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兵:等待一场"超现实主义"的胜利?
2006-08-28

   肖兵,穷到需要借钱来北京,然后找地儿教人打太极拳。他给编辑部打电话找记者采访他,说:“我就是那个‘反补课英雄’肖兵。”

 

   “反补课英雄”肖兵:等待一场“超现实主义”的胜利?

 

    文 /本刊记者 路斐斐      《三月风•新闻人物》2006年第8期

 

  

    2003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罗村高中百余名高一学生以“要诚信,不补课”的口号集体抗议校方利用黄金周补课,事件中的核心人物就是肖兵。一夜之间,肖兵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老师到扎上“反补课英雄”的头巾出现在波及全国的大讨论中而闻名于世。但三年过去了,“肖兵事件”并没有给罗村高中带来实质性的影响,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纠纷却间接导致了他离岗已近两年。200512月,罗村高中和肖兵先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就肖兵是否应该恢复岗位,获得工资赔偿等问题展开角力,结果互有胜负;20065月底,双方又同时向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真正见到肖兵,发现他比想像象中更具倾诉欲。他不断地从随身挎着的黑色公文包里翻出一叠叠磨旧的文件、报纸,指着其中的某个细节对记者说:“你看一下这里,这里很重要。” 2005年,他曾为了重返讲台在法庭上希望与学校讲和,但被拒绝。尽管这个官司现在仍前景未明,他倒很乐观。记者追问他如果输了怎么办,他反问:“怎么会输呢?”最后说:“如果输了,我一定会继续告下去,一级一级往上,最后到教育部,我一定要把所有的程序都走完。”

 

    肖兵“代表”了谁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学生首先是不愿意补课的,肖兵说:“‘减负减负’,我们喊了这么多年,但实际上根本没做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女儿才小学三年级,书包里就好多书呀。”老师们其实也不愿意,肖兵分析说:“只不过迫于一些‘潜规则’,你补我也补,没有人敢站出来说个话。”罗村高中反补课的事件发生后,首先在罗村镇就分成了支持的和反对的两派,争论得特别激烈。“我一个朋友就说,他在饭馆吃饭,旁边桌子上的人就在争论到底该不该补课,吵得不可开交。”肖兵的女儿也受了影响,在日记里写道:不补课好,可以有自己的时间,补课可以考到北京上学,到底补好呢还是不补好呢?

肖兵与学校同事的关系也受这件事的影响,舆论关注的多一些,同事跟他说话的就多一些,反之关系就差一点。他曾经感觉这件事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压着他。他无奈地解释:“当然压力很大了。很多人并不觉得你在为一个公理站出来说话。我感觉罗村高中的学生家长,还有罗村镇的大多数人对我的评价是看打官司的结果,他们没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官司赢了就说明我是对的,输了就是我错了,我就不是一个好老师。”

    学校为肖兵的事秘密开过一次家长会,主题就是调查“是否应该补课”、“肖兵老师是否合格”、“应该怎样处理该老师”。家长们不了解情况也没表什么态,“那之后是我在学校里处境比较困难的一段。学校广播说,同学们不要受不良老师的影响。”拥挤的食堂大厅只有肖兵旁边是空荡荡的,迎面的同事要么对他视而不见,要么干脆绕道走。

    肖兵“反对”了谁

    肖兵从1997年调入罗村高中到2003年反对补课期间,每年度教师考核都是“称职”甚至“优秀”。关于补课问题,从接受现状到反对,肖兵也有一个过程。2003年“非典”期间,学校仍要求教师补课,肖兵的忍耐也到了极限。“我们一个教室里坐的人早已超过了设计容纳的人数,在这种形势下,还开会要求全校补课,如果有一个人感染,后果不堪设想。”肖兵在会上就提出“自愿”不补课,于是整个高一年级的政治课就没有参加补课,学校也没有办法。

    2003年国庆节,学校又要求补课,有学生就说:“肖老师,救救我们。”在肖兵的支持下,高一年级还有别的年级甚至外校的百名学生集体签名,于928打出了“我们要诚信,不要补课”的横幅,引起了轰动。

    肖兵说这可是历史上头一次,他指着一篇北京市教委禁止中小学利用假期补课的报道说:“这两年我通过网络了解了各地的信息,经过不断的讨论,不断的关注,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很明白了,坚定了我的信心。”

    谈起“反补课”对教育改革的意义,肖兵滔滔不绝,把记者当成了授课对象:“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是建立在提高教育的效率上的,广东做为四个高考制度改革试点区之一,如果还是靠超出规定学时来完成规定的任务,那得出的实验结果就失去了意义。”

    “新课匆匆讲完,再拿大把时间来复习,搞题海战术,就是搞应试教育,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学习差的同学来不及消化,越来越差,学习好的同学也没时间发展其他特长。有人认为成绩是补出来的,恰恰相反,学生的差异就在单位时间的效率,全国都补,一周都上六天半,反而加剧了不公平竞争。”

    讲到这里他痛心疾首:“现在学校里很多问题都与这个(应试教育)有关,压力太大受不了的、跳楼的……什么都有,学校靠学生的分数来决定老师的去留,零点几分都会使老师之间产生激烈竞争。有的老师之间互相透题,甚至教学生怎样作弊。”

    中国的高考选拔不是达标的概念而是水涨则船高,用肖兵的理论来分析,一分两分对学生意味着前途,对学校则意味着“钱”途,“家长们追求一分两分,就出现了很多择校生(收费生),有偿补课现象。”而老师追求一分两分,势必忽略教育的其他方面,教育机构的用人制度不改革,评价体系不变,就无法解决这个矛盾。

“这是既得利益者(在应试教育中尝到甜头的人)设的一个局。”肖兵最后总结道。

 

    谁为肖兵“埋单”

    2004219,肖兵曾公开出资1万元想设立“反补课基金”,后未被批准。他也曾打过广东的“两会”热线,给国务院写过信,但都杳无音讯。无论肖兵为“反补课”出了多大的力,至少现在为止都没人为他“埋单”。

    2003928事件之后,肖兵说自己就开始逐渐感到一种危机:“首先是我带的四个班变成了三个班,他们说艺术类特长生高一不需要学政治。这是绝对错误的,高考不考就不学吗?中学就不学政治了吗?”

    然后就是20047月的年度教师考核:“按程序应该先成立考核小组,集体述职,然后无记名投票。结果我被几个人组成的所谓的考核小组用三天的时间就评为了全校150名教师中唯一的一个‘不称职’。在整个罗村高中的历史上都是没有的。整个过程都存在着程序上的‘违规’。”肖兵就此事向法院两次上诉,第一次法院判定考核结果无效,“重新集体述职的那天,媒体记者都在场,最后的无记名投票后没有公开唱票就直接交到了南海区教育局,(831)又评我为‘不称职’。”

    200491,学校不再给肖兵安排教学任务,由于考核结果对竞聘上岗有重要影响,结果不明确,肖兵也没有参加罗村高中接下来的双向选择与竞争上岗聘任大会。此间,他曾两次以书面形式向南海区教育局反映情况,希望他们能查处罗村高中违规补课现象,但无答复。1125,肖兵状告南海区教育局行政不作为。20052月,学校停发肖兵的工资;5月,肖兵一审败诉,9月,二审败诉。同月,肖兵请求与学校之间进行人事仲裁,要求恢复工作,之后由于不服仲裁,向法院起诉。20063月,法庭宣判,肖兵不满结果继续上诉,截至发稿日,二审结果还没出来。

    肖兵很矛盾,一方面还要坚持下去:“我希望我的女儿将来不用补课,就光为了我的女儿,我觉得作为一个父亲,我也要把这件事情进行下去。”一方面在官司的问题上他已妥协了,他曾说过:“这件事总需要有人出来说话,如果有人能站出来,我一定让出这个‘英雄’位置。”采访时他又表示:“罗村高中不让我教的话,其他高中也一样,更不敢要我了,我今后还要生活,现在出于生计的考虑,我别的事情不追究,只想拿回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应得的工资,可以继续教课的权利。”

    “肖兵事件”发生之后,肖兵开始主动跟媒体联系,他现在的状态看起来就是在等待,等待一个结果,等待一场胜利。有人说肖兵太不现实了。他说:“现在如果有一百个人,里面有九十九个都会认为我是对的,但是这九十九个里面可能也就只有几个觉得我会赢。”记者问他有没有设想过赢或者输了的结果,他说:“无论赢还是输都很‘可怕’。”他一边搓着手一边憧憬赢了的“可怕”:“他们让我回到了讲台,补课我肯定是不会参加了,意味着反补课在罗村高中获得了胜利,罗村高中很可能就不再补课,这对其他的地区是一个鼓励,继而推广到佛山市,甚至更广,乃至全国!这对整个教育机制的改革还有观念转变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20049月,本来实行不补课的南京市教育局迫于上一年高考成绩不佳带来的各方压力,又发出通知恢复了补课,这是全国其他中学的一个典型写照,在这场无奈的博弈中,很多学校跟老师说,如果全国都能做到不补,我们就坚决支持不补。

肖兵很坦白:“我做这些只是想让媒体、公众注意我,别把我忘掉,否则我赢不了,我一个人的力量太弱。”

          

     编辑 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