上大学啦,我弟弟上大学啦!”几年来的心酸夹杂着欢欣翻涌上他的心头,他忍不住热泪长流…… 王忠君像个孩子一样欢呼雀跃了许久才接着看弟弟的信:“……哥,这几年我拖累了你。现在该是我接过担子的时候了。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文化很难立足,你才21岁啊,回家复读考大学,好吗?回来吧,哥哥,这辈子我什么都听你的,这次,你可一定要听我一次啊………”王忠君呆立在菜场里,弟弟的话如一泓清泉注入了他干涸的心田。读书,是好多年前好遥远的梦了,他早就紧紧地上了锁,搁在心底。他好感动,弟弟还记得这些。可是,弟弟的双肩还太嫩啊!怎么能让他来挑家庭的重担呢?王忠君把弟弟的信小心地收藏起来。他决定义无反顾地把这个担子挑到底! 回报亲情,弟弟要让哥哥重回课堂 王忠杰得知哥哥的决定后,默默无语。他明白了,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得不到改善,如果他不能自己解决上大学的费用,哥哥是不会回来的。他决定利用自己在宁波的最后一个暑假来证明自己有能力打工挣学费。 这年,他中专的一个很要好的同学帮他在浙江奉化农业开发公司找到了一份修剪盆景的活儿。王忠杰把铺盖寄存在同学家,就赶忙乘车直奔奉化。接下来的日子,他就每天挥舞着剪刀一刻不停地修剪那些长着刺的枝枝叶叶、缠来绕去的藤藤蔓蔓,然后拿来绳子细心地按要求绑扎好。天热得很,这事琐碎之极,但是他忍耐下来了。每天,他仔仔细细地计算着又剪好了几盆,又绑好了几盆,是多赚了5块还是10块……一个多月后,这桩活终于干完了,他拿到了500块钱,500块啊!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挣到这么多钱,他开心极了。
暑假还有个把月,为了多赚钱,忠杰打算把剩下的时间利用起来。后来,同学告诉他,宁波要修一条二级公路,那里可能有活干,他就连忙收拾行装赶到宁波,来到工地,找到了工头。工头说:“挑砖一天5块,挑水一天8块,很苦啊,小伙子,看你像是读书人,受得了吗?”忠杰说:“老板,我可是东北人啊,有的是力气,挑水钱多我就干挑水!” 这个活儿可不比修剪盆景,修剪盆景还能找个阴凉地方,可给修路挑水就苦多了:先把沥青烧开成粘糊状,再浇到路上,然后泼上冷水凝固。王忠杰担着两个水桶,晃晃悠悠地加入了挑水大军里。路一米一米地往前延伸,他们也得不断地寻找水源。有时运气好,路边就可以找到水洼子;运气不好,就得下坎子、过草窝,曲曲弯弯地绕上一大圈,折腾得人很难受。沥青一层层地浇在路上,太阳一烤,熏人就不说了,蒸腾的热气火辣辣地让人头脚生烟,每次靠上前哪怕几秒钟,人都觉得全身似乎都被烤干了。有时王忠杰真希望老天能下场大雨,可是下雨就要误工,他挣得钱就少了,挣得少了,哥哥就要吃更多的苦。所以他常怀着矛盾的心情既盼着下雨又怕下雨……他扳着指头数着日子,终于捱过了这艰苦的一个月。发工钱的那天,他从工头手上接过了一叠薄薄的纸币:200块钱。钱虽然少点儿,可他还是觉得很安慰,因为哥哥又能少辛苦一点了。快要离开宁波的那天,忠杰的那位同学来送他。当他见到忠杰的时候,吓了一大跳。同学呆立半晌,才怔怔地说:“天啊,你怎么都晒‘脱相’了!”后来王忠杰称了称体重,整整掉了10斤肉。这是他记忆中最惨的一个暑假。
王忠杰终于在1995年的9月来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北京。当他跨进北京林业大学的大门,看到碧绿的草坪、宽阔的操场、朝气蓬勃的学生时,他异常地思念哥哥。他多想让哥哥也来看看这一切呀! 开学了,王忠杰和同学们一起投入了紧张的学习。业余时间,他拒绝了一切活动,却在校外找了份家教做。在生活上,他更是省吃俭用,同学的饭碗里总有荤菜,他的碗里却总是素菜。有时他干脆就用腌菜下饭,但他的成绩却非常棒。
1996年,大一的暑假还没到,王忠杰又开始四处联系可做的活。有一位教测量学的刘老师很器重这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就帮他在学校科研室找了一个描图的活儿。暑假,同学们像鸽子一样飞回家了,忠杰却留下来了。多少个挥汗如雨的日日夜夜,他就一笔一笔地描着那些非常复杂的地貌图。开学了,王忠杰算算挣来的钱,除了够交学费外,还有一些节余。 转眼1997年春节快到了,王忠杰觉得只有和哥哥当面谈一谈,才能劝说他重新回到学校,就郑重地给哥哥去了一封信,希望他过年一定回家。不久哥哥忠君回信了,依旧是那句老话,说他不想浪费钱。忠杰一看信,急了,如果哥哥不回家,那他劝说哥哥去复读考大学的计划就落空了。更何况,整整三年没回家的哥哥已经23岁了!他再不能耽误了啊!他细细想了想,有了一个主意…… 这年寒假,王忠杰倒是早早赶回了家。还来不及和爸妈嘘寒问暖,就和爸爸嘀咕了半天。随后,他扶着老父亲到邮电所给哥哥发了封电报,谎称父亲病重,让他一定回来。 不久,远在哈尔滨的王忠君接到“父亲病重”的电报后,急忙赶回了家。当他迈进家门的那一瞬间,王忠杰和父母三人心酸得差点哭出了声——他脸上的皱纹清晰地记录了四年漂泊的风风雨雨。 一家人高兴地在土炕上聊了起来。王忠君这才发现病残的父亲已经能站起来了,就很奇怪地问弟弟,爸这不好好的,干嘛在电报里说他病重了呢?父亲告诉他:“是忠杰怕你不回来,才出的这主意。”并告诉他已经为他联系好了复读的事,让他过完年千万别去打工了。王忠君那天彻夜难眠,在经历了四年的风雨后,他终于又能重拾求学梦了。他已经23岁了,他知道,他应该珍惜这最后的机会! 相约北林,苦难的兄弟昂起不屈的头 春节一过,王忠杰就要走了,临走时他紧紧握住王忠君的手说:“哥,我在北京等你!”
送走了弟弟,在母校老师们的帮助下办好了上学的各种手续后,他便回到朝思暮想的课堂,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王忠君毕竟离开课堂整整3 年了,当他再次摸到课本时很惶惑,他几乎什么都不懂了。20天后,牡丹江市三县联考,王忠君被远远地甩在了100名之后,而此时离当年的高考仅剩不到4个月的时间,这对他打击很大。他甚至一度想放弃,但他转念一想,自己在外打工那么苦的日子都过来了,难道比打工甜蜜十倍的学习他就拿不下来吗?王忠君决定豁出去了。 王忠君开始不分昼夜地复习,几乎没有脱衣服睡过一个整觉,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外他顶多休息3小时。而此后的每一次小考大考,他都让老师同学大为吃惊:60名,50名,34名,20名……他的成绩越来越靠前,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王忠君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考出了542分的优异成绩,超出省重点录取分数线32分,居全校第四名,这件事轰动了全校。凭他的分数,完全可以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由于该校学费较高,他最后选择了北京林业大学森林旅游系。他可以和弟弟相会在同一座城市,同一所学校了!
忠君考上大学后的这个暑假,弟弟忠杰没有回家。他听说学校成教院要组织一个综合展示会,觉得是个为哥哥挣学费的好机会,就决定和同班的4个好同学一起承办这个活动。从7月到8月中旬,靠着一把电风扇,他和同伴从找资料、选材到设计展览墙面、写解说词,终于完成了这个大工程!此时,家乡传来了哥哥考入北林的好消息!王忠杰激动地对着同学大呼:“你知道吗?我哥23岁了,打了几年的工才回到学校,他居然考上大学啦!他考上了呀……” 临近开学的时候,他悄悄跑到教务处用打工挣来的钱给哥哥交了学费。
1997年9月,他和哥哥在北京火车站相会了,兄弟俩一见面便紧紧拥抱在一起…… 在历尽苦难之后,在外流浪打工3年的哥哥终于实现了当年的梦想,踏进了大学的门槛!忠杰无比骄傲地把哥哥迎进了北京林业大学的校门。 兄弟俩打算不花家里一分钱,一起读完大学。业余时间,就不辞劳苦在校外打工。学校党总支的沈秀萍、李庆卫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非常感动,就给他们安排了勤工俭学的机会。周末他们可以在花卉所帮忙,业余时间可到图书阅览室值班。
这兄弟俩真是好样的,第一学年末,王忠君的成绩排全院同年级第一,获得了一等奖学金;高他两年级的弟弟也得了一等奖学金。在全校的表彰大会上,哥儿俩一起骄傲地走上了领奖台。 1999年7月,王忠杰毕业分配到了国家建设部。当他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便迫不及待地送到了哥哥手中。
2000年9月,上大四的王忠君没有申请减免学费,忠杰得知后赶忙送去2400元,替他交了学费。 2000年秋天,忠杰又得知一个好消息:哥哥考上了北林自费研究生,但学费一年要7000元。在他得知哥哥在犹豫要不要放弃这次机会时,他二话没说就给哥哥拿去了个存折。巧的是一个与王忠君考取同一专业的公费研究生转到了清华大学,让出了一个名额,于是忠君幸运地成了公费研究生!
没有风雨躲得过,没有坎坷不必走。王忠君、王忠杰兄弟“接力”打工上大学的故事,恰似一首荡气回肠的志气之歌。愿千千万万身处逆境的打工者从他们身上得到鼓舞和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