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谢幕的“代课教师”
2006-08-29

   作为特殊时期的过渡形态,代课教师弥补了中西部地区师资力量短缺的巨大缺口,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撑起了某些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承担起千万贫困子弟的教育重担。如今,几十万代课教师将面临“清退”的厄运,他们没落的身影加倍让人牵挂。

 

难以谢幕的“代课教师”

 

    王搏,1964年生,甘肃天水人。1981年初中毕业后因贫辍学,回家务农。1988年学习摄影,1990年起开始自费拍摄采访西部贫困儿童,1998年起自费在全国各地举办影展并首创“一对一”的影展助学模式。

 

    达成育,50岁,1998年转为正式教师。迄今共挣得工资38000元,为给妻子治疗宫颈癌花去了30000元,当代课教师十多年,借口粮与钱共折合16000元。他说,自己虽然丧偶,但儿子外出打工,比别的代课老师好过多了。

 

       摄影/    /本刊记者 张立洁    《三月风·新闻人物》2006年第8

 

 

谁是代课教师?是民办教师、乡村教师,还是农民工教师?

 

曾经有记者对北京的中小学生们做过调查,问他们谁知道民办教师?许多孩子想当然地认为,民办教师就是民办学校里的老师。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民办教师,却恰恰出现在50年代中小学全部为公办学校(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时候。而原本意义上的民办教师,也随着建国后民办(私立)学校的成功改造而消失了。至于近几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而出现的大量民办学校,那里的教师并没有被认为是“民办教师”。

 

还有许多孩子认为民办教师就是乡村教师,他们从电影、电视里得出了这一结论,《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凤凰琴》里的张英子。不错,民办教师绝大部分任教于农村(含县镇)中小学,但在同一所乡村学校里,同样有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之分,他们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是否具有城镇户口。因此,也有人用“农民教师”来形容他们:教书的农民,种田的教师。

 

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只有那些持有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发放的“民办教师任用证”,并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才有资格称为民办教师。于是,谁是代课教师?是民办教师、乡村教师,还是农民工教师?

 

曾经有记者对北京的中小学生们做过调查,问他们谁知道民办教师?许多孩子想当然地认为,民办教师就是民办学校里的老师。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说的民办教师,却恰恰出现在50年代中小学全部为公办学校(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时候。而原本意义上的民办教师,也随着建国后民办(私立)学校的成功改造而消失了。至于近几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而出现的大量民办学校,那里的教师并没有被认为是“民办教师”。

 

还有许多孩子认为民办教师就是乡村教师,他们从电影、电视里得出了这一结论,《一个都不能少》里的魏敏芝,《凤凰琴》里的张英子。不错,民办教师绝大部分任教于农村(含县镇)中小学,但在同一所乡村学校里,同样有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之分,他们最本质的差别在于是否具有城镇户口。因此,也有人用“农民教师”来形容他们:教书的农民,种田的教师。

 

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只有那些持有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发放的“民办教师任用证”,并在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才有资格称为民办教师。于是,“农民身份”的他们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唯一不犯错误的称呼就只剩下了这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名字——“代课教师”。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代课教师是在我国国家办学力量严重不足和私人办学不被提倡的特殊情况下产生的,干着同样的活却难以拿到公办教师的薪酬。在过去几十年中,作为特殊时期的过渡形态,代课教师弥补了中西部地区师资力量严重的巨大缺口,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撑起了某些偏远农村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承担起千万贫困子弟的教育重担。如今,几十万代课教师将面临“清退”的厄运,他们没落的身影加倍让人牵挂。

 

在甘肃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有一位农民纪实摄影师,用他饱含深情的镜头关注着西部山区的代课教师和贫困失学儿童,历经十余载,他就是王搏。15年来,王搏徒步穿越了西部八省区的10万多里山涧路,收集了1万多贫困儿童和1000多代课教师的资料。至今,他已经自费举办了24次巡回影展,使3万余名学生得到资助。2005年,国家对部分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他又将镜头对准农村代课教师,同时把资助对象转移到贫困教师身上。2006616,在福特基金会、天下溪、北大爱心社和行知社等机构和个人的资助下,王搏的“走进真实——感受西部农村教师的生活”摄影展在首都图书馆举办,并在现场开展了“一对一”助教行动。不少参观者边看边流泪,有资助意愿的观众可以在展览现场签订协议,以每学期500元的数额资助某幅照片中的贫困代课教师。10天下来,有400多个参观者签订了这样的“良心协议”。

 

王搏的“官方身份”是甘肃省的一个普通农民。不过他是“不太称职”的农民——一年之中,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山路上和对贫困师生的采访中。摄影是一个“烧钱”的爱好,对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农民更是“奢侈”。王搏在一篇文章中说:“之所以倾其所有、负债将这项义举坚持到了今天,是与我历尽苦难的童年息息相关的。是他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盼求知识的渴望,改变了我的人生观,使我下定了摄影助学童的决心。”15年的默默无闻、独自坚持的摄影助教苦旅没有让王搏放弃,当众多代课教师面临被“清退”的困境时,他难以缄默不语。

 

197910月起,国务院决定将全国136个边境县的8万余名中小学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从此揭开了如何妥善解决民办教师问题的序幕。1992年、1994年、1997年国家相关部门相续出台了有关民办教师问题的相关政策,著名的“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也被推广至全国。但是,并不是每一位民办教师都能够幸运的“转公”,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办教师要面对着“辞”和“退”的命运,他们的去留往往牵动的是更多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学龄儿童。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目前中国西部12省区市有逾50万代课教师,以每名代课教师带20名学生计算,他们至少承担了1000万农村孩子的教育任务。他们的素质、他们的去留,直接关系到这1000万孩子的命运,关系到义务教育在西部的命运。”

 

王搏将摄影镜头掉转,聚焦代课教师,原因只有一个——假如有一天,没有老师再坚持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付出的时候;假如有一天,教室里只剩下孩子们渴望的眼睛的时候,我们又拿什么去面对这些期盼的双眼,这份沉重的期盼呢?“是他们对山区孩子炙热的爱,支持我穿行在甘肃、四川、青海、宁夏、陕西、新疆和西藏的艰难旅程。”

编辑 许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