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照进现实
2006-08-29

    尚立富,1977年生,甘肃省景泰县人。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创始人。1998-2003年先后4次以骑车、徒步等方式考察西部农村和东南沿海地区教育现状,行程4万多公里,记录近百万字考察笔记,拍摄5000余幅纪实照片。2004年策划了“西部阳光行动”,组织志愿者到西部农村开展支教、支农活动。20066月,上海新联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西部阳光西部农村发展基金会”成立,尚立富任总干事。

 

梦想照进现实

 

   “在西部农村与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生活的日子,我也曾经历了密集的感动。在甘肃何家山,大学生志愿者训练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男生礼让女生先进教学楼,男生夹道列队高喊着‘Lady first!看到这一幕,我的眼睛湿润了。人类文明的一声呼唤,经首都大学生的传递,化为黄土沟峁中清彻的童声。”

——杨东平(北京市西部阳光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写在《西部的家园》序中的话。

 

   文 摄影/本刊记者 张立洁  《三月风·新闻人物》2006年第8

 

    在无数个草根组织中,尚立富无疑是幸运的。2004年初,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播出了对尚立富的专访,苏州的老师(化名)看到了节目深受感动,不但自己每月捐助尚立富3000元,还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好朋友周小丽,也就是成立“西部阳光基金会”所需200万注册金的资助者,上海地产圈有名的“大姐”。2006611,专门针对西部农村教育的“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终于在京成立。从一名普通大学生的理想主义冲动,到一家草根NGO,再到一家名副其实的基金会,不到三年时间,“西部阳光”完成了这一蜕变。注册资金200万的“门槛”如同遥不可及的童话,这其中的故事必定有很多很多。他是怎样“空手套白狼”地得到了几百万的资助?出身贫困的他,将如何“散”去天上掉下来的巨额财富……

 

    千里走单骑,像阿甘一样执着

    29岁的小伙子尚立富正是“西部阳光”的发起者,在他和同事们的苦心“经营”下,“西部阳光”在中国西部农村开展了多批次的支教、支农活动,建立乡村图书馆、培训农村教师、建立乡村幼儿园,组织西部农村教育论坛等等,获得了广泛好评,更吸引了海内外多家企业和基金会的鼎力协助。用尚立富自己的话说,我们最值得骄傲的有两件事,一是去年9月,在西北师大组织的大型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与《南方周末》一起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有60万代课教师的现实,引起了对他们的关注;还有一件事就是在刚刚过去的74,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中国农村中小学校用电收费标准与村民一致,从原来的“商业性收费”的6角多,降到了正常的4角多,这一不近人情的规定曾经给很多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包袱,这一切的改变都与“西部阳光”深入细致的调研报告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

    所有的成绩都要从尚立富的个人“传奇”讲起。出生在甘肃省景泰县一户贫苦的农民家里,由于家境贫寒,尚立富的兄长都没上学。排行最小的他少了很多家庭压力,一路考进了师范学校,先后就读甘肃靖远师范学校、西北师范大学。1998年,读师范的他带着对“学难以至用”的思索开始了他骑自行车考察西部教育现状的征程,走遍了中西部22个省、市、自治区,5年的时间里,尚立富拍摄了5000多幅照片。2003年开始,尚立富奔走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几十所高校之间做摄影巡回展,各大媒体开始关注他和他照片中的西部。

    其实,当时尚立富在甘肃省某银行当行长秘书,每月收入有2000多元。但是过得“不快乐,也力不从心”的他毅然来到了北京。此后,他一边到《现代教育报》当记者,一边开展他的“阳光事业”——组织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到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开展支教、支农活动。凭着对西部家乡的爱,尚立富全身心地投入到招募志愿者的工作中,四处奔走游说,可是等1800多人报了名跃跃欲试的时候,下一步怎么办,尚立富却是一头雾水,没有钱,没经验,也不知道去哪里“奉献”,完全没有头绪。

“我认识了老师,真是特别幸运。”至今,尚立富一提到已经一起共事的杨东平老师,都是一脸敬佩和仰慕的神情。尚立富说,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找杨东平。“我记得那天,我们在他楼底下吃饭,我就聊了我的想法。第三天,他就找我,给我们一万多元钱,后来又买了一台电脑,捐了电脑、扫描仪,还租了这个办公室。”

杨东平是自然之友的四位发起人之一,兼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他建议尚立富参考绿色文化书院的方式,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下设一个二级单位,这样就可合法利用社会资源。就这样,“西部阳光行动”诞生了,也开始真正地释放热能了。 

 

    200万?给你一个基金会

    时至20066月,上海新联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尚立富终于如愿以偿地成立了“西部阳光西部农村发展基金会”。

200万?凭什么?从出资方上海新联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丽的口中,大致可以描摹出他们第一次碰面的情形。

    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尚立富认识了周小丽。“整个晚上,热情洋溢、滔滔不绝,他始终在讲着自己的想法和蓝图,我说,就凭你要干这么大的事情呀?你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全凭着一腔热血,你告诉我热血冷了之后怎么办?”刚刚结束西部之行的尚立富正是“胸怀壮烈”的时候,他当然答不出。“既然不知道,那你们也不必再做下去。”还没有帮助人,自己就成为社会的包袱了,周小丽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劝他们还是赶快去找工作。“你们现在都是适婚年龄,你要做你老婆答不答应?将来你小孩出来了,奶粉钱谁付?”他们要做的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做的事情,也不是一代人能做的事情,而是要花很多代人的心血才能看到成果得到改善的。

    但是,尚立富很执拗,坚决不肯,一定要坚持。谈到后来,爱吃火锅的“性情中人”周小丽最终理解了“娃娃”的心思,并被他感动。“这些事,如果你也不做我也不做,事情就不会有人做了,那也不对。”于是,周小丽对尚立富说:“我看你好好干三年,你给我实实在在地做上三年,做出成绩了,我帮你,我‘给’你一个基金会。”冲着这个画出来的饼,尚立富真的就这么做起来了。

   “我不是钱太多了没处花,但是如果没有像立富这样热情的‘疯子’,这些事情就永远不会有人做。他们最多的是热情,最缺乏的是经验,尽管这样,当我看到在没有‘等价交换关系’的前提下,那么多人都愿意投入这个行业,我想,这就是这项事业能持续下去的最大动力,也是掏钱的理由。”

    2005年秋天,来北京办事的周小丽专门到尚立富他们几年来的“老窝儿”看看,爬了五层楼,来到位于一幢居民楼顶层的单元房,面对简陋的办公条件,她没有多说,随后便悄悄地告诉尚立富,她要送他们一套新房子,一套面积130多平方米的商务用房。记者去采访的时候,老办公室里格外凌乱,因为新房子马上就要装修完,他们准备搬家了。

    从一个草根组织发展到基金会,“西部阳光”迈过了很多草根们羡慕的一道门槛。对于这样的跨越,响起的是一片叫好声,“它将改变我们国家支持西部农村教育的民间公益模式”,活跃在西部的民间公益组织将从我们本土的基金会那里得到资助,这将为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示范意义。

    对于西部关注也许将会是尚立富一生的事业,至今,他依然铭记着老实巴交的父母对他说的话:“只要对得起你,对得起我们,你干什么我们都支持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再错也错不到哪儿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