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司主管的真情告白
2006-08-23

  
出处:alibaba.com   作者:佚名 

  因为不会当主管、不会管理,我害了自己、害了组织、害了公司,浪费了金钱,错过了青春和虚耗了时间!我花了14年才学会「主管学」,而且是完成后才知道它博大精深,专业分工细密。但如果我「早知道」,其实一年也可有小成,二年早可以毕业,根本不需要走这一趟冤枉路。

  我工作27年,其中18年在创业,但是从工作满一年起,我就当了主管,从管几个人一直到管几十个人、到几百人。

  可是我真正体会到我是一个主管,而且真的会当主管,是最近13年的事。换句话说,我在错误中,做了14年的主管,这其中不知误了多少事?浪费了多少青春?走了多少冤枉路?

  所幸我的入门工作很特别,我是记者,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工作。因此,当我第二年我就升上主管的职位时,我只要策划、指挥新闻采访,竞争激烈的媒体生态,每天进行的同业间新闻评比,自动让每一位记者全力以赴,主管所需要的管理:激励、协调、训练等功能,记者自己会自动完成,完全不需要我这「主管」费心。

  一直到我创业,才感觉困难重重,我不知道如何建立团队、不知道选人、不知道训练、不知道激励、不知道协调沟通、不知道如何考评。甚至我连骂人都不会,有一次我想教训、纠正一个部属,讲了半小时结束之后,这个人高高兴兴地走了―他竟然以为我在夸奖他!

  我知道我的问题大了,我开始努力学习当主管,我也才知道部属不见得会自动,他们需要教育、训练、规范、激励,而组织团队中隐藏着无数的问题,这都需要主管花功夫去完成。

  我努力学了5年,在错误中我交了无数的学费,一点一滴我终于慢慢学会当主管,我才分清楚工作者与主管的差异,我创业的公司,也才从倒闭沉沦边缘,慢慢的浮上水面,逐渐好转。事后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不会当主管、不会管理,我害了自己、害了组织、害了公司,浪费了金钱,错过了青春与虚耗了时间!

  第一错:自己努力做事

  我犯的第一个错误是自己努力做事,忘了让部属做事。

  我是一个能干的人,当了主管之后,又误解了「身先士卒」的道理,老是身先士卒,继续努力自己做,我认为我的效率高,10件事,我做了5件,其它人只剩5件,大家应该都会感激我才对。再加上有些事,别人确实不太会做,我又认为,与其交给他们做不好,我还要善后,不如我直接就做好。就这样,我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事情还是做不好。

  直到我想清楚,主管是让大家做事,以大家的成果为成果,我下决心,除非万不得已,绝不自己动手,事情就改变了,我得到一个结论,也成为我教育新主管的帝王条款:叫别人做事,别自己做。好主管是:喝茶看报,治大国如烹小鲜,集合众力完成工作。
 
第二错:认为所有人都自动自发

  我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我是个自爱的人,我最讨厌别人说我,我也因此假设别人会自动自发,做好所有的事,我不会骂人,也不想骂人,顶多只是迂回的暗示一下。

  这就是前面笑话产生的原因,我下了决心,和部属谈他的问题,之后还说了许多肯定的话,怕他不舒服,但问题轻描淡写,结果他以为我在肯定他,而我仍然不知如何是好。

  事实的真相是,有人自动自发,有人自律不佳,更有人想法不正确,需要导正规范。我的友善,被部属认为是是非不明的「滥好人」。好人做死,并心生怨忿,坏人心存侥幸,依然故我,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

  当我顿悟之后,事情完全改观。记得在看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时,学到一句话:「雷霆雨露、俱是皇恩」,我知道赏与罚都是主管重要的工具。现在的我,要求规范部属,熟练到不行,从暗示轻轻说,到明示正经说,到生气重重说,无所不会。

  第三错:不知也不会给激励

  我的第三个错误是不知也不会在口头上给激励,这也和我「不喜别人说我」的性格有关,我对自己超有自信,不在乎别人的肯定。问题是我也假设别人不需要多余的「口惠」,只要薪资上的评价公平就好。

  有一次,一个能力很强的同事告诉我:我从来没有肯定他所做的事,让我大吃一惊,因为事实并非如此,他值得肯定的事太多了,而我竟然从来没有开口过。

  从此我知道,主管的金口有多重要,「爱他要说出来」,不只是有好事要肯定,就算只有进步,但仍然不够好,也要肯定,因为人是在被激励中,才会快速学习成长,卡内基训练不就是以此为核心精神吗?

  第四错:忽视考核、讨厌考核

  我不喜欢被评价,尤其是当工作者老是被不公平对待,因此当上主管,我讨厌考核,也刻意忽视考核。

  我相信两眼所见,也尽可能对所有的工作者做正确的相对评价,问题是当忙于工作,我会忘了许多该做的事,尤其是当要管的人愈来愈多时(超过 20 人),其实你两眼所见的评价已经开始失真,你会看不到许多默默不显眼的工作者,这时候一个客观的考核方法就是需要的。

  不要自视聪明,聪明的人尤其看不到那些努力做事,但并不聪明的人的贡献。

  第五错:不会当裁判

  好的主管事要让部属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因此团队和谐非常重要;而和谐相处的第一步,不是让内部不争不吵,而是制订好的规则,让争执可以被约束与导正,而主管就是这个执法者、是裁判。

  我创业的过程中,通常是用较少人力,因此事情做不好,人力不足是最大借口,我很少想到是团队内部互动不佳所造成的绩效不彰。又是其关键性的原因。

  「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各打 50 大板是我过去常干的事,争执发生时,我总是希望和谐,对于错的人不忍苛责,对于对的人当然就不公平,结果当然是内部嫌隙频生,又怎能发挥良好的团队协调呢?

  明快处理、是非分明,是我现在的作风,该裁判吹哨子时,我绝不会迟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